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
《比例的意义》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40
< br>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
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
、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
/p>
3
、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
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
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
、
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你们会求比值吗?现在我
们来校对课前你们做的题
校对好提问:观察这些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
4.5:2.7
的比值和
10:6
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
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
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4.5
:2.7
=
10:6
)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师:
三幅不同的场景,
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
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
、多媒体出示
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
5
米,宽
10/3
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
2.4
米,宽
1.6
米。
p>
教室场景: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
师:
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
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这中间是不是
p>
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
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
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
p>
是什么呢?
3
、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
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
但是它的长和宽中
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
是什
么呢?
p>
(
1
)师:请同学们先看学校操场上和教室
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数值,写出比,
并求出比值
p>
(
2
)比较的比值。
2.4:1.6=3/2
60:40=3/2
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师:<
/p>
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
出来!
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br>=
)
师:同
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
(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
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师板书:比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
的
——
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
、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师: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
思考:
p>
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
条件?
p>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
2
、寻找比例
p>
师:
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看哪一组写的比例多
(学生写在练
10
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
书
2.4
∶
1.6
=
15
∶
10 60
∶
40
=
5
∶
等)
< br>3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写这么比例的时候,它是不是有一定的
p>
规律可循?这个规律是什么?
(
预设)生:长与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p>
师
:
观察得真仔细。是啊,我们在写比例的
时候,只有找到对应量,才能写
成比例。
四、练习巩固,综合应用
师:
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
例,
那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
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
、完成
“
做一做
”
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p>
(
1
)
6:10<
/p>
和
9:15
(
2
)
20:5
和
1:4
1
1
3
1
(
3
)
和
和
6:4
(
4
)
0.6:0.2
和
:
2
3
4
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做完校对。
2
、完成做一做②
< br>用图中的
4
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生独立完成。
师:结合图我们想想,这几组比例跟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生:
。
。
。<
/p>
。
。
。
师:当两个三角形“按比例”缩小或放大是,它们的形状不变。
3.
开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