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正、反比例知识,
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
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
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
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
、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p>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
程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
抽象的数学知
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
动的材料与环境。
例
1
表格中的数量
与单价是学生所熟悉的,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故很快将学生
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
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
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从生活
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
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
、在观察中思考。
p>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
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
学
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例题时,出示了小红买
彩带是营业员
阿姨所出示的数量与总价的表格,先观察这两个表格,然后根让
学生据学习菜单思考的问
题。思考题中“更有”两个字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定
向作用,让学生着重去寻找表
1
中的规律。在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后,必会发现表
1
中的两个量变化的规律。另外,由于事
例熟悉,且数据
计算起来很简单,便于学生口算,学生学习时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
思考
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上,进而便于提示正比例的意义。
3
、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
决
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放手让学生先独
立思考,后采
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小
组汇报学习结果。这样,
就做到了: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
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
出正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正比例的意
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4
、在知识的系统中学习。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就形成知识系统。如果学生能
在知识的系统中学习,在知识的对比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那么
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建立、完善科学的认知
结构。如,教材
中设计的练习中有判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就添加
了判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是不是正比例关系的问
题,并与判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是不
是正比例关系的问题一同出示,让学生
在对比中学习,学习的思维就会更为深刻,知识的
系统性就会更强。
由于本节课概念性教学,因此教学后学生还
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
这与课堂上让学生说的不够充分有关。因此,课下要求
学生重视对新学概念的
理解与识记。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
一块正方形木板,
一边截去
15<
/p>
厘米,
另一边截去
10
< br>厘米,
剩下的木板比原来面积减少
1750
平方厘米,
那么原来正方形木板边长是(
)厘米。
A
.
75
B
.
74
C
.
76
D
.
77
2
.用一块橡皮泥捏不同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
.一个圆柱与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体的底面积的
3
倍,圆锥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的比
为(
)
A
.
p>
3
:
1
B
.
1
:
3
C
.
9
:
1
D
.
1
:
9
4
.甲、乙两车间原有
人数的比为
4
:
3
,甲车间调
12
人到乙车间后,甲、乙两车间的人数变为<
/p>
2
:
3
,甲
p>
车间原有人数是(
)
。
A
p>
.
18
人
B
.
35
人
C
.
40
人
D
.
144
人
5
.一块正方形花圃和一块长方形花圃面积都是
4
公顷,
比较它们的周长
,
结果是(
)
A
.相等
B
.正方形的周长长
C
.正方形的周长短
6
.将一些小圆球如下图摆放,第六幅图有多少个小圆球?(
< br>
)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A
.
30
B
.
42
C
.
48
D
.
56
7
.果园里有苹果树
263
棵,梨树
p>
387
棵.两种树共有
_____
棵.梨树比苹果树多
_____
棵.
(
)
A
.
550,214
B
.
450,24
C
.
650,124
,
D
.
750,134
p>
,
8
.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斜
折过去,使顶点
A
落在
A
,
BC
为折痕,如果
BD<
/p>
为∠
A
BE
的平
分
线,那么∠
CBD=
(
)
。
A
.80°
B
.90°
C
.100°
D
.70°
9
.—个书架,把第一层书的
30%
放
入第二层,第二层的书本数正好是第一层的
2
倍。下列说法中,
正确
的是(
)
。
A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
30%
B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
10%
C
.原来第一层比第二层少
10%
D
.原来第二层比第一层多
60% <
/p>
10
.两个数的商是
,如果被除数扩大<
/p>
2
倍,除数扩大
3
倍,则商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1
.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照下图的样子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
圆的周长增加了
4
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
______
)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______
)平方厘米。
12
.兰兰和同学们玩一种“跳房子”游戏,如图所示,第一步
跳入第一行的第
1
格,每跳一步前进一行,
若本行内只有一个格子,须单脚站在此格中;若本行内有两个格子,须双脚分别站在两格中,如果兰兰第 p>
三步双脚分别站在
3
、
4
两个格子中,那么,兰兰第四步将站在
______
p>
号格子中。
1
3
.化肥厂每天生产
a
吨化肥,
8
天后运走
b
吨,还
剩下(
_____
)吨。
14
.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
0.01
,所取近似值是
8.00
这个数最大是(
______
)
,最小是(
______
)
。
15
.
2.864
保留一位
小数约是
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________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_______
_
。
16
.
在一个周长为
16
厘米的正方形里画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_____
平方厘米.
17
.在三角形
ABC
中,
如果
3
∠
A
=
∠
B
,
2
∠<
/p>
B
=∠
C
,那么
∠
A
=
_____
度.
18
.
5.05L
=
_____L_____mL
2
小时
15
分=
_____
分.
19
.在两幢楼房之间的小路一边栽树,小路长
60
米,
每隔
6
米栽
1
棵,一共栽
________
棵。
<
/p>
20
.正方形边长延长
20%
,它的周长增加(
______
)
,面积增加(
_______
)
。
A.44% B.40% C.20%
三、判断题
21
.扇形统计图不能表示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
____<
/p>
)
22
.一个
数增加
25%
后再减去
25%
,结果不变。
(
______
< br>)
23
.一棵大树高
20
厘米.
__
.
p>
24
.
,第五个
点阵中点的个数是
1+4×5=21。
(
______
)
25
.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____
)
四、作图题
26
.
(1
)
如果小旗平移后
,
点
(1,4)
平移到了点
(4,4)
的位置
,
这说明小旗向
(
)
平移了
(
)
格。
<
/p>
(2)
画出小旗绕点
(5,4)
逆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3)
按
2:1
画出小旗放大
后的图形
,
并把点
(1,4)
的对应点画到点
(7,5)
的位置。
五、解答题
27
p>
.
,
为自然数
,<
/p>
且
56
+392
为完全平方数
,
求
+
< br>的最小值
.
28
.甲、乙、丙
三条船共运货
9400
箱,甲船比乙船多运
300
箱,丙船比乙船少运
200
箱,求三条船各运
多少箱货
.
29<
/p>
.
如图所示
:
有
一种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
(
不包括瓶颈
),
容积是
45
立方分米。
现在其中装有一些饮料
,
正放时饮料高度为
p>
35
厘米
,
倒放时
空余部分的高度为
15
厘米。瓶内现有饮料多少升
?
30
.一个池上装有
3
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
20
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
30
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
18
分钟放完,当打
开甲管注满水时,再打开乙管,而
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
31
.
32
.青山果园的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120
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25%
.青山果园的苹果树和
梨树
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答)
3
3
.氧气占空气含量的
21%
,人呼吸
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废气,每分钟大约消耗氧气
1.2L
.把一
个人关在
1
立方米的密闭空间
内,
1
小时后氧气浓度为百分之几?
六、计算题
34
.脱式计算
×(
×17
-
)
< br>
35
.求如图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C
B
C
B
B
C
二、填空题
11
.
56 12.56
12
.
5
1
3
.
8a
—
b
14
.
004 7.995
15
.
9 2.86
2.864
16
.
56
17
.
20
18
.
50 135
19
.
9
20
.
C A
三、判断题
21
.正确
22
.×
23
.×
24
.错误
25
.×
四、作图题
26
.
(
1
)右
3
(
2
)略
(
3
)略
五、解答题
27
.
8
2
8
.甲
3400
箱;乙
3100
箱;丙
2900
箱<
/p>
29
.
5
p>
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