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白云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
贵州省白云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一、
选择题
(
共
3
题;共
6
分
)
1.
(
2
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之受封建礼教的较多约束,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B .
微风习习,小溪潺潺;绿树环绕,花香四溢;瓜田李下
,
蜂起蝶涌:此时村庄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C .
《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
色:美就美得白璧无瑕
,
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D
.
垓下之战中,项羽或是喑哑叱咤,或是言语呕呕,或是仰天
悲叹,无不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这一人物形
象刻画得生动真切,呼之欲出。
2.
(
2
分)
(2017
高一上·枣强月考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p>
B
.
王维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
展作出了贡献。
C .
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作准备外,本身也有着积极入世的意义。
D .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着重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
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3.
(
2
分)
(2015
高一上·天水期中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第
1
页
共
14
页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 . ④②①③⑥⑤
B .
④⑥②⑤③①
C .
③①④②⑥⑤
D .
③④⑤⑥②①
二、
现代文阅读
(
共
2
题;共
19
分
< br>)
4.
(
6
分)
(2016·广州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民
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其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但是,它首先要
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 br>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
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
在
《文学理论》
< br>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
“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
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
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
对的“现实”和“
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
< br>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 或谁送
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
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
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
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p>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上世纪
5
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
非虚
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
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
融合了新
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
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
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
只
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
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
假借“真实”
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
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
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
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
性和某种幽深的
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
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
第
2
页
共
14
页
非虚构
文学,
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
总是容易被和虚
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
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
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
另一方面又有所
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
,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
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
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
)
(
1
)
下列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非虚构文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要想被文学界认可,首先要解决的是“真实
”在文学中的合
法性问题。
B
.
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
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
和空间。
C
.
非虚构文学的叙事性,就是运
用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
实的问题。<
/p>
D
.
非虚
构文学能够打开一个内部场景,从而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现实感
和迫近感。
(
2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韦勒克反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出来的都应该是一个由幻觉和象
征形式构成的虚
拟世界。
B
.
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要具有文学的意义,就必须对真实事件进
行千差万别的叙述,提供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
实。
C
.
对作家创作的虚构文学作品,
读者不会质疑其题材的真实性而可能会去寻找其中的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
的意蕴。
p>
D
.
作者认
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
第
3
页
共
14
页
辨析。
(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虚构文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使人们产生顾虑,因为它与传统观念中文
学的虚拟性不相
符合。
B
.
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物理真实是客
观存在的,文学真实是在物理真实的基础上融
入了作者自身的认识。
C
.
作者以倾向纪实的形式
叙事,不作隐瞒,作品就不会产生由写作技巧带来的种种误读,非虚构文学就可达
到真正
的“真实”。
D
.
非虚构文学可以借“真实”之名,赢得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话语权,但同时也必然
接
受真实性的质疑。
5.
(
13
分)
(2017·合肥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撤标
技术楼建成,要进行室内装修,
按照工程管理规定,得招标。三百万左右的标的,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了。
这一块正好
归布小朋管,他坚持严格招标,不看关系。师党委会上,他说:“我来得罪人,你们不用怕,都推我身
上。”
前来投标的公司共有十六家,布小朋把标
书拿来看,一家名叫文新经贸装饰有限公司的标书吸引了他﹣﹣吸引
他目光的,是其法人
代表的名字﹣﹣康文定。
布小朋脑袋嗡地响了一下,他揉揉眼
睛,确认没有看错。会不会是重名?这世上叫康文定的,不止他一个。但
是直觉告诉他,
不会是别人,就是这个康文定,这个与他的命运,与姐姐布花一家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人。
现在基地能想起康文定这个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偶尔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有的说
他发了大财,有的说
他负债累累,家庭婚姻生活似乎更是一团槽。大家一致的看法是:“
康司令的这个儿子是好人,就是管不住自己,
他这辈子,坏就坏在这上头了。”
布小朋目光抚摸着标书上康文定的名字,居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真希望
他打个电话过来。没有康文定,自己不
第
4
页
共
14
页
可能入伍,也不可能现在还能留在军队中。如果康文定提出来,照顾一下他的公司,布小
朋也许会的,哪怕自己打
自己嘴巴,违犯一次规定,他也能豁出去。
到了快下班的时候,桌上电话响了。布小朋拿起电话,是个十分陌生的声音,对方
问:
“您是布师长吗?”
布小朋说:“我是副师长布小朋。”
时方说:“布师长,您有个老朋友,晚上想请您坐坐,他在布谷鸟酒家等您,从你们师部大院北门往西走,过
p>
一个路口就是。”
对方不等他回答,就把电话放了。
布
小朋一下子猜到,这个所谓的老朋友,就是康文定。看来他真打自己的主意了。他没有犹豫,下了班,换上
便装,径直走了过去。刚才打电话的是康文定司机小辉,此刻小辉就坐在酒店门口的一辆奔驰车
里,多年前他在康
司令家见过布小朋一次。
见布小朋过来,
p>
小辉从车里出来,
打个招呼,
就在前面带路
。
布小朋一把拉住他,
说:
“我
自己进去。”
到了三号包间门口,布小朋停
顿一下,平静一下内心,缓缓推开门。沙发上,一个中年男人蜷缩着,似乎睡着
了。此刻
,布小朋眼里的康文定,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皱纹深刻,看上去感觉背也有些驼了,留在他印象中的那个
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成了眼下这个几乎完全认不出来的老男人,岁月给出的答案就是这
样残酷。
康文定突然醒了,猛地一下站起来,然后又愣在那里
。二人都愣着,不知第一句话该说什么。还是布小朋打破
沉默,他伸出手,两个人的手握
到一起。
布小明说:“康参谋,你还好吧?”
“还好。小朋,你都当副师长了……我早想到会有这一天,祝贺你……”
“谢谢。”
二人落了座。服务员端上
来四个菜,启开一瓶红酒,过来倒酒。康文定抓过酒瓶,给自己倒上,说:“我知道
你不
喝酒,
你就以茶代酒吧。
”其实如果康文定给他倒一杯,
他是不会拒绝的,
不知为什么,
今晚他特别想
喝一点,
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欲望。喝了两杯酒,康文定放开了一些,忽然问了一句
:“你姐……她还好吗?”
布小朋心中一阵剧痛,愣了好久才
说:“……她去世了……都六年多了。”
第
5
页
共
14
页
咣的一声,康文定手中的杯子倒了,酒洒了出来,他慌忙地扶起杯子。他喘着粗气,抬拳
捶了下脑袋,摇头不
语,许久才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你姐她是个好人…
…”
布小朋此刻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攥紧了拳头,真想一拳把
对面的人打倒在地。但是他不能打,他打不出去,他
把拳头张开,又是许久才说:“……
我姐说,你也是个好人……”
康文定冷笑了一声,似乎不同意
这个说法,伸手拿起酒瓶,倒满一杯,端起,咕咚一声全灌了下去。
< br>布小朋耐心等待康文定说出参与投标之事,如果他张嘴求情,他一定满足他。康文定快要喝醉时,终于扯到 这
上头,他舌头打着弯说:“小朋,今天来找你,一是我特别、特别、特别想见你,二是
我想告诉你,我参与你们技
术楼的投标了。”
“我知道。”
“以前我不知道你管这
事。我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你,我想﹣﹣撤标。”
“……为什么?”
“你和我爸是一样
的人,办事认真,我掺和进来,会让你为难。”
这话让布小朋一热。愣一下,他说:“我不怕为难。”
“谢谢。但我还是决定撤。”
康文定
把一瓶酒喝下去,人就醉了。布小朋叫来小辉,两人把康文定抬上车。布小朋望着奔驰车在黑夜里往前
驶去,两个尾灯一闪一闪,渐渐不见了,被黑暗吞没。
(选自陶纯《一座营盘》
,有删改)
(
1
)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布小朋得知康文定投标之后的情感起伏,暗线是康文定撤标
的迅速果断,两
条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B
.
小说描写布小朋眼中的康文定
,通过今昔对比,既突出康文定的困窘和颓唐,也侧面写出了布小朋内心的
怜悯,为下文
写他“不怕为难”做了铺垫。
第
6
页
共
14
页
C
.
小说结尾布小朋望着汽车尾灯
被黑暗吞没,这一闲笔通过对实有生活情景的随意点染,渲染了气氛,烘托
了布小朋的心
情,暗示了康文定的命运。
D
.
小说将布小朋置身于情感与利益交织的“练兵场”中,
借由他所
面对的严峻考验,
凸显了小说“沧浪之水,
淬砺军魂”的主旨。
(
2
)
在与康文定见面的过程中,布小朋表现出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
?请简要分析。
(
3
)
小说画线句子,既是理解小说人物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
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
共
1
题;共
11
分
< br>)
6.
(
11
分)
(2016
高三上·黄冈期末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士
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
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
东林所推。
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
。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四年,起南京
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祭告
凤阳陵寝,疏陈户口流亡之状甚悉。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
务。
明年春入朝。请罢鼓铸② ,
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以
临下,虚以宅心,平
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怿也。
无何,武生李璡请括江南富户,报名输官,行首实籍没之法。士升恶之,拟
旨下刑部提问,帝不许,同官温体
仁遂改轻拟。士升曰:“此乱本也,当以去就争之。”
乃疏言:“郡邑有富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地方水旱,有
司令出钱粟,均粜济饥,一遇
寇警,令助城堡守御,富家未尝无益于国。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
没之
,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
,
而欲行圣明之世乎?此议一倡无赖
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
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
直借端幸进已哉疏入,
而璡已下法司提问。
帝报曰:
“即
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前疏谓《四箴》也。士升惶惧,
引罪乞休,帝即许之。
(
节选自《明
史·钱士升传》
)
第
7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