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复习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课时作业

别妄想泡我
595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14: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哥特式小丑)


晨鸟教育



课时作业



6


此起彼伏的思想解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p>


100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


1


.[2020·昆明市高三一模


]


有学 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



英文书报 ,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



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 /p>



林则徐的这一认识


(



)


A


.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



B


.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



C


.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



D


.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




2


.[2020·汕头市高三联考< /p>


]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



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


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 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



)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


.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


.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3


.[2020·焦作市高三一模


]< /p>


有学者认为:“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


和‘西 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


(



)



A


.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


.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


.彻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4


.[2020·玉溪市高三联考


]

< p>
晚清有学者认为:“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



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


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



这一认识


(



)



A


.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传统文化意识



B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



C


.克服了评价异域文化的心理屏障



D


.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变革思想




5


.[2020·上饶市高三二模] “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



意为“人民的权力”


。但


< p>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



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


。这反映出 当时


(



)



A


.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B


.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



C


.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D


.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6


.[2020·合肥市高三一模


]

< p>
戊戌政变后,大多数的变法措施被推翻,“百日维新”废



除的七项冗职和三个巡抚职位得到恢复,八股文也恢复了。同时,京师大学堂和省会的学堂

< p>
被允许存在。各省政府受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这说明


(



)



A


.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抱残守缺



B


.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康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导致了失败



D


.适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




7



[20 20·大连市高三模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以西方文化和文明为依据,对



中国社会进行批评,试图引进西方道德;而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梁启超说西方文化和科技


造成人们信奉“金钱至上”和帝国主义兴起。促使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看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


A


.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B


.其对社会变革方式有新认识



Earlybird


晨鸟教育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问题




8


.[2020·兰州市高三二模< /p>


]


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



为之根本。”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 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



学说


(



)


A


.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B


.形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D


.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9


.[2020·孝感市高三一模


]


《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



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



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



)


A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


.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10


.[2020·榆林市高三二模


]1919




4


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


< p>


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 言秩序、戒欺诈。”



据此可知,蔡元培


(



)


A


.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


.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


.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


.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11


.[2020·山东东营模拟< /p>


]1978




12


月,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



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这说明当



时的邓小平


(



)


A


.已经在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舆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12


.[2020·南宁市高三质检


]


孙中山明确指出:“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 /p>



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 ,别无挽救之法也。”这反



映出


(



)


A


.孙中山找到了救亡图存正确道路



B


.民族主义既反满洲又反帝国主义


C


.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



D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是最紧迫任务




13


.[2020·佛山市高三一模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 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


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体现了


(



)



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党内思想路线的统一




C


.俄国革命经验的错误



D


.右倾错误的危害尚存


< p>
14


.[2020·新余市高三一模


]

< p>
毛泽东的下列著作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


Earlybird


晨鸟教育



15


.[2020·九江市高三联考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


< p>
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


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



)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6




28


分,第



17




12


分,共



40


分)



1 6


.[2020·济南市高三质检


]


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 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



家之道结合起 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范仲淹上


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

< br>,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



石在上书 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


,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



推向高潮。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 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


的挑战。


< p>
1895


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 时期颇不相同,自强



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 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



而他们已 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


。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



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 找新的正当性依据。



——摘编自王建朗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 p>
(16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士大夫回应西潮挑战”的表现并指

< p>


出其影响。


(12


分< /p>


)


17


.[2020·烟台市高三三模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五蠹》记载: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


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



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 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


笑。




材料提供的寓言体现了小故事大道理,给人以诸多启发。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感受到的

< p>


启发,并结合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炼的启发,史论结合,言



Earlybird


晨鸟教育



之成理。


)(12



)


课时作业



6



1


.解析:题干表明林则徐在鸦片战 争前已经“开眼看世界”


,但却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



论。究其原因,他在用“天朝上国”


的传统思维方法分析西方国家。故答 案为



A


项。


B


项,林


则徐对西方工业国家的野蛮掠夺性认识不足,并没有 客观分析战前形势,排除;


C


项,林则徐



的这一错误认识判断并不能延缓战争爆发,排除;


D


项,清廷的腐败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排除。



答案:


A


2


.解析:


A


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思想,故



A


项错误;


B

项,洋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与材料表述不符,故


< br>B


项错误;


C


项,当时中国闭关 锁国的社会状态并



没有彻底打破,故



C


项错误;


D


项,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首的一批进步士大夫


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抵抗 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海国图志》是当时记载欧美历史、地理最


< br>详实的著作,材料中魏源认为西方的机器生产比中国的手工劳动效率提高,轮船和火


车等新


式交通工具有利于“广推贸易”


。这有利于打破中国 人对外国的传统偏见和自视为天朝上国、



世界中心的陈腐观念,对当时的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故选



D





答案:


D



3


.解析:根据材料“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


和< /p>


‘西用’


不会互不侵犯”



用’



在‘体’中会发酵”等信息可知,材料认为“ 中学”“西学”并不矛盾,不会相互侵犯,可



以同时兼具,这 能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即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



D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 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



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近


(



)


代化,故



A



B


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西


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不能彻底抵制,故



C


选项错误。




答案:


D



4


.解析:晚清有学者在强调中国学术、名教“无不毕具”


,西人远远不及中国的前提下,



提出学习 西方制造


(


技术


)

,有利于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促进洋务运动的展开,


B


项 正确;材


料中体现的“中体西用”


思想并没有摆脱“自我中心 ”


的传统文化意识,


A


项错误;“克服 了



评价异域文化的心理屏障”


与“夷 狄之陋”


等信息不符,


C


项错误;材料 中不能说明洋务派的



认识



“急功近利”


,迫切“变革”



D


项错误。



答案:


B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