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余年寄山水
799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0: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艾滋病的标志)


文学常识练习



1


、下 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


分)



A.


“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 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


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p>


B


.文中“谥曰愍侯”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


加的称号叫 谥号,


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进行一种褒扬的评 价,


也有表贬抑


的评价。









C


.《后 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


马迁的 《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 /p>


D


.《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 书》《礼》《乐》《易》


《春秋》六部经书,其中《易》已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为“五经 ”;《张衡传》中“遂通五


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 种学问和技艺。



2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


分)



A


.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 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B


.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 p>


C


.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 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D

< br>.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


3


分)



A


、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 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


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


、“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


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 成的。



C


、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 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


、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 左右


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 br>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 B


)(


3


分)



A


.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 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


父亲同辈。



B


.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 帝只


有—个年号。



C


.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三个臭皮匠”中的“皮


匠”是对“稗将”的谐音讹传。



D

< br>.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

< br>廷重新启用。



5


、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


分)



A


.《史》《汉》指《史记》《汉书》,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在 经史子集中属史部,而《全


唐诗》《宋词选》则属于集部。


< /p>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 宫廷。“诣阙”既可指赴


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 “薨”,古代


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 br>D


.“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


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6


、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


分)



A.


御史,秦以前本为史官


,


负责掌管图籍,记录国家大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


性质的官 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



B.


珰和中官都指宦官。


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 称。


东汉以前,



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 割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



C.

迁秩,


旧指官员晋级。


秩的主要含义有三

< br>,


—是指官吏的俸禄;


二是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三是十年为一秩。



D.

< br>勤王,本指为君王尽力做事,后多指当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来救援。



7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3


分)



A.


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 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


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


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


20


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


犹未壮,还比 较年少,故称弱冠。



C.


嘉祐,< /p>


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

< p>
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


称帝开始启用的。










D.


吏部主管的事有文官的任免、


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组织部。


< /p>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


分)



A.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所以常常用年号来


称呼皇帝 。文中的



“景德”就是年号。



B.


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 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


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 br>


C.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


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 br>


D.


“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 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9


、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


3


分)



A



字,


又称 表字,


旧时男子


20


岁时行冠礼,


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


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



B


.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 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


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


.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 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


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


.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 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


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 亲属供养、


无依无靠的人。



:


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


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


:


年幼丧父的孩子。独


:


年老无子的老人。


B


.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 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少,故称





。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 即在女子


16


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

< br>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C


“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 现象


,


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


.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 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


民死曰死。


< /p>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