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国军失败 因中共打仗用人海战术

玛丽莲梦兔
703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西安体育学院招生信息网)


解放战争国军失败



因中共打仗用人海战术


?


国民党


将领


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

< p>
气的,像


胡琏



国民党五 大主力


之一


18


师的

< br>师长


,在华东


战场


几次



粟裕


较量,


在淮海战 场上只身逃脱。


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


胡琏说共产党打 仗是人海战术,


前面一群老百姓拿着


手榴弹

往阵地上


冲,


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


我查遍了解放战争


的档案,


可以说解决 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


但是没有看到一


个战例解放军是 这么打仗的。


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


因为我们解放军

< p>
当时装备、


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


有很多战士是 装不上正规军装的,


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


民党的战 争档案。


看后我有一个感觉,


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一些书里描


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


话、决策,我发现他 的想法许多也都是对的。早在


1948


年初他就预


感到东北守不住,


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

< p>


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

60


万部队及早


撤到关内来,


那么 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


第二个重大战略决


策是,在卫立 煌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


平天津,把华北的


50


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


应,


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


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战


机了,


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

< br>但是蒋介石这两大决策


都没执行,


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 民党里面派系林立,


各有各的盘算。


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 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


给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 北是我的天下,我到


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


蒋介石的种种


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


推诿不得以 实现,


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


急上火。蒋介石在战略上还是有预 见性的。在


1949



2


月蒋介石已


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


白银、


银元


转移到台湾,


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


准备把国民党大批的


官员、


难民撤到台湾。


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


所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


但是蒋 介石


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了。



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


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 较量,


是不是说抗战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


民党争天下?现在越 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


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


国共产党并没有 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


而是希望在联合政府里拥有一


席之地,因 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共根据地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


一亿人口、

90


万的军队,但是相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


赴 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


当时双十谈判协定规


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


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


另外全


国军队缩编成


100


师,共产党 可以占


20


师的配额。中共当时对这个


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


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


但 是蒋


介石积


20


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 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


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加压力,


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


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 br>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


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


大军挺进东 北。


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


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


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


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


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


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


林彪指挥的部


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


哪个根据地 的人都有,


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


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 党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


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 重视的。所以


1946



5

< p>
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


我们的东北民主 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


林彪当时到了那


儿以后这个 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


战。


国民 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


所以这些军队进去以


后士 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


也不协调,守了一个月最 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


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剩下哈尔滨、北满 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


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了。

< p>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


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


党的 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


当时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


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


说 二次


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


不能马上支援我们,


国民党现在得到


美国的支持又是那么强大,


我 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


要认识到以目


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 对抗的条件,


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


积蓄力

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


时中共党内一部分高级将领的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 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


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


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


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 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


没有斗争精神,


结果将极坏。< /p>


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文


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


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


论,

< br>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


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

< br>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


是蒋介石战线 太长,比中共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面临的困难更多。



第一是恢 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


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起来,< /p>


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


还要处理


伪军 和日本的战犯,


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



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


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 我们


自己有困难,


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


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


一个战略家的远见。解放战争在


1946



7


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 打


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

< br>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


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做不


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


利于国民 党呢?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


我觉得过去


的结 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民党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


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 ;


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党是一片黑


暗。我觉得这里面需 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


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 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 共产党解放


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


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 后退,


不在乎一


城一地的得失,


而国民 党处处受到牵制,


有优势,


但是无法集中兵力。


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沈


阳、长春要留 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


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越 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


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 力、可以用于


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


共产党则不同,

< p>
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


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战争刚 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


党丢了


106


个 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家口、


四平等等,


大踏步地后退,


但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