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巡山小妖精
570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18: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西江月)



《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p>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


认识 “蜻、蜓”等


12


个生字,会写“间、迷”两个生字。





3.


激发学生观察夏天景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和特点。





教学准备:文中插图、生字卡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


同学 们,天气一点点变暖和了,大家也越发显得精神抖擞,你



XX


同学坐的可真端正,


XX


同学注意力可 真集中。这么好的天气,


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也一个个出来活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p>





2.


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你在图上都看到了哪些小


动物?





预设:





生:我看到了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





师: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二、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


指名读词。(根据学生认读图片 ,相机出示词语带拼音)





(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谁来和它打个招呼,读读它的名字。










































































预设:


qingting,


真棒





(课件出示蝴蝶图片)第二个朋友也来了,谁来迎接它?





预设:


h udie


,对了,是


huhu.




(


课件出示蚂蚁图片


)


这个谁来读读看?





预设:


mayi

,读的真标准。





(课件出示蚯蚓图片)一个生活在地下的朋友,谁来?





预设:


q iuyin,


对,


yin


前鼻音。





(课件出示蝌蚪图片)这是一个生活在水里的朋友。





预设:


k edou


读得声音真洪亮。





(课件出示蜘蛛图片)最后出场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吧。





预设:


z hizhu,


全是翘舌音。





2.


认读生字。






1


)自主认读。(去图片)





师:现在请你和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更 准


确?如果同桌不会读,请你做小老师教教他。现在开始。





预设:孩子们同桌互读,老师相机指导。






2


)全班齐读。(去拼音)





师:时间到。生:我坐好。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尤其是


xxxx


这些同学,接下来,老师就


要考考 大家了,看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一个两遍,不拖腔。蜻蜓蜻


蜓,预备起


!




3.


识记生字










































































过渡: 大家可真厉害,老师又给大家设了一个难关,看看这次都


有谁能闯过去。请听题:认真观 察这些生字宝宝,看看他们有什么地


方是相似的?谁发现了举手回答!

< br>





1


)“虫”字偏旁识字





预设:





生:他们的偏旁部首都是“虫”字旁。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他们的偏旁 部首都是“虫字旁”,那为什


么这些动物的名字都带有虫字旁呢?谁知道?





生:因为他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除了这一点 之外,在这些生字宝宝里,你


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虫


+



=


蜻。





师:你真棒,联想到了我们之前学 习的青字家族,那么大家认真


观察,这些字宝宝,是不是都可以这样加一加呢?





生:虫


+



=


蚂虫

< p>
+



=


胡虫


+



=


蚯虫


+



=


蚓虫

< br>+



=






(师相机在黑板上贴生字卡片)






3


)形声 字识字规律




师: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出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这种类型


的字呢,我们给它叫 “形声字”。这种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


表示它的读音,


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


不信我们来


试试看:< /p>





(课件出示:描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