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温柔似野鬼°
547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19: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后浪)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


P64


——


65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


此之前,< /p>


他们对“相关联的量”、


“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


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 的意义》


奠定了基础。


反比例知识在日常生

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且还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

< br>物理、


化学等知识的重要


基础,


因而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


还可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过


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从变 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初步体


会函数的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理解 、


掌握成反


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 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


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

< br>发现、


探究、


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提出问题比解决 问题更重要!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我根


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已

< p>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从而发 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


特征。


通过大量的数学 活动,


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从而 进一


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 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


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 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使学 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


示数量 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 索数学知识和规律


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




习铺垫,自学导航



1.


出示四个表格



表一



表二



周次






气候






















时间




1


2


3


4


240


5


460


路程



70


130


180




表三



表四



工作


时间



1


2


28


3


42


4


56


5


70


工作


14


总量




1


每组


24


人数



组数




2


16


3


12


4


8


6


6


8



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你是怎样知道的?



1


)引导学生观察表一



2.


引导学生观察四个表格中的数据,


思考:


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


①提问:表中有 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②小结:周次和气 候不是相关联的量,因为气候不是随着周次的变化而变。



(< /p>


2


)引导学生观察表二



①提问: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比例吗?为什么?


< /p>


②小结:时间和路程是相关联的量,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但它们不成比例,因为路


程和时间的比值不一定,也就是速度不 一定。




3


)引导学生观察表三



①提问:


表中有 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你是怎么知


道的?



②小结:


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是相关联的量 ,


工作总量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工


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③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并相机板书: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同向变化)



比值(或商)一定


y:x=k(


一定


)


直线




4< /p>


)引导学生观察表四



①提问:


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你是怎么知


道的?



②小结:


每组人数和 组数是相关联的量,


组数随着每组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每组 人数和


组数的比值不一定,所以每组人数和组数不成正比例。



③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表四中的数据,


思考:

< br>每组人数和组数成比例吗?如果成,


成什么比


例呢?



④学生猜想,教师相机板书:反比例


< /p>


⑤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认识反比例,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⑥学生提问,


教师相机板书:


什么是反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何区


别?学习反比例 有什么用?



[


设计意图


]



学生已经有了正比例学习的基础,通过前三题的判断,发现表一中的两种


量不是相关联的量,


表二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但 不成正比例,


表三中的两种量是成正


比例的量,使学生进一步加 深对“相关联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等概念的理解,而当学


生发现表四中两种相对应的量的比值不相等时,


与原有认知发生冲突,

< br>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


不平衡


,


就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使学生产生解决这种认知冲突获 得心理平衡的动


机。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1.


过渡:当你有疑惑时,可以去教科书第


64



65


页上找找答案,相信你会大有收获的。

< br>


2.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读课本,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3.


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出示例< /p>


3


的表格(略)学生填表。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