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用“严”字组词,恰当地填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号里。
?
王老师非常关心爱护
我们,对犯错误的同学总是耐心地批评教
育,从不()指责。
他经常教育我们要()
要求自己,对待学习要()认真,关键时
刻要经得起()的考验。
?
填字成词,再按要求写序号进行归类。
?a
水流()急
b
手忙脚()
c
五光
()色
?d
眼()手快
e
翠色欲()
f
汹涌澎()
?g
五彩()
h
()山()岭
i
微波()
?
表示水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示颜色的: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p>
表示动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就……即使……也……
?
()明天下雨,渡江活动()照样举行。
?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改期。
?
只有……才……只要……就……
?
()打个电话,维修部()会派人上门修理。
?
这么大毛病,我也没
有办法修了,()请维修部派人上门,
()能修好。
叠词的形式有:
?AABB
式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ABAB
式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ABAC
式有权有势大摇大摆
?AABC
式恋恋不舍姗姗而来
?ABB
式静悄悄软绵绵
?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菜谱中的错别字。
冷盆:烤带豆红烧蕾笋泥骡蟹湖
热菜:爆炒虾仁清炒何兰豆葡萄闷鸡块平姑肉片
点心:印度飞屏八保饭
水果:糖水菠箩甘庶
古诗分类:
?
按作者分:如李白的诗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赠汪
伦》等。
?
王维的诗有《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等。
?
杜甫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按内容分:
?
写四时风光中的春天的有:《风》《咏柳》《春晓》《
春夜喜
雨》《惠崇春江晚景》《春日》《游园不值》《赋得古原草送别》
《绝句》等
?
田园风光:《江南》《村居》《小池》《池上》《小儿垂钓》
《四时田园杂兴》《所见》《咏鹅》《忆江南》《书湖阴先生壁》
《乡村四月》
?
山川奇景:《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江畔独步寻花》
《山行》《浪淘沙》《敕勒歌
》《题西林壁》《鹿柴》《望洞庭》
?
边塞烽火:《凉州词》(二首)《出塞》《塞下曲》
?
浓浓乡愁:《静夜思
》《枫桥夜泊》《游子吟》《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泊船瓜州》《早发白帝城》《清明
》
?
依依惜别:《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
人生感悟:《乐游原》《登
鹳雀楼》《江雪》《渔歌子》《竹
石》《石灰吟》《夏日绝句》《墨梅》《蜂》《寻隐者
不遇》
?
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悯农》(二首)《江南春》《江上
渔者》《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示儿》
?
儿童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常成为诗人的写作对象。
我们读过的古诗中,就
有不少写到了古代的少年儿童,如“松下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写
的是一个跟师傅隐
居山间的少年形象。
你还能默出几句描写古
代少年儿童生活的诗?默在下面的横线
上,并写出诗的题目。
?
月亮美丽、圣洁,给
人以无限的遐想,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写
过月亮。
请从你读过的古诗中选出带有“月”字的诗句,默写在下面。
?1
、题目()作者()
?2
、题目()作者()
?3
、题目()作者()
?
读了《细雨蒙蒙》一
文后,你能用学过的古诗来描述一下自己
的心情吗?
?
我们的小草,在那纤
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
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
p>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
动不已。
?
将下面的古语名句与意思相近的谚语、词语连上线。
?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熟能生巧
?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
老师请你选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
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①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②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
——《书
.
大禹漠》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
< br>[
德
]
尼兹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
< br>[
法
]
巴尔扎克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
——
< br>[
英
]
培根
③描写“积累”的谚语:
千条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阳;
聚尘土而泰山;
燕子衔
泥垒大窝。
④描写“春光”的古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贺之章的《咏
柳》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⑤描写“离别”的古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赠汪伦》
高适的
《别董大》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
、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
积累,
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
例如:
(
1
)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古诗牌”。
(
2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餐厅、体育馆、图书阅览室……
(三)巩固练习。
1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可以有:成语接龙、
歇后语
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读后感等。
2
、根据要求写。
(
1
)写出以“一”、“百”、“千”、“海”、“不”、
“有”等字开头的成语。
(
2
)
写出表示“革命烈士气节”的成语。
(
3
)
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
4
)
写出两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
5
)
写出两首“表达爱国热情”的古诗。
(
6
)
写出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
7
)
写出两首描写“友情”的古诗。
(
8
)
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
9
)
写出两句
“农谚”。
(
10
)写出两句反映“气候”的谚语。
3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可以用合适的名言佳句,也可以自己
创作。
(
1
)音乐教室:
(
2
)实验室:
(
3
)
体育馆: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一、填空
1
、一个数亿位上是最
大的一位数、千万位上是
6
,万位上是最
小的合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余数位上是
0
,这个数是
(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亿。
2
、把
6
:1.8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
、
3
小时=(
)分
8.06
立方米=(
)升
4
、一堆化肥有
6
吨,按
1:3:4
p>
分给甲、乙、内三个生产队,甲
队分得这堆化肥的(——),乙队分
得(
)吨。
5
、甲乙两地相距
p>
35
千米,画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是
7
p>
厘米,这
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
、
24
和
54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7
、六年级同学开展植树活动,成活
80
棵,
5
棵没有成活。
成活率最(
)。
8
、一根绳子的长度等于它本身长度的
加上
米,这绳子长(
)
米。
9
、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
48<
/p>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
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
、一件工作,甲独做
2
p>
天可完成这件工作的
。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工作还需(
)天完成。
11
、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
3
厘米,表面积就减少
p>
94.2
平方厘米。
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体积减少了(
)立方厘米。
二、判断
1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抽有两条。
(
)
2
、如果
x
×
=
y
×
p>
,那么
x:y
=
:
(
)
3
、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一定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
)
4
、工作时间一定,制造每个零件的时间和零件个数成正比例。
(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
分)
1
、
p>
3.496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①
3.49
②
4.00
③
3.50
2
、打一份稿件,甲用
5
分钟,乙用
的最简比(
)
①
5:8
②
8:5
四、计算
1
、直接写得数
5.4
+
8
=
9
-
2
=
9
÷
3
×
18
=
8
分钟,甲乙两人工作效率
3.75
+
1
=
2
÷
4
=
9.625
-
1.375
=
1
×
1.5
=
(
1
-
0.2
÷
1
)÷
0.5
2
、解方程。
①
12
-
4x
=
2
②
38:x
=
4.75:1
③
x
+
x
=
1.4
3
、用递等式计算。
①
308
×
16
-
< br>14874
÷
37
②(
3
+
-
2
)×
1
③
3.5
÷
0.8
×
2.7
+
7.3
÷
1
(
4
)
9.8
÷
[28
×(
1
-
)+
5 ]
4
、列式计算。
①一个数的
< br>加上
2.8
,等于
12.8
p>
,求这个数。
②
80
的
12
%加上
1.25
除
的商,和是多少?
五、下面是红旗小学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
(
1
+
2
+
2
=
5
)
六、应用题
1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
504
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4.5
小时相遇。
p>
客车每小时行
64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
千米?
2
、某洗衣机厂五月份
计划生产洗衣机
504
台,实际上半月完成
了
5
/
9
,下半月完成了
2
/
3
,这个月实际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3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
8<
/p>
天完成,乙单独做
12
天完成。
现
在甲乙合做
3
天后,剩下的由甲独做,还需几天完成?
4
、果园里的桃树比杏树多
40
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80
%,
桃树有多少棵?
5
、一个圆锥形
沙堆,底面积是
3.6
平方米,高
1.
2
米。
把这堆沙装在长
2
米、宽
l.5
米的沙坑里,可以装多高?
6
、
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
6:5
,后来又增<
/p>
加了
5
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
的
8
/
9
。<
/p>
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语文
一、
按要求改写句子。
(
1
)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
、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
、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
、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4
、
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5
、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6
、
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
2
)
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1
、
___
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
、
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3
、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
、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5
、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6
、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7
、
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
决了吗?
(
3
)扩写句子。
例: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
1
、
喜讯
传到学校。
2
、
列车
穿过山谷。
3
、
春风
吹遍大地。
4
、
人们
挥舞着鲜花。
5
、爸爸是工人。
6
、我制订学习计划。
7
、柳条拂动着水面。
(
4
)
缩写句子。
1
、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
、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3
、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4
、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5
、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6
、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7
、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
5
)改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1
、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
2
、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
3
、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4
、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
、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
(
6
)
把句子该为“把”字句。
1
、
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2
、
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3
、
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4
、
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5
、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
7
)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
、
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2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2
、
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3
、
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4
、
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5
、
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
8
)综合练习。
1
、
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缩句)
2
、
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
3
、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换成间接引语)
4
、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换成“被”字句)
5
、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间接引语)
6
、
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
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
划,
___
就出来阻挠,要挟。
(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7
、
太阳升起来。
(扩句)
8
、
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换成反问句)
9
、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换成反问句)
10
、
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改为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
11
、
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