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温柔似野鬼°
639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1: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蚂蚁守城)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 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


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 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


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


;


教师


;


分层递进教学


;


成长记录卡

< br>;


最近发展区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



“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 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 提高学生的整体


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 ,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


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 ,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


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 据学生的


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


(A)


基础扎


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p>


(B)


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


基础、智力较


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然后又将这三层


次学生 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


“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 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


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


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


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差异,实实在在


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 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 质,让每位学生各得


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 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


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 之欲出


;


前苏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 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


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


;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认为:每个学 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


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 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


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 平,


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



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


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


家也为“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理论:如


“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 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


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它就是让教 师充分考虑


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

< p>
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


还是心理 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


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 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



初 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


40


分钟,


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


情。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


分层是前提条件,同 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 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


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

< p>
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


己,发表 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


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 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




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


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 漠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


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 、有争议、有讨论、


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 /p>


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层


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 或者是差劲的,以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而要


让他们明白到能不断地进步,能在“最近发 展区”有所发展并向更


高一层奋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向学生宣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真


正认识到学习成 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


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 教,最终缩小差异,提高整


体参与水平,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


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胸有成竹,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 放矢。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 研究:即


(A)


层——优等生、


(B)


层——中等生、


(C)


层——后进生。 为保护学


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


(C)


层为基础组,


(B)


层为提

高组,


(A)


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


(C)


层为铜牌组,


(B)


层为


银牌组,


(A)


层为金牌组,这样 学生即使分在了


(C)


层也不会有自卑


感。对处在


(A)


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 主要目


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


了能力、毅力等


;


对处在


(B )


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


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 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


更多的乐趣


;


对处在


(C)


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为主要目


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更重

< p>
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


为每位学 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



< /p>


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


(C)

< br>层调到


(B)


层,或由


(B)< /p>


层调到


(A)


层,但前提条件是他


(



)


自己认为自己 能胜任该层的学习


任务。



同时,在教 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


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 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


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 到充分


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


层递进 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


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 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


行的教学目标。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 生、发展、形


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


保证


(C)


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 容为第二个阶梯,使


(B)



学生“吃 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


(C)


层学生


“吃得饱”。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探索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


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


(C)


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


选择,能模仿,让 他们找到兴趣与信心


;(B)


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

< p>
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乐


趣,增加 信心、恒心


;(A)


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 /p>


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


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br>2.


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 般


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

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


(A)


层学生回答,简单问 题优待


(C)


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


(B)


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


时,教师给予适当 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


(B)


层、

< br>(C)




< br>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


25



30


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


懂吃透。对


(A)


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


5


分钟左右,使


(A)


层学生学


有余味 ,即下有界


(


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 br>)


,上无穷


(


定向


启发,课外发展


)




(2)


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


(C)


层、


(B)


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训练为主线,


(A)


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 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


野。总的来说,对


(C)


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


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 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


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


15


分钟的时间让


给他们

;



(B)


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 ,鼓励拔尖


;


挑选


(A)


层学生进


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


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 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


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


(C)



(B)


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


(C)


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


A< /p>


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



;(B)


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


A


组复习题, 选做


B


组题、尝


C


组题


;(A)


层学生在全部掌握 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


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 选做题由


(B)



学生选做,


(A)


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


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


生“吃不饱 ”、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3.


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 p>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


以上分层授 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


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 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


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 试。分层


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


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


70%

,在一份试


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

(B)


层学生选做


选做题,


(A)


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


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