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池上》和《小池》教学设计
-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
儿童的
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
丽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
并掌握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
,
通过情境体验,
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
脑中
“活”
起来,
使学
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
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
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
p>
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1.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认识
“
首、踪、迹
”
等
12
个字。
、
《小池》两首古诗。
教学
2.
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
目标
3.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
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教学
重难
点
1
.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
教师
)
。
(
教师
)
教学
2
.古
筝曲《春江花月夜》
准备
3
.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
学生
)
4
.搜集整理以前读、
背过的古诗。
(
学生
)
第一课时
,会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时
1.
学习古诗《池上》
目标
2.
正
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
诗;
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
天真可爱。
教材
与学
情分
析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
.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
学生交流
)
是啊,
老师也
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
老师把照片
给你们带来了,
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
美景吧!
(
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
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
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
2
.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
,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
学生交流
)
看到这
1
莲花,
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
12
课
《古
过程
么美的池塘、
诗二首》
。
设计
3
.识
记并书写生字“首”
。
(1)
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
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
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
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
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
.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
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
.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介绍诗人。
(2)
教师补充。
< br>白居易字乐天,
是唐代著名诗人,
有
“诗魔”
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
:
让
“现实生活”
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
的画面结合在一起,
调动学生视、
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
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
一
)
自读诗句,认识
生字词。
1
.教师范读。
2
.
学生自由读古诗。
(
课件显示要求:
拼读生字音节,
注意读准字音;
用加一加、
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读通句子,
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
3
.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
…………
(
二
)
熟读古诗。
1
.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
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
/
< br>”画出来。
(
学生各
2
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
p>
2
.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
p>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不解
/
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3
.指名读诗。
4
.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
p>
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
.齐读古诗。
6
.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
呢?师
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
.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
.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
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
一
< br>个小娃偷采白莲。
)
设计意图
: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在这里安
排了多种形式的读
,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
一
)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 br>
1
.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
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
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
(<
/p>
课件出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
2
.学
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
.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p>
(1)
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
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
< br>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
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
学生用自
己的话描述想象
到的
“莲叶何田田”
的美好画面,
唤起
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
向往之情。
)
(3)
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
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
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
相机理解“莲蓬”
。课件展
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
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
(4)
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
(<
/p>
高兴。
)
来,
读
出你的高兴。
(
被采访的学生读
)
p>
②小娃采着莲蓬,
吃着莲子,
此时此刻,
他的心情怎么样?
(
< br>又高兴又激动。
)
来,
3
读出你的激动。
(
< br>被采访的学生读
)
③小结:小
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
此刻的感受。
(
学生齐读
)
4.
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
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
你是
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
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
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
(
齐读
)
(4)
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 br>
(5)
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p>
(6)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
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
小娃的喜爱之情。
(
齐读
)
(7
)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
二
)
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p>
1
.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
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
.学生汇报交流。
(1)
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p>
(2)
理解
: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
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
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
先指着画面
让学生理解,
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
(4)
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
/p>
(
做手势
)
(5)
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
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
质朴的孩子呀!
(6)
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
(
替小娃担心、着急。
)
(7)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
< br>自读、指
2
—
3
名学生读、齐读。
)
4
.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
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
猜,他是
谁?
(2)
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
窥视、偷笑。
p>
)
(3)
我来采
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
指导朗读。
< br>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
4
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
‘偷’可恶吗?”并回
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
意在让学生和诗中
的小娃产生共鸣,
体会孩子的可爱、
纯真与
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
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
.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
.检查背诵。
3
.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
学
生改编故事,交流。
)
4
.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
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
园杂兴》
《村
居》
《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
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
.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
.教师范写。
3
.学生练习写。
(
要求学生保持
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
)
4
.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指
导书写的过程,
不只是提高
书写技能的过程,
< br>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
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
析字的间架结构,
降低了书写难度,
加上教师规范的书
写,
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
用。
熟读课文。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窥视、偷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