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风景名胜与传统习俗20080605
-
排在一张试卷里面
梁子湖
鄂州风景名胜
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 br>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二,
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梁
子湖以三大特色著称。
“
水清
”
:水体清澈,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水的恬静,鱼的嬉戏,草的飘佛,岛的掠影,令人赏心悦
目;
“
秀丽
”
:湖山相接,
水天相连,碧波荡漾,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
“
奇特
”
:湖中有宝岛,岛中有奇湖,
湖心又有岛,岛湖叠嶂,水中含山,山
中藏水,蔚为壮观。凌空俯视,梁子湖宛如一颗剔
透的绿宝石镶嵌在锦秀的荆楚大地;又似一头青牛静卧江汉旷野,被长港如
同牛绳将牛拴
在长江之滨。
< br>梁子湖原名
“
娘子湖
”
。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原为高唐县,因地壳变动,变为一片泽国。地陷前夕,有一母亲孟红玉及
儿
子刘润湖,发现该处将要地陷的预兆,母子二人就分头火速通知乡亲们撤离,大家刚往
山上跑,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
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间高唐县城沉没了,变成了
一个阔大的湖。躲过此灾难而生还的乡亲们,为了感谢这娘儿俩的报信之恩,
这里的人们
便将此湖取名
“
娘子湖
”
。
< br>梁子湖水经
90
里长港通江达海。这里既有平坦无垠的沃
野,又有锦绣的山峦叠嶂,山青水秀,可谓人杰地灵,众多的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
客提供理想的休闲、观江处所。粱子岛,四面环水,面积约
2
平
方公里,形似一樽含情脉脉的美人鱼,
安卧在粱子湖的中央。岛中有湖,湖中有岛,其生
态环境保持极为完整,是休闲、娱乐、观光的胜地。
龙蟠矶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此即
“
龙蟠矶
”
。公元
< br>221
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
“
以
武而昌
”
之义,改鄂县为武
昌
(
从三国至民国初年,鄂县一直称武昌,长达
1600
余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让给了江夏
)
。孙权在武
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积日方去,便
赋名蟠龙矶。它与东面江岸的
“
凤凰台
”
遥相呼应,并称
“
龙蟠凤集
”
,
正应帝王定都祥瑞。后又传说观音菩萨看中
这里风水,特来蟠龙矶休养生息。蟠龙翘首西望,
“
万里长江第
一阁
”
观音阁即雄踞
龙首之上。观音阁
元代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嘉靖及清代和民国均有修葺。世事沧桑、屡毁屡修。蟠龙矶石头翘首西望,观
音阁突兀在龙头之上,恰似凌空飞来,虚悬于大江之中,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
24
米,宽
10
米,高<
/p>
14
米,条石垒成,青
砖砌就,木框架结
构亭阁式建筑,有巧夺天工之妙。阁下如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千百年来,它饱经
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
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
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
“
p>
中流砥柱有蟠龙
”
(清人官文诗句),汛期
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显示出古
代武昌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
和风格独特的创造艺术。
文星塔
文星塔,又名文峰塔,俗称南门塔
,座落于南浦路南端东侧。文星塔共有
5
层,高约
23.13
米,由塔座、
塔身和塔尖三
部份组成,塔座高
2.25
米,直径
8
米,基座边长
7.5
米,用条石垒砌而成。从塔座到塔顶均为八角形状。
塔身为青砖木料飞檐式建筑,属八角攒尖顶式砖塔,计高
19.08
米,每层间均有石阶十级相连,游客可拾级而上,直登塔顶,
塔顶高
1.8
米。塔每层有四门四窗,合八方四
门,可通观八面。塔身正南门镶碑上镌有“文锋”二字,书法古朴秀逸。
此塔为明代建筑,
明嘉靖二十一年
(公元
1542
< br>年)
知县谌谦与教谕朱瓒为激励学子奋发读书所建。
清代
康熙七年
(公元
1668
年)知县熊登看到文星塔渐渐颓废,于是易地重建,至今
已有
450
余年的历史,是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也是鄂州现存的唯一
古塔。
1988
年,鄂州市人民政府曾拨专款修葺。
莲花山
莲花山,坐落于鄂州市南郊洋澜湖畔,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楼阁嵯峨,万木葱笼
,已开发成远近闻名的康福旅游
区,是旅客休养身心,观光娱乐的喜乐园。
< br>莲花山钟灵毓秀,洋澜湖烟波浩淼。从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图如同一片碧绿的荷叶静静地飘浮在长江与 大湖之间。在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以莲花山为主体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拥,恰
似九朵莲花盛开于脉脉含情的湖波之上,故而得名。
这里三面环湖,通汇长江,山峦叠翠
,烟波浩渺湖山壮美,地灵人杰。独特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留连驻足,
屈原、陶渊明、黄庭坚、苏东坡、丁鹤年等在此行吟歌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相传,吴王孙权曾在此设
立观星台,东
吴大都督周瑜曾在这里督练水军。莲花山风景区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
又融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主要景点有元明塔、六
合园、碑林等三十余处。
素有
“
江南第一塔
”
美誉的元明塔
,
1993
年
7
月
7
日奠基,
1995
年
10
月
28
日落成,塔高
80
米,为
八角形楼阁式塔,出土
十一层,层层飞檐翘角,覆盖着金色琉璃。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贯地
,为元明塔独有。塔体洁白,与金色飞檐交相辉映,色彩鲜
1
明和谐,巍峨挺秀,飞檐之下,托以云龙斗拱,二至十一层,每层用
24
个斗拱,每个斗拱由三条云龙组成,一层为
40
个三云
龙斗拱和
48
个单云龙拱。共有云龙
888
条,其中有
88
条琉璃金龙雄踞射脊之上。一层八根朱红柱上,八条金龙合抱,彩云环
绕,神态各异,其中东、西面各有一条凤尾龙,遥相呼应。登临此塔,凭栏环眺,极目楚天。
被誉为
“
文化的宝
库、智慧的海洋
”
的莲花山碑林
199
4
年开始兴建,面积为
3
万平方米,总
体设计以风景区内的白猿山山
势架构为基础,依山造势,气势宏大、结构独特。圆形碑林
廊周长
360
米,
8
< br>条旋转上行的长廊汇通山顶正中的碑林中心阁。
碑廊内现存有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
碑石一万多块,
堪称世界之最。
一号廊为儒家文化,
二号廊为佛家文化,
三号廊为道家文化,
四号廊、五号廊为医武文化,七号廊为楚文化,八号廊为科学技术。碑林容汇的古今中外的文化
精粹,堪称世界一绝。
此外,还有堪称
“
天下第一龙
”
的接龙台、祈福堂、
稻香阁、和字壁、九龙坛、通天桥、长生路、启明宫、迎风亭、六合园
等也是天下少有的
景观。莲花山风景区是集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康福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鄂州西山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鄂州市区之西,故
名西山。
西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距华中大都市武汉
68
公里。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洋澜湖,同万顷
碧波相连;东接
繁华的闹市;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脉
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
飞瀑漱玉。她有临江拔地而起之雄、
石门剑石之险、九峰竞峙之秀、六溪曲径之奇,大江东去之旷。全山东西长约
1.6
公里,
南北宽约
1.2
公里,主峰
170
米,总面积
4000
多亩。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
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质
优良,终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
。
西山
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万木葱茏、百花争艳、空气清新洁净。山中溪涧泉池镶嵌于丹岩翠谷,亭台寺阁点缀于
树
杪花丛,曲桥水榭倒映于清溪碧流,青塔红楼隐现于七彩浮云。漫山草木青翠,鸟语花
香,清风爽润,是人们娱悦身心的旅游、
度假胜地。
西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以
吴王故都为特色历史文化景观,以孙权、苏轼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古灵泉寺为标志的
佛
教文化景观和以西山园林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在这里巧妙融和,交相辉映。西山留下了三国吴王孙权治国,晋代高僧
慧远参禅
以及抗金名将岳飞和历代名士陶侃、庾亮、李白、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
、彭玉麟、张之洞等人在这里讲经布道、习武
修文、游猎宴饮、避暑隐居的诸多踪迹。有
的成为千古胜迹,令人景仰。他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传世墨宝,为中
华文学
艺术宝库增添异彩。清末书法大师张裕钊、辛亥首义烈士彭楚藩也有遗迹在此。大革命时期,贺龙将军曾率部在西
山设
防。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曾多次来西山视察,
1965
年秋,陈毅元帅登上西山绝顶,感慨
万千:
“
西
山不亚于庐山呀!
”
西山名胜古迹主要有:吴王避暑宫、武昌楼、古灵泉寺等二十余处。
吴王避暑宫:是吴王孙权在西山避
暑读书的行宫,始建于公元
221
年
—
229
年之间,这里松荫铺地,山泉潺潺,气温比城
区要低
2
—
3
℃以度,历来被称为武昌城中的
“
清凉福地
”
。东晋太
元年间(公元
376
年
—
396
年),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
地,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
20
世纪
90
年代只保留避暑宫一间
侧殿,人称避暑殿。
这座吴王避暑宫是一九九八年易址仿建的。主体建筑有武昌楼、避暑殿、读书堂、议政殿等谨,宏伟 高大,充分体现汉代
建筑艺术风格,是湖北省十大新景观之一。
武昌楼:矗立于椅子山顶,摩云映
日,巍峨秀挺,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百舸争流,
汽
笛响过,山鸣谷应,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之感。楼门横额上的飘逸遒劲
“
武昌楼
”
三个大字,是中国当代文化大家郭<
/p>
沫若的手迹。
秀园:为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位于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
。
1991
年重建。秀园小巧玲珑,却不失大雅风度。虽然占地
面积不大,但由于巧夺天工,缀山理水,布局错落有致。加之汇松竹梅桔于一园之中,缩
亭阁廊榭于盈尺之内,挽行云飞瀑于
山水之间,故而匠心独具,神韵无穷。
古灵泉寺:亦名西山
寺,为东晋太元年间南方净土宗初祖慧远所建,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
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现存
庙宇砖木结构殿堂,是
清同治三年
(
公
元
1864)
由湖广总督官文捐修,莲花斗拱,飞檐射脊,红椽
彩厅,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内,数十尊罗汉菩萨或坐
或卧、或动或静,造形精巧,维妙维
肖。寺旁翠景园,聚胜景于一园,两株银杏,苍翠入云,林阴蔽日,亭台楼阁,曲桥水榭,
各具特色,协调和谐。
松风阁:乃宋代建筑,因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夜宿此间,听松涛而成韵,写下了闻名遐尔的
《武昌松风阁》诗而得名。
昔阁已废,今阁重建于八十年代中期。阁中,底层屏风上撰有
宋人薛季盲之《松风阁记》,左镌当代洪洋所撰《松风阁新记》,
中间勾刻黄庭坚手书《
武昌松风阁》诗。一层藏有名人字画。三层立有世屏,上刻苦名诗人徐迟的《鄂州西山记》。
比剑石:相传刘备与孙权曾
先后试剑于此。故此石一分为四。赤壁之战前,刘备驻罕樊口,登临西山抚石举剑祝曰:
“
联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