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

玛丽莲梦兔
756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0: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折戟沉沙)


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



汉语拼音既是帮助儿童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连接儿 童阅读和认


知的纽带,


因而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 p>
汉语拼音占有较大的位置。


反思过去的汉语拼音教


学,学生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


被动地读背一致的内容,


单调地 抄写相同的音节。


在反复的


读背抄默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是口干 舌燥,便是手酸臂痛,最终自然是兴趣渐渐丧失,


效果


大大降低 。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感到,

那样的拼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儿


童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束缚了儿童的思维,不 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因而,


新世纪的拼音教


学,必须坚决打破 传统的模式,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发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拼音,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拼音,


并调动起潜在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p>



关键词



拼音 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对策




培养能力



文献标识码:


A


在新世纪里,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实验教材,新一代儿童,新的教学环境,


无疑都是 促使我们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特别是新的课程标

< br>准的出台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前列。


也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变革着自己的< /p>


教育教学思想,


向传统教学中陈腐的教学观挑战,


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



作意识和开放视野,


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


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是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汉语拼音又是比较抽象而枯燥的符号,学生学习 起来难度较大。



一、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分析



孩子学习拼音的现状分析:



1




识记 拼音能力差异大。有的孩子在学前学过拼音,虽然没有系统地完


整地学,但有了一定的拼 音基础,而有的孩子学前没有接触过拼音,


对拼音很陌生,导致学生间的差异。拼音字母 是抽象的符号,完全靠


孩子形象化记忆,而且一些字母大同小异,要准确地识别是有很大 难


度的,对于有个性差异的孩子来说,有的孩子会记得快些,有的孩子

< br>要记得慢些。



2






拼读能力有强弱。当拼读音节时,全班一起拼读容易,但有的 孩


子单独拼读时就不会拼了。



3






不会拼,掌握不了拼读的技巧。声母和韵母相碰的时候,不能 准


确地碰出音节的读音。



4






韵母定调不准。对韵母的四声调不能准确地读出,把二声读成 三


声,二声四声混淆,或声调没有读到位,调值不准。



5






拼读的速度慢,不流利。



6






声母读音不准,尤其是“


bdpq< /p>


”两对形似的声母,不容易辨别;鼻


音“


n


”读成了边音;经常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



汉语拼音的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


:

< br>第一


,


通过给汉


字注音帮助学习 汉字


,


即帮助解决字音问题


.


第二


,


通过拼写语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 p>
.


对汉语拼音的界定是“工具”


,


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


也就是说


,


不要赋予其太多的附加意义和价值


,


甚至当作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


.


所以新的课< /p>


程标准对拼音教学降低要求


,


减缓难度< /p>


,


突出“工具”的使用价值


.

< p>
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 .


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记的要求。


2


。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要求。


3


降低书写的要


求。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汉语拼音的教学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



1


.过多的理性讲解影响教学效率。



笔者曾经听过几节汉语拼音课堂教学,


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为 了让学生能


准确地掌握某一个声母或韵母的发音,


不厌其烦地讲 解其发音的生理特点,


如发



u


”音时,详细地讲解到“声带颤动,舌面隆起部分在后,舌位最高,双唇尽

力收拢成圆形,向前突发。”这种讲解不仅达不到教者的初衷,反而会使学生如



坠云雾中


,


影响教学效果


.


2


.呆板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


在拼音教 学中,


教师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自


主学习的积极性,

< p>
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年以来,


尽管不少人提出了各种颇为系统的教学模式,


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此,


学生一 到上汉语拼音课就没了精神,


尤其是那些在幼儿园就接触过汉语拼音


的学生,


本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跨入校门,

< p>
而一到校竟又是重复了三四年的


a



o



e


,我想,再有耐力的 孩子恐怕也是到了谈拼音而色变的状况了吧。



3.


过高的学习要求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很多老师还是要求学生能正确默写出声母表、


韵母表、


整体认读音节表。


甚至有不少老师给 学生听写拼音句子。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


这些要求无疑增加< /p>


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语文学习从机械记忆开始,

< br>给学生就是这样的第一感觉和印


象。


从工具的角度来看,


没有必要要求这样高也可以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的目的。 也就是说,用不着达到默写和背诵的程度。




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对学生要求这样高?




我想,根源之一是现在的试卷出题问题吧。翻翻各类试卷 ,一级,二级,三


级,题目层层深入,拼音部分十分花哨,想尽各类花样,穷其所有智慧 ,美其名


曰: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可是 ,


对于刚入学的七、


八岁的孩子,


实在 是超难度了。


而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朋友们更是不惜投资,有的备好几套试卷呢!




根源之二是教师们没有真正领会新课 程标准精神,还受传统拼音教学思想影


响所致。




要改变目前拼音教学繁、难、偏、旧的现状,就要正确把 握《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深入


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


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认识和做法,


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


适当的改革。


< /p>


1


、正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的重大变化之一,


就是对汉语拼音更新进行了定位。


在过


去一 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


普通话这三项 功能。


初入学的孩子既要学好汉字,


又要学好拼音字母,


难度偏大,


负担过重。


由于汉语拼音帮助阅读 ,


学生必须学会直呼音节,


而直呼音节对广大

< br>学生



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 时,而且难以做到,学


生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鉴于此,


200 1



7


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汉


语拼音的功能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纠正地方音。


换言之,


汉语拼音只起一


个“正音”的“拐杖 ”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


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 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


写声母、


韵母 和音节。


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


书 写


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立足于用,< /p>


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


读汉字、


纠正方言的 工具,


起一个辅助作用。


除此以外,


不 再有繁琐的知识要求。


这样做比较符合实际,


有利于大面积达到 汉语拼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有助于改


变汉语拼音内容过多,教 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总之,汉语


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


对小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


对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起

< br>了很好的作用,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识字,


扩大了识字量 ,


为学生提早进入阅读


打下了基础。



2


、打破单一学拼音的方法,将学拼音、识汉字、读韵文有机结 合起来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歌谣、口诀等韵文是小学生最喜 欢的一种学习材料。


苏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 br>打破了单一学拼音的方法。



语拼音共

< br>15


课,分


5


个单元。第一单元 教学六个单韵母。第二、三两个单元教



23

< br>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


8


个复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