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小古文阅读)
-
“小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清道学校:张
彬
【教学内容】
《徐孺子赏月》
《王戎识李》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
五年级下册起,
共安排了
4
篇文言文:
《杨氏之子》
、
《伯牙绝弦》
、
《学弈》
、
《两小儿
辩日》
。
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
可称
“小古文”
。
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
/p>
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
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
< br>一切努力才有目标、
有方向,
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p>
”
(叶
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
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
三个一点:
“激发
一点兴趣”
“读出一点韵味”
“揣摩一点语言”
。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从生活
入手,
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
说我是
“
张氏之女”
,
知道什么意思吗?
学生联
系生活明白是“姓张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
”
“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
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从《杨
氏之子》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
《王戎识李》的故事,让学生了
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千多则,里面有原文、有注
释、
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
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
,要求要
适度。
《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
p>
是语文教学的性质,
教学中当警惕
“废于清
议”
或
“死于章句”
的偏颇现象。
p>
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
教学才能扎实而<
/p>
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
教学目标
】
1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徐孺子赏月》
< br>《王戎识李》的主要内容。
2
、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
、
拓展阅读材料,
了解文言文的
特点,
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1.
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
的特点。
【
教学难点
】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 br>【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
、回顾《杨氏之子》一文的学习方法:
诵读;
看注释;
查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问: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2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
?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习《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
p>
/
年九岁,尝
/
月
下戏。人
/
语之曰:
“若令
/
月中
/
无物,当极
p>
/
明邪
?
”
徐曰:
“不然。譬如
/
人眼中
/
有瞳子,无此
/
必
/
不明。
”
1.
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2.
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
注释
】
①
徐孺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
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
士”
。
②
尝:曾经。
③
戏:玩耍,嬉戏。
④
语:对……说。
⑤
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
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
等。
⑥
然:这样。
⑦
瞳子:瞳孔。
【
译文
】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
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让月亮里
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
吧?”徐孺子说:
“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
瞳孔,如果
没有瞳孔,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
3.
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4.
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提示语:
徐孺子
(
< br>
)
,
尝
(
)
,
人语之曰:
“
(
)
?”
徐曰
:
“不然,
(
)
。
”
5
.课后拓展,享受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尝试做以下练习:
▲
你
瞧,在花园里开了许多花,这些鲜花都需要绿叶的衬托,才显得娇艳美
丽,如果没有这些
绿叶一定不会好看。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吾曰:<
/p>
“不然。譬如花中有绿叶,无此必(
)
”
。
(指生说)
▲
每当夜晚来临,深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地
眨着眼睛,让夜晚也变得非
常明亮,如果没有这些星星,夜空一定不会明亮。
我们可以回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