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集句

别妄想泡我
621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9: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象形文字)


对联的集句



李岫春



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


就是集句联。



一、集句联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





在这里做



聚集





集合



解。它


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



赋文



碑帖



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


按照对联中的声 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


又要语言浑成


另出新意



给人一种

< p>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 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


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


以集同 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


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 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


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 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


响作品的成色。


< br>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


中说:



荆公


(


王安石


)


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

< br>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 而集联并非自


王安石始,据


《蓼花洲闲录》

所载


,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


教经典,甚 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


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 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 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


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 意境。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


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便是摘自李商隐《无 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


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


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这是


它自身体 裁的特点,,诗歌则显得拘谨、死板了一些。



集句是一种创造 性劳动,并非游戏文字之类。作者非有一定文学底


韵不能驾驭。否则宏篇在手,亦难成佳 对。在集句对中,作者根据自己


的主观意念,经过自己的选择、思考,才能从浩瀚的文山 诗海中撷取两


个毫不相关的句子相配以成佳对。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一副集句联要


比自撰联难得多,可谓得之不易。正因为集句得之不易,历史上许多文


人都在这显其才华的天地里,不懈地追索。其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


海寻珠。



北宋初年大词人晏殊,得一上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一配对,


苦思一年,仍未成对,还是王琪提出:何不对以



似 曾相识燕归来



。晏


大喜,如获至宝, 后他将其写进自己的一首《浣溪沙》之中。集句成联


殊非易事。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有过 难成对句的尴尬。周紫芝在《竹坡


诗话》里记载:王荆公做集句,得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句,欲以全 句作


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


……


天启应声曰:何不对



梨园弟子白发




,公大喜。



从以上两例可知,做一集句联非容易事。当然也有不少集联是



无心


插柳柳成荫



,只要作者平时刻 意留心,倾心专注,就一定会集成佳对。


有些人作集句可信手拈来,


得来全不费工夫



,其实是作者 文思敏捷,


长期苦心积贮的结果



它确 是



成时容易却艰辛




一个平时不刻苦用心,


持之以恒的人,即使将唐诗宋 词读遍,也不会达到集句成联的水平。要


想做好集联,必须平时多读多写,博学广记。< /p>



下面我们按所集不同体裁分类叙述:



集诗句



集诗句是集句联中最为普通的 ,请看用毛泽东词和周恩来诗句集成


的联:



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



不管是从音律上,还 是从对仗上,都对得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感


情贯通,浑成一体,只是

< br>“








略显不工,然不失为奇绝之作 。



请看王安石集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白璧 无瑕,而且语言风格相近,用词婉丽、清


新,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上两联为集不同作者诗句而成联,亦有集一人作品者,比如鲁迅


先生集屈原《离骚》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崦嵫



,指崦嵫山,神话中日落的地方,

< br>“


鹈鴂



是一种鸟,一说是松< /p>


鹤,一说为伯劳。其鸟叫时,天气将转冷。上联意思是说。太阳不要离

崦嵫山太近,下联意思是说,恐怕



鹈鴂

< br>”


过早地啼叫。两句都道出对时


间的珍惜,意在激励人们 珍惜时间,莫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集词句



如梁启超赠胡适联,便是集的宋词联: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



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周策纵也是集词的高手,他集过这样一幅集联: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下联是杭州西湖之滨楼外楼酒家的一副对联: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上句出自南宋 词人姜白石的《翠楼吟》,下联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


《望海潮》,它将西湖的绚丽风景融 人联中,令人神往。



集史书句



集文史句,包括赋、文、骈文、经典,由于文集多不用韵,故此比


诗 词难了些。如下联:



床头见数帙书,便以学问相许

< p>
——


《宋


·


王徽传》



宅边有五柳树,尝著文章自娱


——


《南宋


·


陶潜传》



下联是集《史记》、《说苑》中文字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史记


·


淮阴侯列传》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p>


——


《说苑


·


贵 德》



上联的原意为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他自己的食 物给我


吃。下联原意为春天的风吹拂我们,夏天的雨滋润我们的身体。此联属

< p>
对精巧



联句结构相同



联内各分句均有二叠字



叠字前一字均 为名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