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
王兰秋
课标分析:
< br>需掌握的知识点
: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判断一个三角
形是直
角三角形的条件;通过学习,在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体会数形
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直角三角形判断条件的研究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
勇于探索的精
神,介绍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及克服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
充分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实践,推理,交
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获得结论,在拼图
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
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
兴趣。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
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
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
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解
决直角三角
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
p>
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
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正确的
进行运用。
学生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
又一个性质,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直
角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因此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并不困
难。但是,勾股定理
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用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
过程,
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充分的引导
和点拨。
教学目标:
1.培养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2.经历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
股定理的内容,并能进行简
单应用;
3.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针
对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
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
种教学理念紧
随新课改理念,也反映了时代精神。
教学用具:
勾股定理彩色拼图一套,红、白色纸各一张,剪刀,直尺,学
生分小组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按老师的
要求来做。同桌之间任意确定两条线段长,并
以这两条线段长为直角边,用红纸各剪四个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动手,
很快完成。)
师:同桌之间,一位同学用白纸剪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
角边长;另一位同学用白纸剪一个正方形,边长等于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长。
师:请大家用四个红色三角形和一个白色正方形或四个红色三角形和
两个白色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完成拼图,如图
1
、图
2
,并投
影演示拼
图。学生若有困难,可仿照投影图
图
1
图
2
师:请
同学们将图
1
、图
2
< br>放在一起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可得到什
么结论?
<
/p>
生:两个正方形一样大。正方形的边长都为
a
+
b
,所以两个正方形的
面积相等
。
师:将两个正方形中全等的图形拿掉,还剩下什么?
生:拿掉后可发现还剩三个白色正方形。
师: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
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因为图
1
、图
2
大正
方形的面积相等,拿掉部分的面积相等,所以剩下部分的面积相等。
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若学生
回答有困难,可作提示: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三个正方形
边长各是多少?引导学生由“
形”向“数”转化。)
生:
c
2
=
a
2
+
b
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师: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与
外
星人联系,《周髀算经》中也曾有记载,由此说明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
数学家于
2000
年前就发现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学懂、学透并会运用勾股定
p>
理。
【设计目的】:以拼一拼这种形式开
展探索过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激发学学习灵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和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发现之美。
二、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展示带磁
铁的教具(由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p>
斜边为
c
的四个全等的绿
色直角三角板,边长分别为
a+b
和
< br>c
的两个红色正方形板组成。)
师:请分别计算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生很快完
成)。
师:观察老师的操作(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放在边长为
a+b
的正方形边
缘内侧,此时正好将边长为
c
的正方形放在中央空出位置,所拼图形正好
与边长
为
a+b
的正方形吻合。)请尝试用刚得到的三个数据组成一个
等式。
生:很快得到
(
a
+
b
)
2
=
1/2 ab
×
4
+
c
2
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生:很快得
a
2
< br>+b
2
=c
2
师:经过我们再次验证“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
方”,若用
a
、
b
p>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c
表示斜边
,就可以得到
关系式:
a
2
+b
2
=c
2
师:通过剪纸拼图和教具拼图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个定理——勾股定
理,
内容为:
生: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大家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量出三
边长
a
、
b
、
p>
c
,并计算一下,看看是否满足勾股定理。(学生动手。)
生:
a
=
3cm
,
b
=
4cm
,
c
=
5cm
,满足
3
2
+
4
2
=
5
2
生:
a
=
4cm
,
b
=
5cm
,
c
=
6.4cm
,满足
p>
4
2
+
5
2
=
6.4
2
。
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勾股定理是怎样得到的?
生:通过剪纸,比较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
生:通过计算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
师:这是数学证题中常用的方法:面积法、比较法。
(生阅读课本中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内容。)
【设计目的】:有利于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习题演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那么勾股定理有什么用呢?
生: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都可以求第三边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课本
81
页第
1
题(学生很快完成:①
a=3
,
②
a=8
,③
< br>b=12
)
师:我们运用了什么定理完成的任务
生:勾股定理(文字、字母表达再次叙述)
< br>师:这样简单的问题我们能很快的想到运用勾股定理,那么稍复杂的
图形你能做到
吗?请大家看课本
81
页第二题(一会儿有的学生摇头)
师引导:图中有直角三角形吗?如果有是哪几个?
生回答:有,分别是
Rt
△
ABD
、
Rt
△
< br>ABC
师:这两个三角形的边分别有几个数据。
p>
生:
Rt
△
ABD
中
AD=16, Rt
△
ABC
中
AC=13
、
p>
B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