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硫酸根的方法
-
生石灰投加量对
SO
4
2-
的去除效果
不同生石灰投加量对
SO
4
2-
去
除率不同
,
生石灰对
SO
4
2-
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
,
最大去除率仅为
40%
左右
,
最佳投加量为
7g/L,
因为在反应过程中
,
生成的硫酸钙
为微溶物
,
吸附在生石灰表面而形成了一层致密的硫酸钙薄膜<
/p>
,
影响了
Ca
2
+
与
SO4
2-
的继续反应
,
并且随着生石灰的继续投加
,
因硫酸钙薄膜的保护作用
,
去除
率
反而下降。
生石灰
+PAC
对
SO42-
的去除效果
聚合氯化铝
PAC
能中和电荷和压缩双电层
,
导致胶体微粒相互凝聚和架桥
,
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能与
SO
4
2-
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
沉淀达到
去除效果
,
因此在生
石灰最佳投加量
(7g/L)
反应后
,
加入聚合氯化铝协同研究对
SO
4
< br>2-
的去除效果。
生
石灰
+PAC
组合药剂对
SO
4
2-
的去除变化可以看出
p>
,PAC
的最佳投加量为
20mg/L,<
/p>
当
PAC
投加量小于
20mg/L
时
,
部分的胶体颗粒
不能在压缩双电层等混凝机理的作用
下去除
,
< br>影响了去除效果
,
去除率较低
;
当混凝剂量大于
20mg/L
时
,
混凝的水解物
不能以胶体为核
,
达到卷扫网捕的作用
,
悬
浮在液体中
,
所形成的絮凝体吸附在颗
粒的周围
,
达不到去除效果
,
去除率反而下降。
生石灰
+PAC+PAM
对
SO42-
的去除效果
为了增加絮凝的效果
p>
,
提高矾花的形成和密实程度
,
在投加
PAC
后在投加助
凝剂聚丙烯酰胺
PAM,PAM
是一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由丙烯酰胺聚合而成
,
在其
分子的主链含烯酰胺
PAM,PAM
< br>是有大量侧基
----
酰胺基
,
酰胺基的化学活性很强
,
可以和多种化
合物反应而产生许多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
,
其分子链集团可在较
远
的各个颗粒间形成聚合物桥
,
增多了
相互碰撞的次数
,
使部分中和胶粒迅速被吸
附和桥接
,
能大大加强混凝絮状物的形成和沉淀。
在最佳生石灰投加量
(7g/L)
和最佳
PAC
投加量
(2
0mg/L)
反应后再加入
PAM
进行
试验研究
,
得出生石灰
+PAC+PA
M
对
SO
4
2
-
明显
,
最佳
PAM
投加量为
10mg/L,
小于<
/p>
10mg/L
时
,
颗粒的碰撞机会少
,
絮凝体形成速度和沉降速度慢
,
去除率较低
,
但当
p>
PAM
投加量大于
10mg/L
时
,
由于絮凝剂粒子的吸附点被迅速占领
,
减少了架桥的
可能性
,
使得絮凝效果反而下降。
活性氧化
铝对
SO42-
的去除效果
活性氧化铝是一种多孔性、高分散度的固体材料
,
有很大的表面积和通透性
能
,
当<
/p>
SO
4
2-
碰撞
固体表面时
,
受到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
,
起到去除目
的。在最佳的混凝药剂处理后
,
在上清液中再加入活性氧化铝进行吸附。根据吸
附机理
,
投加量小于
22g/L<
/p>
时
,
吸附以外层络合作用为主
,
吸附效果随着投加量的
增加而增加
,
但是当混凝剂大于
22g/L
后
,
由于吸附剂对
SO
4
2-
吸附达到了饱和
,
吸
附效果随着投加量的增加效果并不明显
,
如
20g/L
增加到
32g/L,
处理率仅从
88.2%
增加到
88.3%,
从处理成本和效率分析
,
最佳活性氧化铝投加量为
22g/L
。
结论:
(1)
采用生石灰
+PAC+PAM+
活性氧化铝工艺对废水中硫酸盐进行处理
,
最终处
理后水中的硫酸盐去除率达到
88.2%,
完全可以满足用水水质要求
,
也能满足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要求。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
本组合工艺去除
SO
4
2-
的最佳投药量为石
灰
7g/L,PAC20mg/L,PAM10mg/L,
活性
氧化铝
22g/L
。石灰、
PAC
p>
、
PAM
及活性氧化铝
的最佳搅拌速度分别为
200
、
1
50
、
100
、
150r/min,
石灰、
PAC
、
PAM
的最佳反应
时间分别为
18
、
14
、
12min,
沉淀时间分别为
30
、
25
、
20min,
p>
活性氧化铝的最佳
吸附时间为
50min<
/p>
。
(3)
该组
合工艺流程简单
,
处理效率高
,
运行稳定可靠
,
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
能
,
能够适应外排水中
SO
4
2-
的急剧变化
,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硫酸盐废水外排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
,
对目前大多数废水中因
SO
4
2-
含量高而导致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具
p>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泡沫法
对
SO42-
的去除效果
本实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
[(CH3)3NC16H33OH]
为表面活性剂,是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能电离成
(CH3)3NC16H33
+
和
OH
−
,
在
K
2
< br>SO
4
水溶液中能与
K
2
SO
4
发生如下离子
交换反应:
2(CH
3
)
3
NC
16
H
33
OH+K
2
SO
4
→
[(CH
3
)
3
NC
16
H
33
]
2
SO
4
+2KOH.
因
此
,
在
用
泡
p>
沫
分
离
技
术
除
去
水
溶
液
中
微
< br>量
SO
4
2
−
过
程
中
,
SO
4
2
−
与
(CH
3
)
3
NC
16
H
33
OH
中的
OH
−
交换而被吸附在气泡的气液界面上,
从而在泡沫层被富集,
同时
OH
−
留在了溶液中
.
与其他的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相比,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
化铵在泡沫分离结束后不会在
溶液中引入新的酸根离子
.
p>
沫分离法由于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能耗低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 br>
吸附法
1
、
NDS
法用氢氧化锆作为离子交换体。
2ZrO(OH)2+NaSO4+2HCl
——
[ZrO(
OH)]2 SO4+2NaCl+2H2O
且
ZrO(OH
)2
对
SO42-
的吸附值随
PH
降低而升高,但若
PH
过低,将会发生以下
反应:
Zr
O(OH)2+2HCl
——
ZrOCl2+2H2O
ZrO(OH)2+4HCl
——
ZrCl4
+3H2O
而
ZrOCl2
易溶于水
,导致
ZrO(OH)2
流失,所以
P
H
不宜过低。即:
ZrO(OH)2
是
一种极难溶物质,可再生循环使用,采购费用几乎是一次性的。
优点:无毒性,具有与钡法相接近的处理效果。污染少,基本没有固体废物
生成。低硫
酸根浓度、反应快、可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