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绝世美人儿
714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0: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谁当鬼)





























古代文学常识训练



出题者:陈腾飞







审题:谭伟义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1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p>



A



“历数” 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 br>B



“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 的人称为“独”




C



“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p>



D



“五经博 士”


,学官名。五经即《易》



《书》



《诗》



《 礼》



《春秋》




2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 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 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


的大恩,


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


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


言辞慷慨,


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 /p>


B


.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 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


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 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


.文中所 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


司法 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


.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

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上封事则


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



B


.“建兴”“成帝”“咸康”都 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


.“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 br>


D


.“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 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4


、下列对 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尹临安”



“尹”


即府尹,

< p>
在这里是担任临安府尹。


“摄录参”


< p>
“摄”


是代理的意思,



“除


直龙图阁”的“除”表示解除官职。


B.


“国子祭酒”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国子学或国子监主管官的名称,


主要负责传授儒家思想,



持最重要的礼仪——祭祀 活动。



C.


“忝”,辱


,


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如“恭在知交”“忝厲知己”“忝列门墙”“忝为人 师”


等。



“忝朝迹

< br>


,意为对在朝做官感到有愧。



D.


“致仕”


指交还官职,


即退休。< /p>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


“致仕”



古人还常用


“致事”


“致


政”



“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


、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 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


、仓廪在古 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 br>D


、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 “墨刑”。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 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吏。



B.


辟,是古代一种选官方式,指朝廷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自行任命属吏。



C.


知,此处是主持、掌管的意思,“知 永昌县”就是主管永昌县事务,意即担任知县。



D.


黜,是指给官员降职或罢免。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中的“除”含义一致。(


D




7

< br>、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 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



1


“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



.


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


以区分, 如降职称“左迁”。



C.


大业,年号 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


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作为皇


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 /p>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 动


等事务。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p>
3



)


A.


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与从事辨之









从事: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


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


何顿首曰










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文中指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

< p>


B


.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



C


.柝,义中指占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乐府民歌《术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



D


.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 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 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


.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 p>


C


.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 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


.夷狄,占 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纳赀 ,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


的 买官卖官。



B


.兵部,古代官署名, 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


其长官为兵部尚 书。



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 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


插之。”



D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舾的人或普通百姓。常 用“刍荛之见”来


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p>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 最


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br>B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 动官职”,


“拜


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



C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


《诗经》《尚书》《礼记》 《乐经》《周易》。



13


、下列对文 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 p>


B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 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


.古 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



位在廉颇之右


。官位前加





表示比加





地位高。



D

< p>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









,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 /p>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号 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如文帝、

武帝等属于褒谥,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