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
为
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
世范,
行为土则”
,
艾遂自名范,
字
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
故改焉。
为都
尉学士,
以口吃,
不得作干佐。
为稻田
守丛草吏。
每见高山大泽,
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
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
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
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于是留艾
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
“维必
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
p>
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
上
言:
“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
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
会方轨②而进;剑
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
‘攻
其无备,出其
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
阁。山高谷深
,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
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
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
列陈待艾。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
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
、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
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
”乃叱忠、纂等,将斩
之。忠、纂驰
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
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
,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
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
注
]
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
大路。
4
.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辟之为掾
辟:调职
B
.宜遂乘之
乘:趁机
C
.则应涪之兵寡矣
应:呼应
D
.并退还
并:一块
5
.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能够表现邓艾有智慧的一
组是
(
3
分)
①贼去未远,或能复还
②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③艾即夜潜军径到
④今贼摧折,宜遂乘之
⑤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⑥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6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有错误的
一项是
(
3
分)
A
.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
的毛病,但是他志
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
自定名字;胸怀大志,见到高山大河,常常指点规划
建立军营
的地点。
B<
/p>
.
邓艾跟随征西将军郭淮迎击蜀国大将姜维部队,
击退姜维后,
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
候,他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
的声东击
西之计。
C<
/p>
.
各路大军对西蜀发动攻击。
姜维在剑阁
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
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
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避实就虚,以绕过姜维主力,
让姜维大
军腹背受敌。
D
.
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
他击败了马
邈和诸葛瞻后,
到达雒城,
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
降。
可贵的是
,
进驻成都后,
邓艾严控部下,
对官民
进行安抚,
受到称赞。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p>
1
)
“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
不虞。”于是留艾
屯白水北。(
5
分)
(
2
)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5
p>
分)
参考答案
4. D
p>
(
A
征召。
B
p>
追击。
C
救援)
5.
A
(②主语不是邓艾。⑥是表现邓艾愤怒)
6.
D
(马邈投降,不是被击败的)
7.
(
1
)敌兵撤退(离开)得不远
,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
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
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
p>
(
5
分,
划线处每
处
1
分,<
/p>
意思对
1
分)
(
2
)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
们都回复旧业。蜀国
人都称赞邓艾。(
5
分,划线处每处
1
分,意
思对
1
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
也迁移到汝南,
为当地农民放牛。十二岁那年,邓艾随着母亲来到颍
川,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写道
:
“做的文章成为世人所推崇的
典范,做人的准则为士大夫所效
法。”邓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
字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
改掉这个名字。
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
p>
丛草吏。
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
就指手划脚
,
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
别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
上计吏。于是出使朝廷,见到太
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
的属官,迁
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
(249)
,
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
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
击羌地。邓艾说:
“敌兵撤退得不
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
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
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
防守。三天以后,
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邓艾对诸位将领说:
“姜
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
”
洮城在白水以北,
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
邓艾当即
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
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
幸亏邓
p>
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战斗不败。
景元四年
(263)
秋天,
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
姜维还军
把
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
:
“现在敌兵大受
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
城,距剑阁
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
(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
以沿
大道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
*
,那么,救援(应对)涪城
的
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
: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
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
地,凿山
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
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
一个前
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
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
,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
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
司马
(
官名
)
师纂等率兵从右边包抄。
但二人出
击均告失利,退回来说
:
“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
:
“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
!
”大骂邓忠和
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斩下诸
葛瞻及尚书
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
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