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叙事特征

温柔似野鬼°
563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香火宁浩)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 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


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 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



特点。《左传》


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


{


安革


}


之战、鄢陵之

< br>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


酿过程及其后果。


如“


僖公二十八年”


写城濮之战,


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


交待,而在行 文中,又不断展示晋



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 纪,遵守


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 而骄,


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 文公


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 国


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至此,叙述


圆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如,作者在总结


城濮之战经验时云:


谓晋于是役也,


能以德攻。


”< /p>


(僖公二十八年)


不仅是城濮之战,


整个 《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


加以叙 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


兆大都有 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1


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 的神秘暗示。如“


僖公十五


年”


秦晋韩 之战,


在“


僖公十年”


就有已故晋太子 “


敝于韩”


的预言;



僖公十四年”


又有晋卜偃“


期年将有大咎,几



亡国”


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 晋惠公


不从占卜之失。在这些看似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作 者面


对既成的历史事实,


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

< p>
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


传说故事,


来预示事件的结局,


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 们的世界观


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 》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


剧性。大量生 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不仅如此,《左传》有的叙事


记言,明显不是 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或虚构。如




僖公二十四年”


记载的介子推母子间的对话,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听见或 记录,



当是作者根据传闻和


揣想虚拟 而成。这种写法,可以看作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对话的萌芽。《左传》中还


记述了大量 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如“


成公十年”


记晋景公之死,情节曲折怪诞,


用三个梦构成了互为关连的情节。

< br>写晋侯所梦大厉,


画鬼如生动的令人毛骨悚然;


病入


膏肓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桑田巫释梦之语,小臣之梦的印证,更是充满神秘色彩,


仿佛志怪小说。






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 但《左传》的写人还


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



2


造人物形象。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


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


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


才能得到一个


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中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郑庄公 、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


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左传》 中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


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


而是 仅在某一时、


某一事中出现,


表现的仅仅是其一生


中的某一片断,


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


这些 形象往往非常生动传神,


能给读者


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如“



晋灵公不君”


中 ,


鉏麑、


提弥明、


灵辄三位武士


(宣公二年)



齐晋


{


安革


}


之战



中代君就俘的逢丑父等(成公二年)。






《左传 》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左传》有些描写还


展现了人物性 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晋文公是《



左 传》中着


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 ,由四


处流亡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楚灵王是《左传》中被否定 的国


君形象


(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


他在即位前的争强好胜,


野心勃勃,

弑王自立,


即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是个昏君。但同时,作者又 表现了他宽容


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格特点,并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 暴,刻画出


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左传 》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


外貌、


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

< p>
人物性



格得以展现,



3


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齐晋


{


安革


}


之战,《左传》这样描写战争 场面,展现战争


的全貌,表现人物个性:






郤克伤 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


余病矣!”


张侯曰:“


自始合,而矢贯


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硃殷,岂敢言病?吾子忍 之!”


缓曰:“


自始合,苟有险,


余必 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


师之耳目,在吾旗 鼓,进退从之。此


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 即死也。病未及


死,吾子勉之。”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 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


华不注。






卻克受 伤,


解张、


郑丘缓鼓励他坚持战斗,


当 时战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


可想而知。


三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的气概,在对话和行动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左传》


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


这些事只是反映了战争


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



过程、政治


事件中,


大量描写细节。


作为历史著作,


这些描写内容完全可以不写或略写,

< br>但


《左传》


却大量地描写了这些琐事细节,


它们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如“



公二年”


的宋郑大棘之战,


其中狂狡 倒戟出郑人,


华元食士忘其御羊斟,


华元逃归后与


羊斟的对话,城者之讴等,都非这次战争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只写宋郑战于大棘,宋师


败绩,郑人获华元,华元逃归,则必然使叙事枯燥无味,毫无文学性可言。正是这些次

< br>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