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余年寄山水
906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开创)


..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一、人的称谓





谦称


:



1




古人称 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


常用






< p>



等谦词。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 用


的谦词


,


如家父、

< br>家母、


家兄等。



< p>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


,


前者如塞舍、


敝舍


,


后 者如舍弟、


舍妹、舍侄等。



2




自称:愚、敝、卑、臣、仆



3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4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5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6




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称:妾



敬称

< br>: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


叫做< /p>



尊称





(1)


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


意思是美好


,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


如令 尊


(


对方父亲


)


、令堂


(


对方母亲


)


、令兄


(


对方的哥哥


)


、令郎


(


对方的儿



)


、令爱


(


对 方的女儿


)





,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 /p>


如尊上


(


称对方父母

)


、尊公、尊君、尊府


(


皆称对方 父亲


)


、尊堂


(


对方母亲


)


、尊


< br>(


对方亲戚


)


、尊驾

< p>
(


称对方


)


、尊命


(


对方的嘱咐


)


、尊 意


(


对方的意思


),


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




贤郎(对方儿子)




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3)


称谓前面加


< br>先


”,


表示已死


,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 先帝


,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


先考或先父


,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


,< /p>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





来表敬称


,


如称 孔子为圣人


,


称孟子为亚圣。后来


,“




通多用于帝王

,


如圣



,


圣驾等。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三种


:



1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 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叫



贫贱之交


”;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金 兰之交


”;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



刎颈之交


”;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叫



患难之交


”;

情投意合、友谊深


厚的朋友叫



莫 逆之交


”;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


竹马之交


”;


辈份不同、年龄相 差较大的朋友叫



忘年



”;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


< br>忘形交


”;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



车笠交


”;


在道 义上彼此支


持的朋友叫



君子交


”;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



神交


”(“


神交



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3


、年龄的称谓。


< br>1


)赤子:刚生下的只把长的婴儿。


2

< br>)襁褓:婴儿。




3


)孩提:


2



3


岁的儿童



4


)垂髫


(tiáo)


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



,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5

< p>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


形如两个羊角


,




< p>
总角


”)



6

< p>
)及笄:


15


岁女子。



7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


初夏还不是盛 夏


,


比喻人还未成年


,


故称未成年的


少年时代为



豆 寇年华


”)



8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


到了十五岁< /p>


,


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


扎成一束。


9)


弱冠是男子


二十岁


(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


表示已经成人


,


因为还没达到壮年


,


故称



弱冠




10)


而立是男子 三十岁


(



,“



身、立志



之意

< br>)



11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p>


(


不惑


,“


不迷 惑、不糊涂



之意


)

< br>。


12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 /p>


知命


,“


知天




之意


)


。< /p>


9


)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10


)耄


(mào)



(dié)


指八九十岁。


11< /p>


)期颐是一百岁。



4

< br>、伯(孟)是老,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二、天文历法




1


、星宿


:


宿


(xiù


),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


:“


如今却做了老爷

,


就是天上的星宿。


”“


天上的星 宿是


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 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


这是迷信说法。




2


、月亮的别称


:



因初月如钩


,


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 如轮如盘如镜


,


故称银盘、玉盘。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


故称银兔、玉兔、蟾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桂树


,


故称桂月、

< br>、桂宫。




因传说中月 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


,


故称广寒、清虚。

< br>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


,


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


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


:< /p>


又名银汉、天河。曹操《观沧海》


:“


星 汉灿烂


,


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


:“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



3


、文曲星

< br>: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


,


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


,


文章写得好而被朝迁录用为大官的人 是


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


:“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4


、二十四节气


: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


,


人们编出的歌谣


:“


春雨惊雪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 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文中 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


如《扬州慢》


:“


淳熙丙申至日


,


这里指冬至。




5


、纪时法。 五更:晚


7


点开始,每


2


小时为一更,五更为早


3


点到


5


点。



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时:时辰:子


































6


、纪日法:早晨:旦、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7




纪月法 :季节:一季、纪月法: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




仲春(二月)


,季春(三月)




三、古代


地理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四海




九州


: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


州名今别为


:


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后


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


:“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


: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 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


:“


当奖率


三军


,


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br>,


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 河流域。




海内


: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

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内存 知己


,


天涯若比


邻邦。





江河


: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此处





即指长江


,“




则指运河。




江南


:

< br>长江以南的总称


,


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


:“


江南好


,


风景旧 曾谙。



王安石诗曰


:“


春风又绿江南



,


明月何时 照我还。





山水阴阳


: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


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


:“


指通豫南


,


达于汉阴。


”“


汉阴



指汉水南< /p>


面。




古地名别称


: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 广陵、维扬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花三月下扬州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


,


苏州称姑苏


,


成都称锦官城。


《枫桥夜泊》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


到客船。



《春夜喜雨》

< br>:“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五岳:泰山(东)


、衡山(南)


、华山(西)


、恒山(北)


、嵩山(中)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四、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1




童生试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管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

< br>加科举考试。



2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




会 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 p>
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 /p>


: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

< p>
皇帝在殿廷上


,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


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

< br>:


一甲


三名


,

< br>则



进士及第



的称号


,


第一名称状元


(


鼎元


),


第二名称榜眼

,


第三名称探花


;


二甲若千名


,




进士出身< /p>




称号


;


三甲若干名


,




同进士出身



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 皆称传胪


,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5




连中三 元(连登三甲)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 br>,


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


被称为



连中


三元





五、风俗礼仪



1

、春节


: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的节日。此节乃一节之首。古 人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


而今人称春节

,


是在采


用公历经元后。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 、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王安石有《元


日》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元宵


: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等。

< p>
;.


..


宋代朱淑真《生查子》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


、寒食:清明节前两日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稹《连 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


社无 烟宫柳绿。




4

< br>、清明


: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 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杜牧《清明》诗:


“清


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5




端午


: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


,


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


,


投水< /p>


自尽


,


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 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




五毒



等。



6


、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 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7




中秋


: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


、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这一天人们有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


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9

< p>


腊日: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


村人击细腰鼓,


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


《腊日》



“腊日年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10




除夕


:


我国民间传统合力。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苏轼《守岁》


:< /p>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六、


音乐


文娱




文房四宝


:

< br>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岁寒三友


:


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




花中四君子


:


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七、文史典籍



1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 、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 /p>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


、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 歌浪漫主义风格。”



7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8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9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


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0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p>


fu




11< /p>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2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2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3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4


、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15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16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7


、三国:魏、蜀、吴。



18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 游记》。



19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20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21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2


、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3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又称《石


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 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


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24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25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 (表现手法)。



;.


..


26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7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28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9

< p>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 指


《诗》《书》《礼》《易》《春秋》。


30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 尧、虞舜。



31


、五金:金、银、铜 、铁、锡。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行:金、木、水、火、土。



32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 笔画。



33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 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34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 /p>


横家



八、


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


家乡



2




社稷、


轩辕:


国家






3




同窗:


同学




4



巾帼:妇女


5


、须眉:


男子






6


、手足:兄弟






7


、伉俪:夫妻





8


、伛偻,黄发:老人


9


、提携,垂髫:小孩



< p>
10


、膝下:


父母







11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12


、< /p>


桃李:学生



13


、南冠:囚犯


14




烽烟:战争



15


、丝竹:音乐


16


、婵娟、嫦娥:月亮



17


、汗青:史册



18


、白丁、布衣:百姓



19


、桑麻:农事




20


、三尺:法律



21


、华盖:运气


22


、庙堂:朝廷



23


、三尺:法律


24


、风骚:文


学才华



25


、黄花:菊花


26


、子规:杜鹃


27


、骚人:诗人


28


、婵娟、嫦娥:月亮


29


、白丁、布衣:百姓



30


、社稷、轩辕:国家


31


、拙作:自己的作品



九、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p>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拜、除:授给官职



迁:调动、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谪:降职并远调。



出:出任



授:授予官职



征、辟:招聘



升、擢:提升官职



革、削:革除官职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罢、黜:罢免、停职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斥:屏弃不用。



废:罢免或废黜



退:撤销或降职;自己辞职



出、徙:京官调任地方官



免:免除官职



去:去职、被调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