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
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
、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
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
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
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
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
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
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
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
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
“
天尊地卑,乾
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
矣。
”
言君
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
上,以是
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
之,君
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
太伯
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夫礼,
辨
贵贱,
序亲疏,
裁群物,
制庶事。
p>
非名不著,
非器不形。
名以命之,
器以别之,
然后上下粲然有伦,
此礼之大经也。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
邑而请繁
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
从之。
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
而孔
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
不
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
曰:
“
履霜,
坚冰至
< br>”
,
《书》
曰:
“
一日二日万几
”
,谓此类也
。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呜呼!
幽、
厉失德,
周道日衰,
纲纪散坏,
下陵上替,
诸侯
专征,
大夫擅政。
礼之大体,
什丧七八
矣。然文、
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
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
“
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
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
!
”
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
大于曹、
滕,
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
< br>莒,
然历数百年,
宗主天下,
虽
以晋、
楚、
齐、
秦之强,
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
于晋,
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
然而卒不敢者,<
/p>
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
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
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
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
并弃之也。
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
< br>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
天子而自立矣。
不请于天子而自立,
则为悖逆之臣。<
/p>
天下苟有桓、
文之君,
必奉礼义而征之。
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
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
!
故三晋之列于诸侯,
非三
晋之坏礼,
乃天子自坏之也。
呜呼!
君臣之礼既坏矣,
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
p>
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
社稷无不泯绝,
生
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
/p>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
“
不如
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
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
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
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
弗听,智果别族
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
简,以授二子曰:
“
谨识之。
”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鐸为晋
< br>阳。
请曰:
“
以为茧丝乎?抑为
保障乎?
”
简子曰:
“
保障哉!
”
尹鐸损其户数。
简
子谓无恤曰:
“
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
以为归。
”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
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
“
主不备,难必至矣!
”
智
伯曰
:
“
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
对曰:
“
不然。《夏书》有之曰:<
/p>
„
一人三失,怨
岂在明,不见是图。
p>
‟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
不
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
”
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康子欲弗与。<
/p>
段规曰:
“
智伯好利而愎,
不与,
将伐我;
不如与之。
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
/p>
康子
曰:
“
善。
”
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
弗与。任章曰:
“
何
故弗与?
”
桓子曰:
“
无故索地
,故弗与。
”
任章曰:
“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
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
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
曰:
„
p>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
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
桓子曰:
“
善。
p>
”
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
之
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
“
吾何走乎?
”
从者曰:
“
长子近,且城厚完。
”
襄子曰:
“
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
从者
曰:
“
邯郸之仓库实。
”
襄子曰:
“
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
主之所属也,
尹鐸之所宽也,民必和矣。
”
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
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
康子骖乘。智伯曰:
“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
< br>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
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
伯曰:
“
韩、魏必反矣。
”
智伯曰:
“
子何以知之?
”
絺疵曰:
“
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
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
其地,
城
不没者三版,
人马相食,
城降有日,
而
二子无喜志,
有忧色,
是非反而何?
”
明日,
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二子曰
:
“
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
使主疑于
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
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
二子出,絺疵入曰:
“
主
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
智伯曰:
“
子何以知之?
”
对曰:
“
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
故也。
”
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
潜出见二子,曰:
“
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
赵亡则
韩、魏为之次矣。
”
二子曰:<
/p>
“
我心知其然也,
恐事末遂而谋泄,
p>
则祸立至矣
”
。
张
孟谈曰:
“
谋
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
何伤也?
”
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
杀
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
败智
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
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
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
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
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
范,
不
砥砺,
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
凡取人之术,
苟不得圣人、
君子而与
之,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
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
不
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
以遂
其奸,
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
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夫德者人之所严,
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
之乱臣,家之败子,才
有馀而德不足,
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p>
岂特智伯哉!
故为国为家者,
苟能审于才德
之分而知所
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
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
乃诈为刑
人,挟匕首
,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
“
智
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 br>”
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
哑,行乞于市,其妻
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
“
以子之才,臣事赵
孟,必
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
顾不易
邪?何乃自苦如此!
求以报仇,
不亦难乎?
”
豫让曰:
“
不可!
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
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
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
杀之。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
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
其子浣为赵氏后。
襄
子卒,
弟桓子逐浣而自立,
一年卒。
赵
氏之人曰:
“
桓子立,
非襄主意。
p>
”
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
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
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 br>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
为师,
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
酒
,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
“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君将安之?
”
文侯曰:
“
吾与
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
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
“
寡人
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
赵
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
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
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
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
:
“
我何如主?
”
皆曰:
“
仁君。
”
任座曰:
“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
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
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
对曰:
“
仁君也。
”
文侯曰:
“
何
以知之?
”
对曰:
“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
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
“
钟声不比乎?左高。
”
田子方
笑。文侯曰:
“<
/p>
何笑?
”
子方曰:
“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
也。
”
文侯曰:
“
善。
”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
击怒,谓子方曰:
“
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
子方曰:
“
亦贫贱者骄
人耳,
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
则失其国,
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
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
得贫贱哉!
”
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
曰:
“
先生尝有言曰:
„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
何如?
”
对曰:
“
卑不谋尊,
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
文侯曰:
“
先生临事勿让。
< br>”
克曰:
“
君弗察故也。居视其
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
者足以定之矣,何待
克哉!
”
文侯曰:
“
< br>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
/p>
“
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
克曰:
“
魏成。
”
翟璜忿然作色曰:
“
西河守吴起,
臣所
进也;君内以鄴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
臣进先
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
”
李克曰:
“
子之言克于子<
/p>
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
克之对如是。所以知
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
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
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
翟璜逡巡再拜曰:
“
璜,
鄙人也,失对,愿
卒为弟子。
”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
,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
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
“
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
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
起恐得罪。闻
魏文侯贤,
乃往归之
。
文侯问诸李克,
李克曰:
“
起贪而好色,
然用兵,
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p>
”
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
之。人曰:
“
子,卒也,而
将军自吮其
疽,何哭为?
”
母曰:
“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
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
◎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
王崩,子安王骄立。
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安王
◎
元年庚辰,公元前四零一年
秦伐魏,至阳狐。
◎
二年辛巳,公元前四零零年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阳翟。
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
三年壬午,公元前三九九年
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
◎
四年癸未,公元前三九八年
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子阳。
◎
五年甲申,公元前三九七年
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