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_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P39
正比例的意义例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
断成正比例的量。
p>
过程与方法
:
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
系的过程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
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
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
: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
< br>
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
并乐
于
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P39
页表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
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请
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
:
同桌两人为一组,
一边进行游戏,
一边用画
“
正”
字的
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赢一次得
5
分,时间
< br>30
秒。听明白了吗?
做好准
备,游戏时间
30
秒,预备──开始!
秒表计时,开始游戏,教师巡视。
时间到,我来了解一下做游戏的情况:
请同学们注意,
赢
1
次我们记
5
分。
下面请大家算一算你可以得多少分?
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得分?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电脑表格上填上数据
二、
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1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表中有哪几种数量?
2
、学生抢答:
赢的次数是
1
,得分是
5
;赢的次数是
2
时,得分是
10
赢的次数是
6
时,得分成了多少?
我们再倒过来观察:得分是
20
,赢的次数是
4
;得分是
15
的时候,赢
的次数是
3
;得分是多少的时候?
,赢的次数是
2
通过抢答:你发现了什么?
4
、引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
的两种量,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
联的量)
5
、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
当其中一种
量变化
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就像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都精神抖擞的样子,老
师也感到上课的精神倍增一样。
三、创设情景,
观察实验。
1
、课件出示实验情景图并设问:从这张情景图中,你能看到了什么?<
/p>
谁来说说
学生汇报(
6
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型烧杯,一把直尺,带颜色的水)
p>
2
、
由于这个实验现场做起来比较麻烦,<
/p>
所以我们借助电脑来完成它,
好
吗?
p>
要求: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记录实验数据。
水的体积是
200
毫升时,引导学生猜一下水的高度是多少?
四、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
、观察变量
我们一块来看一下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
p>
仔细观察分析实验报告单,
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
建
议大家按
一定的顺序观察、分析实验报告单,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
左
。
)
(
1
)表中反映了哪几种量?
(
2
)水的高度和体积这两种量有变化吗?
<
/p>
(
3
)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小组汇报。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随
着增加,高度减少,体积随着减少,
也就是说: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p>
)
(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
种量也随着变
化)
2
、引导学生研究“定量”
(
1
)由统计表中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
统计表。
(
2
)你会算底面积吗?请一位同学说出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p>
(教师板书)
(
3
)
通过计算底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
4
)介绍“一定”底面积都相等,也
就是体积和高度的比值都相等,这
种情况,数学上叫做“一定”
。板书:
“一定”
3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
1
)再次观察统计表,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