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植物观察.
-
貳、探索篇
一、如何進行植物觀察
通常高等的顯花植物都會有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等六大器官,即使
比較低等的隱花植物如蕨類和苔蘚類
,
也會有類似的營養器官和
特徵明顯的繁殖
器官。因此,觀察及識別植物,必須將眼睛的焦點集中在各器官的特殊部
位上。
另外,各個器官是否有附屬物,是否有特定的排列方式或開裂方式等,也都是觀<
/p>
察記錄的重點。
(一)根的觀察重點
雖然植物的根常深埋於地中,不容易觀察和辨認,但是在必要時,可以整株
拔
起,以觀察根系究竟是主根系(雙子葉植物)還是鬚根系(單子葉植物及某些
蕨類植物)
;有時候,根部特別肥大、粗長或者成塊狀者,都要詳細的加以記錄,
< br>並註明其所屬的科別。
也有
不少植物的根是看得見的,例如榕樹類的氣生性柱狀根;玉米及水筆仔
的支持根;銀葉樹
及鳳凰木的板根;蘭類及各種著生植物的氣生根;黃金葛、常
春藤的攀緣根;浮萍類、大
萍等沒有根毛的水生很;紅樹林中多種成員的呼吸根
等。這類比較特別的根,也必須仔細
的觀察記錄,方能對植物的辨識有所助益。
(二)莖的觀察重點
莖是植物用來支撐身體的主要器官
,
絕大
部分暴露在空氣中
,
所以觀察記錄相當方便。
p>
首先,應辨別是木本莖抑或草本莖,必要時,
可能得用手折一下
p>
,
使用修枝剪剪斷
,
才能確
認莖的質地。
確認莖的質地之後
,
再瞧瞧其形狀
。
莖的
形狀以圓筒形的居多
,
唇形科
,
馬鞭草科等家
族的成員〃則多為四方形;莎草科、仙人掌科
等常為三角形;薯蕷科、葡萄科等
常有翼;另
有不少仙人掌科植物的莖是多稜多角的
,
凡此
種種,都必需詳加記錄。
再看看莖上的毛被物
,
是單細胞所組成的
毛呢?還是多細胞所構成的鱗片,鱗片的寬
度、大小、顏色以及毛的長短等,都應詳加觀
察記錄
。
有些植物身上的毛是一種會分泌黏液
的腺毛,用手去摸摸看,你
將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看一下莖
皮的特徵。莖的表皮有時會長刺,刺有些是表皮細胞所衍生而成
11
的,例如薔薇類,這種刺通常較肥短,刺座有击起現象,
很容易用用手扳斷。有
些是穿透表皮向外長出的,這種刺通常較細長,而且又尖又硬,,
很容易傷人,
例如袖子
、
魯花樹等
p>
。
有些樹則會長流狀刺
,
< br>看來面目猙獰
,
讓人不敢輕易碰觸,
例如芸香科的食茱夷,以及木棉科的木棉等
。樹木的莖皮
遠看似乎都是一片〃灰黑或灰白,但近看則可分成很多式:有的長
滿了橫向或縱向分布的
皮孔
(
或作皮目
)
,有的平滑如女人的肌膚,有的成片剝
落
,
有的則有深淺不一的裂紋
,
有的會留下條狀
、
橢圓狀或環狀的葉痕
....
< br>總之,
莖皮的特徵是看得越細越好,多看多比較,並將心得記錄下來,自然對植物
的辨
識有所助益。
有些植物的莖為了適應特殊的功能,產生了種種的變態,如葡萄類的卷鬚是
由小
枝條變成的,稱為「莖卷鬚」
;仙人掌科和番杏科的莖部特別肥厚,可貯藏
大量水分和養分,稱為「肉質莖」或「漿質莖」
;曇花、竹節蓼及天門冬類的
莖
變成了扁平狀,能行光合作用
,
稱為
「葉狀莖」
;
幼枝變成針刺狀者稱為<
/p>
「莖針」
,
例如台灣皂莢、石榴等;薯蕷
科、百合科
及落葵科的成員,常在葉腋處形成球狀或塊狀莖,
稱為「零餘子」或「珠芽」
,
可用以繁殖;鳶尾科及莎草科、天
南星科的成員,常在地中形成肥大的球形地下
莖,稱之為「球莖」
;馬鈴薯則形成塊狀的地下莖,稱為「塊莖」
;在水底池中或
地面下的莖,能到處伸展,但隨處長出新枝新葉者,稱為「根莖」
,例如蓮藕及
竹鞭等,從根生葉的葉叢中抽出細長的匍匐
狀
莖,並在末端形成新芽與不定根者,稱為「走莖」
,例如百合科的吊蘭、虎耳
草科的虎耳草及薔薇科的草莓屬成員等;在莖上長出刺或鉤,藉以攀附他物而向
四面八方伸展者,稱為「蔓藤莖」
,例如九重葛、蔓性薔薇等;卷鬚的末梢分成
p>
好幾叉,且其頂端變成吸盤狀者,稱為「爬生莖」
,例如爬牆虎等。
(三)葉的觀察重點
葉子可以說是綠色的工廠
,
光合
作用主要都在葉肉中進行
,
所以葉子
應該是植物最重要的營養器官
。
可從
以下項目逐一進行觀察:
1.
葉形
首先要觀察的是葉子的形狀
,
葉
子的形狀簡稱為葉形
,
指的是葉片的
輪廓,葉柄不算。葉形最常見的有卵
形、倒卵形、橢圓形、線形、帶形、
心形、被針形、圓形、針形、線狀披針形、
腎形、匙形、扇形、歪形、鐮形、
、鱗片形、箭形、三角形、戟形、抱莖形等等;
不常見的還有菱形、十字形
、耳形、囊形等。
2.
葉序
觀
察過葉形之後接著看葉序。葉序就是葉子在莖上或枝上的排列方式,大致有下
12
列五種:
互生:每節僅生一葉,依次交互排列,各葉
的著生點依序在莖上作螺旋狀分
布,故又稱為「螺旋葉序」
,這種葉
序最常見。
對生:兩片葉子生於同一節上而左右相對
者,並與上一節或下一節的兩枝葉片
呈直角對應,形如十字狀,例如唇形
科、水犀科成員。
輪生:每一節生有三片葉子以
上,又有三葉
輪生、四運輪生、五葉輪生等情形,
如茜草科、夾
竹桃科成員。
叢生:由多數葉片生長於同一節上或根際者
p>
稱之,例如銀杏及蒲公英。
散生:是一種
不規則的互生葉序,
每節生一葉,但散亂的生在
莖之周圍,雖亦
有一定之著
生規則,但不容易看出,如
柳樹等。
3.
葉緣
葉緣就是葉片的邊緣,凡是光滑而
無
任何缺裂者,就稱為「全緣」
;邊緣有
出凹入及突出,但均呈圓
滑者
,
即為
「波狀緣」
;
葉緣具有尖齒者稱為
「鋸齒緣」
。
葉緣深裂而不規則,且左右對稱者稱為「缺刻」
,如構樹
幼株及木瓜樹之葉子;
葉緣有毛者,稱為「毛緣」
;葉緣有大小
不整齊之齒裂,形如撕裂狀者,稱之為
「鼠咬狀」或「齒咬狀」
,如叢立孔雀椰子之一側葉緣。
在
記錄葉緣之缺裂狀況時,裂片長度還不到葉緣至中肋的一半距離者,稱為
淺裂;差不多至
一半距離者,稱為中裂;達到中肋者,稱為深裂。
4.
葉脈
葉脈可以分成三類,即單子葉植物的平行脈,雙子葉植物的網狀脈和部分蕨
類植物的叉狀脈。平行脈又可分為禾本科等的直出平行脈;白蕉和旅人蕉科等的
側出平行脈以及棕櫚科和巴拿草科的放射平行脈共三種
。
網狀
脈則可分成羽狀網
脈和掌狀網脈兩種。叉狀脈出現在比較原始的蕨類葉片上,例如觀音座
蓮、鳳尾
蕨等。
13
5.
其他
葉子還有若干必須觀察記錄的要項,如葉柄
的形狀、葉片的質地
、托葉的大小、及形狀等。
如果有變態形的葉子,如景天科家族的貯水葉,
仙人掌家族的葉針,豌豆的葉卷鬚,食蟲植物的
捕蟲葉
、
假葉樹之假葉以及常春藤等的突異葉等
。
< br>
(四)花的觀察重點
p>
典型的花由外而內可以分為花托、花萼、花
冠
(花瓣的合稱)
、雄蕊和雌蕊五部分,花托就是
花梗或花柄的
頂端膨大部分,其上著生花之其他
各部分
(稱為花部)
;花萼位於花部的最外層,由
萼片所組成;花冠位於花萼內側,有合瓣花
冠與
離瓣花冠之分,後者被認為是比較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植物;雄蕊由頂端的花葯及
p>
其下方的花絲所組成;雌蕊則由最基部的
子房及其上方的花柱及柱頭所組成。
在觀察辨識上,花的各種特徵是較為穩定的,它更是鑑別植物親緣關係的主
要依據。因為根、莖、葉常會受到光度、溫度、溼度、海拔高度及土壤因子等的
影響,使得外觀及內部構造發生改變,導致辨識上發生困難或錯亂。但是花儘管
會受外
在因素影響其大小、數量及至顏色等,不過基本構造是不會改變的,有親
緣關係的植物,
一定有相同或相似的花朵構造
;反之,沒有親緣關係的植物,就必定無相同的花朵構造。
1.
花形
花冠通常由數枚花瓣組成
,
花瓣一般均較
花萼為大
,
但卻較薄而脆弱
,
且常具有漂亮的
色
彩,並具芳香和蜜腺,花冠的外形稱為花
形
,
< br>是觀察花朵時首先要記錄的特徵
。
花形大
致有下列各種類型:輪狀花冠、筒狀花冠、壺
狀花冠
、
高杯狀花冠
、
杯形花冠
、
漏斗形花冠
、
蝶形花冠、靴
狀花冠、舌狀花冠、假面形花冠、鐘狀花冠、唇形花冠、盔狀花冠、
不整形花
冠、鋸狀花冠、百合形花冠、石竹形花冠、蘭形花冠、十字形花冠、重疊
花冠等。
2.
花序
花形看過之後,再看花朵的排列情形,也就是花序。花序分成無限花序和有
限花序二大類,茲分別說明如下:無限花序就是花序上的花由下部或外圍先開
放,再依次向上或向內綻放,花軸的頂端可以繼績生長,越老成的花,越接近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