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余年寄山水
641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23: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毕业电影)


诸子百家最精华


30


句鉴赏

+


注释




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


< br>始诛》




【鉴赏】

< p>
君子重内心修养,


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常保持一颗平常心,


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 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


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 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 /p>


——《孔子家语



五仪解》




【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 能减少什么。即:


“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他们追求的是 “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


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 /p>


——《孔子家语



五仪解》




【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


善善恶恶,


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


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



致思》




【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 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这种


人间憾事,


谁也无法 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


而应该在平日 里时时


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


< br>三恕》




【注释】夸夸其谈的 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 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


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p>
——《韩非子



孤愤》




【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 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


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



奸劫弑臣》

< p>



【注释】审:明察。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 ,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


非,混淆黑白。而明君则会保持头脑清醒,察审是非之实, 以求治理好国家。这对我们现代


人也是一种启示,做事情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 蠢事。




8.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


观行》




【注释】


势:


形势。


道:


方法。


凭借已有的形势,


寻求易行的方法,


就可以 用力少而功名成。




【鉴赏】做事情 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考虑诸多因素,选好路


子,往往能够 事半功倍。




9.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韩非子



安危》




【注释】奔车、覆舟:指危乱之国。仲尼:孔子。 伯夷:历史上的贤者。




【鉴赏】在 狂奔的车上,


即使圣人孔子也不会从容安闲;


在倾翻的船下,即 使隐士伯夷也不


会恬然宁静。


维持安定、


防止危亡,


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国家动荡,

< br>民心自然好利轻义,


“安


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只有 国家稳定,才会世风和谐。




10.


明主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



六反》




【鉴赏】法家主张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这一道理在礼


崩乐坏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有一定的市场。


在当前语境下,


依法治国必须坚定执行下去,



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威吓的是违法乱纪者,而非百姓。














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 br>【注释】


第一个


“道”


表示人世 间的道理;


第二个


“道”


表示口述、< /p>


说明、


传达;


第三个

“道”


不可拆开,词语“常道”表示真理。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可以口述的道理不是 永恒的真理。


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称、概念”的意思;第二个“名”是“称呼 、命名”的意思。




【鉴赏】


这句话是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 /p>


都是可以说出


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各种事物的名称都 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


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鉴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 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


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


任由 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


思大概 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看似冷漠,


其实正是 最好的态度。


世间


“好”


与“不好”, “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


根;没有绝 对的“好”与“善”。




1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鉴赏】水,避高趋下有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 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


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


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


的江水。最高境界,

< p>
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


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 /p>


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1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注释】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配合;万物是万事万 物。




【鉴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 本身包含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


物 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15.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 br>【注释】拙:笨拙。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鉴赏】


老子的美学观点。


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


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


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 p>
在这种顺应中,


使自己的目的


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










16.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注释】苍:青色。洁白的丝放在青色的染缸里就成青色,放 在黄色染缸力就成黄色。




【注释】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


“近贤人,远小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