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3)

余年寄山水
783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9: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锦芳元宵)


_._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D




(


满分

< p>
150




考试时间< /p>


100


分钟


)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


28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


40


分)



(一)默写(


15


分)



1


.月上柳梢头,< /p>


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



< p>
2



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新泥。



《钱塘湖春行》




2


< p>
____________________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3


.关河梦断何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诉衷 情》




4


. 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狼》


< p>


5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


6


——


7


题(


4


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


.“青山”“白水”从


_____


角度写景; “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


______


。< /p>



2


分)



7


.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2

< p>
分)



..


A

< p>
.首联点出了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B



“别”和“征”分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和“友人”




C


.诗人用“ 浮云“落日”来表达诗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D



“班马”萧萧长鸣,


渲染了


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三)阅 读下文,完成第


8


——


10

< p>
题(


9


分)



登泰山记


(节选)


< br>①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


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②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


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8


.选文的作者是


______


朝代的


______________


(人名)。(


2


分)



9


. 选出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


的一项(


< p>



3


分)



...


A



(那些)偏僻不在路上的游人,都没来得及去观看。



B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没赶得上去观看。< /p>



C



(那些) 处在偏僻的不靠道路的游人,都没赶得上去观看。



_._


_._


D



(那些)偏僻不挡住路的石刻,都没来得及去观看。



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第①段介绍


__________< /p>


,第②段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 p>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


——


14


题(


12


分)



宋荔裳

< p>
幼时读书家塾,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


也。问:


“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


“何


人所作

< p>
?”曰:


“太史公。



问 :


“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


“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遂取书阅之,不数行,




辄弃去,曰: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乃昂然而出。 荔裳时方髫髻,知匿笑


之,而此老夷然不屑。




【注释】①宋荔裳:清初散文家。②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③匿 笑:暗中偷笑。



11


.解释文中加点 的词。



4


分)




1


)何人所作

< br>(




< /p>



2


)读之何益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面句子。



3


分)


问:


“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


.文中与“岸然而来”相呼应的文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



“此老夷然不屑”是


因为<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 答)



2


分)



14


.宋荔裳“笑”的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分)



二、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 p>
——


19


题(


20


分)



“未雨绸缪


”路漫漫



....


①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渴望能够掌握天气变化规律, 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准确


预测天气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据有关资料,距今


3000


多年前,甲骨文中已有了预测“风雨”的记载;


到了汉代则有利用琴弦感应的湿度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预测天气更多依靠 经


验的积累。



②有了天文、物理、数 学等构建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气象仪器、观测记录,


17


世纪以后 ,真正的天气预


报诞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不 断提升。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


2014


年我国


2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准 确率三项指标,


历史上首次全部超过


80%


台风路径


24


小时预报误差再创 新低,为


78


公里,继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br>


③但是,准确预报天气仍然是一件难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天气预报准确率。 除了大气自身的随机


性,大气运动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外在干扰,如城市热岛、温室效应以 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内在和


外在随机性同时影响天气预报的精度。



④另外,在天气预报中,尽管越来越依靠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但依然离不 开人的参与,而人的分析


判断毕竟带有主观性,这也成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原因所在 。



⑤何况,不同的天气,预报难度本身也有很大差异。像高温 、寒潮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


的天气,


预报准确率就 比较高。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


具有很强的局地性特征的天气 ,


例如强对流天气,


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 电、大风、龙卷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⑥除此之外,不同 国家“国情”不同,所关注的“天气”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异。美国要预报的天气主


要是龙 卷风,


其次是大西洋飓风。


而我国因为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p>


有着美国没有的许多复杂的天气系统,


天气预报难度更大。因此, 单纯对比不同国家天气预报准确率并没有多大意义。



_._




_._


⑦由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大量应用,人们对常规天气预报基本


实现了精准预测。在二十年前,通过天气预报,人们还只能知道未来几天大概区域的大概天气状况,而 今


天,天气预报时效越来越长,一个星期、十天,还可以达到月报甚至季报的标准。



15


.标题中加点词“未雨绸缪”在文中 的意思是


_______




2


分)



16


.本文着重介绍了哪两个方面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 p>
6


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p>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


分)

< br>


18



下面一段文字,


是从原文中抽出的,


你认为应该接在哪一段文字后比较合适?


____


请阐述理由。



4


分)



尽管如此,气象专家认为, 基于现在科技水平以及对整个气候系统的了解程度,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


准确,天气预报 的准确率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有效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科技和人两个方面因素


都不可或缺。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提升天气预报能力、时效和精度及公众服务性上仍大有可为。

<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


.下列画线诗句描写了两种天气类型,哪 种天气易预报,哪种天气无法预报,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作阐


释说明。

< br>(


4


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 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第


20


——


24


题(


20


分)



雪落无声



①那是临入伍前一个难忘的 日子,天下着雪。午饭后,父亲套上那件早已泛白的军大衣,说要上街给


我买件纪念品, 不等我想出阻止的理由,他就出了门。



②已是入夜,街上华灯 竞放,不少的铺子耐不住寒气的侵袭,匆匆打了烊,父亲仍不见回来。我透过


雾蒙蒙的窗 玻璃,木然地望着窗外父亲回家必经的那条路。



③雪花无声地 飘落到路面,瞬间即被来往的车辆辗成一滩水渍,衬着迷离的灯光,延伸出一条狭长的


诡 谲的寂寥的纽带。除了路面尚在泛光,房顶、树干、地面都裹上了白皑皑的雪衣。路上极少行人,一长

< p>
溜法国梧桐的影子在北风的呼啸声中像鬼魅一样晃来晃去。



④父亲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顾不上户外寒冷的肃杀,冲出门到街上借助满街霓虹搜寻父亲的身影。



⑤终于,


____________ _____


。他不停地走着,显得很匆忙,灯光把他原本瘦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忽然父亲一个趔趄,摔倒在马路上。


“爸——”

,我狂喊着奔向父亲,把他搀扶起来。



⑥“碎了,碎了, 给你买的东西一定是碎了,都怪我不小心。


”父亲絮絮地自责,在大衣兜里窸窸窣窣


地掏摸着。他身上满是雪,简直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往上拱,拱得 我喉头发涩


鼻子发酸,忍不住


(a)


过 去抱住父亲的双肩:“爸,我不要,不要……,我只要你平安,好好地……”



⑦风卷起雪花,肆意地抽打着我和父亲。我牢牢地


(b)


紧父亲,唯恐他会从眼前失去。许久许久,父亲


脱下大衣披在我身上,从大衣兜 里掏出四截断开的大理石条。父亲就着路灯光把碎成四块的石条拼成一对


完整的镇纸,两 行俊逸妍美的行草书赫然入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接过断裂的镇纸,紧紧地


( c)


在胸前,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一丝温暖洋溢在我的脸上、心中。

< br>


_._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