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聪明小故事
-
古代儿童聪明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古代儿
童聪明小故
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学习一下。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
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 br>王
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
阀
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
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
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
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
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
代风流到此嘎然而
止,
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
< br>“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
常百
姓家
”
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
< br>MM
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
叔父谢安问她,
“
《毛诗》中何句最佳?
”
,谢道韫答
道,
”
诗经三百篇,莫若
《大雅
·
嵩高篇》云,吉甫作
颂,穆如
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
谢安大赞其
< br>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
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
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
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
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
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
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
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
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
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
会,
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
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
雅兴大发,
问在座的谢氏后辈,
飘飘大雪何所
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
“
撒盐空中
差可拟。
”
(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
雪?:
)
)
。谢道韫马
上微哂道: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p>
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
谢安大声称善,
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
/p>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还
< br>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
卓越之处,
< br>而他最喜爱的,
首推曹冲。
古代所谓神童,
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
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
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
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
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
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
的雉鸡。
曹
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
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
面大镜,摆
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
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
煞是
好看。
有的故事,
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
还表现了他
宽厚仁慈的一面。
一次,<
/p>
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
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
认必死。曹冲知
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
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
何事忧虑?曹冲说:
“
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
今单衣见齿,<
/p>
是以忧戚。
”
曹操赶紧安慰爱子,
说:
“
此
妄言耳,<
/p>
无所苦也。
”
过了一会儿,
库吏前来报道曹操
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
曹操听后
,
笑着说:
“
连我儿
< br>子的单衣都被咬坏,
何况马鞍乎?
”
根本没有追究的意
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
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
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
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
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
父王宽大。
史书称曹冲
“
辨察仁爱,
与性俱生,
容貌姿
美,<
/p>
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
。
——
这种悲悯宽厚的气
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
现出来,
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
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
予曹冲,
却
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
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
“
绞肠痧
”
。
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
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
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
肉眼所能看
穿。
曹冲死后,
曹操悲痛万分,
曹丕来宽慰他,
曹操
说道:
“
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
”
曹丕即位后,
也经常对臣下说:
“
若使仓舒
(曹冲之字)
在,我亦无天下。
”
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
夺王位扫除了最
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
力能搏虎的曹彰,
都在争当曹
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
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
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
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
“
树在道边
而多子
,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
——
p>
这段关于路边
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
/p>
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
神童的圈子里
。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
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 br>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
定义的人物,
简直具有
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
< br>《世说新语》
里有关他的条款还
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
难得出这个结论。
1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
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
后来数次讨还)
2
,司徒
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
之属,
洛下无比。
契书鞅掌,
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作
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
起门来数钱)
3
,王戎
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
进,
先把核钻破)
4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
,戎色不说,
女遽还钱,
乃释然。
(女
儿出嫁借了他的钱,
他就甩脸
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
单从
上面的记载来看,
王戎的吝啬,
简直到了匪
夷所思的地步。
《世说
*
俭啬第二
十九》中记载了九条
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
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
称。王鸡骨
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
卿数省
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
仲雄曰:
“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
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
王戎死
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
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
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
鸡了。
)
2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
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
受。
(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
死后,
下面的人送
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
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
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
老虎一声
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
,
p>
王戎丧儿,
“
山简往省之。
王悲不自胜。
简曰:
‘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
忘情;
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
正在我
辈。
’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
,
p>
王戎弱冠诣阮籍,
时刘公荣在坐,
阮谓王曰
:
“
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
,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p>
(本条出自《晋
书》
——
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
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
至情至性,
临危不惧,
见财
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
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
极有可能是一种
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
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
称
“<
/p>
竹林七贤
”
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
/p>
也算文功武略齐
备,从
234
年生到
305
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
于
“
八王之乱
”
p>
,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
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能活到古稀之年,相
当的不容易,
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
计不无关系。
孔融
<
/p>
三字经有云: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与长,
宜先知。
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
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
迹。
(注意,
后
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
可
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
并论)
。
有关孔融,
还有一个
“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
的典<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