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大一)精要概括

余年寄山水
831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2: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土耳其温泉鱼)


文史复习资料



一叶一菩提著



填空




1.


林传甲


在京师学堂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滥觞之作。



2.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在分体文 学中是最早的,最有影响


的著作。



3 .


文学本位就是一体两翼。文学


创作


是 文学史的


主体


,文学


理论


、文学


批评


、文学


鉴赏


是一


翼,文学


传媒


是另一翼。



4.


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


是一首农事祭歌。《吴越春秋》卷所载的

< br>《弹歌》


反映的是原始


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5.


《吕氏春秋



音初》所载的:


候人兮猗(是夏代歌谣旳遗文)。



6.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 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


巫觋




7.


现存鲁之《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


道名分




8.


《尚书



尧典》提出了:


诗言志



< p>
9.


孔子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提出:“


兴、 观、群、怨


”说。



10.

< p>
中国古代著名


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 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出自


《淮南子》



在《汉书



艺文志》中,由于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孔、墨 、申、韩诸家之说,故列入


杂家



< /p>


11.


《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保存


神话资料最多


的著作。


12.



献诗


”、“


采诗


”、“


删诗


”说,透露 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订信息。



13.

< br>汉代出现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今本


《诗


经》就是“毛诗”。



14.< /p>


“风雅”精神


: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 极的人生态度。



16.


我国散文最早 源头,可追溯到


甲骨卜辞




17.



商书



盘庚


》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的


记言文之祖




18.



左传


》是先秦散文的“


叙述 之最


”,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9.


汉赋


主客问答


的形式,


铺张扬厉


的风格是对《


战国策


》的借鉴。



20.


《战国策 》之名始定于刘向。别名有《国策》、《国事》、《短长》。



21.


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的是


荀子


的《成相》辞和《赋》。



22.


屈 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3.


楚国文化可概括为“


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



地理志下)。



24 .


《少司命》:“


悲莫悲兮身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p>
”,被王贞推为“


千古情语之祖


”。



25.


《湘夫人》:“


帝 子隆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称


为“千古言秋之祖” 。



26.


《天问》以一个“



”字领起,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27.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


悲秋


”主题,


发端于《九辩》

< br>。



28.


鸿都门学

< p>
是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


一件大事。



29.


枚剩的


《七发》


标志着


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 /p>


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西汉< /p>


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


扬雄。


东汉


的两篇力作是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 p>
30.


张衡的


《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p>




31.


秦始 皇时期的


石刻文


大都出自


李斯


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30.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是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所作


《七 略别录》是我国


最早的分类目录学著作。最全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摘要》。



31.


《新序》


10


卷和《说苑》


20


卷是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 作。二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秩


事按照


以类相从


的原则编纂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



32.


刘向的作品《楚辞》、《战国策》、与其子《山海经》、《晏子春秋》、《列女传》、


《列仙传》。



33.


《孔丛子》是孔子后裔


孔鲋


所作。



34.


贾谊



骚体赋


的代表作家,也是现今有


作品传世


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



35.


《九 怀》、《九叹》、《九思》等作品,


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


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


虽规模不大,


却具备 了独有的格局,


与大赋中的


“七体”


互 相辉映,


是为“


九体


”。



36.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后世以“ 七”名篇的代不乏人,所以萧统《文选》和


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37.


王褒的


《洞箫赋》


是汉代独立成 篇的


乐器赋的奠基之作。



箫声咽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


一个原型,《洞箫赋》有生成开创之功。



38.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


< /p>


39.


《战城南》中战士战死以后的景象是:“

< br>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



。”



40.


刘歆


的《


遂初赋


》是汉代纪实性


述行赋


的开山之作。



41.



吴越春秋


》在体例上兼有


编年体



纪传体


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 形。



42.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王充



王符



仲长统




43.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


是现今所能见 到的最早的


游记



< br>44.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


五言诗



班固


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



45.


秦嘉


的< /p>


《赠妇诗》


三首,是东汉文人


五言抒情诗 成熟


的标志。



46.


孟子四端:


恻隐


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


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


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



心,智之端也。人之 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名词解释




1.


赋比兴


:是《诗经》创作的基本手法。

孔颖达


则云:“《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


赋辞也。 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司农又云‘兴者,托事


于物’



则兴者,


起也,

取譬引类,


起发己心。


《诗》


文诸 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


皆兴辞也。



朱 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2.


春秋笔法


:



《史记



孔 子世家》:“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


一辞。”①史官求真( 崔杼弑其君)②书法不隐(董狐“赵盾弑其君”)③讳书笔法(“天


王狩于河阳”)④褒 贬笔法(“郑伯克段于鄢”)。



3.


气势浩然


: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①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②写文章时情


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



4.


三言


(《庄子》的创作方法):①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 的言语。②重言即借重长


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 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③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言语,散漫流衍地传播开来, 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



5.


化性起 伪



《性恶》


开篇即云: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性”


是先天自然本性,


“伪”


即人 为。提出“圣人化性而起伪”,


“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 /p>


过众者,伪也。”



6.


楚辞


:①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此时已成为专门的学问。②宋黄伯思《翼骚序》 :“屈宋


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③是楚地的 地方特色



具有浪漫精神。④西汉末年刘向成书《楚辞》。



7.


离骚


:①是 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②意为遭受忧患(司马迁)。


③意为离别 的忧愁(王逸)④意为牢骚(扬雄《反离骚》)⑤为歌曲名称(游国恩《楚辞概


解》)。



8.


吕氏春秋


:①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②《汉书


< br>艺文志》把


其列为杂家。③体例:十二纪(十二个月)、八览(八方)、六论(六 亲六义)。



9.


乐府


:①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②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关管理机

关搜集,


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③主要分为乐府和太乐 。


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所用的乐


章,


是 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太乐主管的是流传下来的歌颂古乐的郊庙之乐。


④乐府职能


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除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诗歌,还搜集民谣。 ⑤宋郭茂倩编


《乐府诗


集》把汉之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


鼓吹歌辞、


相和歌辞


(数量最多)和东歌谣辟中。



简答题:



1.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①已己观物、以己感物。②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③伴随 着


浓烈的情感体验。④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2.


风、


雅、


颂分类 依据



主要有


音别


义别


两种。


①从音乐角度划分。


郑樵


“风土之音曰风,


朝廷之音曰雅, 宗庙之音曰颂”,王国维《说周颂》:“窃谓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


②从内容体裁 角度划分。


《毛诗序》云: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 风。言天下之


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 故有小雅焉。颂


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云:



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治平累世则美刺不兴。故初变恶俗则民歌之,风雅正


经是也。始得太平则民颂之,周颂诸 篇是也。成王太平之后,其美不异于前,故颂声止也。


陈灵工淫乱之后,其恶不复可言, 故变风息也。


”③


从作者身份地位角度划分。

< br>


3.


《战国策》


的艺术手法< /p>



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虚构的手法,


心理描写,


注重细节情节,


开创了以人 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②辫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引类譬喻,


运用寓言、


佚闻,


排比比喻。



4.


《庄子》的艺术手法

:①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②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③


形象恢诡的论辩 。④富有诗意的语言。



5.


《离骚》的


思想内容


:①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弃妇的哀怨是以对夫君的忠贞为前提的。


②美政思想与身世之感,明君贤臣共兴楚国。③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



6.


《离骚》的艺术手法


:①象征和意 境:香草和美人。②形式和语言:形式,新鲜、生动、


自由、长短不一,借鉴楚歌的形式 特点。语言,采用楚地方言。



7.


赋 的演变


:①源于《诗经》班固《两都赋序》:“赋也,古诗之流也。”②兴于战国末期< /p>


的荀子和《楚辞》。③兴盛于汉代。



8 .


司马相如所作赋的内容


:①帝国形象的塑造。②一同观念的弘 扬(通过文学作品表现的第


一人)。③时代精神的体现。



9.


司马相如所作赋的艺术手法



一是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


二是主客问答


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


三是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四是辞藻 华丽,体现巨


丽之美。



10.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手法


:①起兴发端。(《涉江采芙蓉》以采摘鲜 花起兴)②情景


交融、物我互化。③语言“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④“五言之 冠冕”《文心雕龙



明诗》。



论述题:



1.


《诗经》的艺术特点


:①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七月》叙述农夫在 一


年十二个月的生活,就是用赋法。比就是比方,如《王风


< /p>


黍离》中以“醉、噎”比喻难以


形容的忧思。兴就是触物兴词,如 《周南



桃夭》中以“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②四


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重章


,


如《周南



芣苢》三章中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苢的


整个过程。叠句,如《周南



汉广》中三章都以“汉之 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


思”结尾。叠字(重言),如《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双声叠韵,如“参


差”,“委蛇”。③风雅颂不同的风格。雅颂多数篇章运用四言句,国风中杂言较多。



2.


《左传》的艺术特点


:运用叙事手 法(“叙事之最”)。一


叙事


①倒叙和预叙的运用,如


“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插叙和补叙,常以“初”


字领起。


②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如写鄢 陵之战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


中阵地的情况,


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


③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


体现道德化和神秘化


的特点。如,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的经验时说:“谓 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且多预兆,


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 有已故晋太子的预言。④戏剧化,如“僖


公二十四年”


记载的介 子推母子之间的对话,


不可能有第三者在场记录,


应是作者据传 闻揣


想虚拟而成。



人物


①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


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


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左传》中重要政治人物如晋文 公,齐晏婴,都是痛


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


②人物个性丰 富复杂,


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如楚灵王是被


《左传》否定的国君形象,但期间又表现了其宽容纳谏的性格特点。③在行动、对话中表现


人物。三


细节


,《左传》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 中,大量细节描写。如“哀公十六年”


记楚国白公之乱这一事件中,叶公平叛成功的可贵 之处,都在叶公免胄的细节中表现出来。


四是记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如僖公三十年 “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五语言,简练含


蕴,词约义丰。如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 写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


“中军、下军争


舟,舟中之指可掬 也。



3.


《史记》的叙事艺术


:①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 家之言。②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a.


孔子没有侯爵, 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


入世家,司马迁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 纳。


b.


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人物传 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如《张仪列传》。合传即把相同类似的人物放在


一起 ,如《游侠列传》。③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起因详写,结果略写。如《李斯列传》。


④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如《鸿门宴》中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



4.


《史记》的人物刻画


:①闾巷之人入传。许 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如豫让。②人物个性与


共性的展现。个性,同类人物形象也罕有雷 同,如张良、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


迁笔下的张良高深莫测,陈平却富有人情 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共性,


a.


知恩图报,

< p>
以德报德。


b.


以牙还牙,以怨抱怨。

< p>
c.


士为知己者死。③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

< br>笔法。如《高祖本纪》中只记录了刘邦的优点,在他人的传记中才能看到其形象的侧面。

< br>


5.


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①生 活镜头的选取。


a.


以常见而富有情趣的画面入事,如《陌上桑 》


以春日采桑为背景。


b.


捕捉事件的 偶然性和突发性,



《上山采蘼芜》


写 弃妇与故夫的邂逅。


c.


尚奇的倾向,张骞通西域引进苜蓿,《 蜨蝶行》中就特意提到此物。②故事情节完整曲曲


折。如,《妇病行》中有临终托孤、沿 街乞讨、孤儿啼索等场面,又穿插许多细节。③人物


形象各具特点。

秦罗敷和胡姬都是反抗强暴的女性,一个聪明多智,一个刚烈坚贞。④叙事


详略得当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详写过程略写首尾,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如《孔


雀东南 飞》。⑤寓言诗的创作,如《上山采蘼芜》。



6.

< p>
《古诗十九首》


的思想内容


①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


是其基本内容。



《回车驾言迈》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青 青河畔草》:“空床难独守”。②人生哲理的揭示。


a.


永恒与 有限的关系,如《回车驾言迈》: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就是把人和金石视


为异质,


以金石的坚固反衬人的寿命短暂。


b.


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的关系。



《 行行重行行》


中有“思君令人老”之语,思念使得芳华早逝。


c .


忧郁与欢乐的关系。如《生年不满百》中


“生年不满百,常怀 千岁忧”,这是嘲笑有些人活得太累,人生有限而忧愁无限,难免压得


喘不过气来,诗人 提出的解脱办法是“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d.


来去亲疏 的关系。如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这 是诗人见到古墓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


生的感触,


也是对人际关 系富有哲理的概括。


③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a.


敏锐的节序感。


《回车驾言迈》中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苍凉之感, 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


们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的 失落与孤独。


b.


微妙的空间感。《迢


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近距离的感情受阻,是咫尺天涯。


c.


深切的世


态炎凉感。如《明月皎夜光》中有感于朋友间友谊而发的“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


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默写赏析:



1.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一首妇女收获一种禾类粮食作物是所唱的歌。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 快、往复


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 过程。诗


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


——


情绪就在诗歌


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


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 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 br>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


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 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


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 一处啊。河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


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为何 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


啊!砍下檀 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


百捆禾要 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

< br>可不白吃腥


荤啊!



【注释】



1


、坎坎:伐木声。



2


、寘(至


zhì


):即





,搁。见《 周南


?


卷耳》篇。干: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