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散文阅读复习课优质教案 人教版
-
七年级散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
字字句句总关情
日照二中
阮胜
教学目标: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重、难点: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要太紧张,今天有
幸给你们上这一节课,我将带领大家来品尝美味佳肴。
(展示图片)这
< br>一张(色、香、味俱全)丰盛的美食,勾起了我们的食欲,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佳肴的美
味。品尝美食,要品尝出色、香、味来。同样,品读一篇优美散文的语言,就如品尝一桌色、香、
味俱全的美味大餐。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齐来品读散文语言大餐。
二、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p>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
/p>
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
形散:
1
、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p>
3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
,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
叙事散文
•
抒情散文
•
议论散文
1
、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
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围绕
“
我
”
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
物、事件、描
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2
、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
情辞
并重、
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
是最能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
/p>
一种文体。
3
、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
主要的品种。
三、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
•
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
•
摘录或概括文章主旨
•
体会文章蕴藏的感情
•
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
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
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四、品语言
为什么说品味散文语言,
就像品尝美味大餐呢?我们以
“<
/p>
桂花鸡翅
”
这道菜为例:
鸡翅同学们吃的多
了,但是
“
桂花鸡翅
”
,你们吃过没有?今天我们亲自下厨,来炮制这道菜
。
要想品尝美味的桂花鸡翅,首
先我们要准备好材料:一起来看看。桂花鸡翅原料:鸡
翅
辅料:蚝油
姜末
蒜末
糖桂花。
接下来看做法:一
鸡翅用牙签扎眼。二
放入蒜末、姜末、盐、糖桂花、蚝油给鸡翅腌制入味。三
鸡翅蘸生粉入锅炸至金黄。四
另起一锅油加入酱油、水、糖熬制成汁。五
鸡翅倒入锅中
包裹上
汁即可。
最后:当然就是品尝了。(开玩笑)同学们,一人一块鸡翅,(想象)味道怎样?
味道:鸡肉鲜嫩
,
香甜可口,桂花香隐隐徘徊在唇舌之间。
现在:你们能把品美食与品语言结合在一起吗?(回忆一下,老师教的怎样品读文章的语言?)
联系:
……
(一)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1.
词语: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
、设问、反复等
。
3.
含义:深邃的哲理、动人的情感
4.
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烘托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
5.
其他:
……
品味角度
1
:
词语
: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1
)小草
偷偷地从土里
钻
出来,
……
——
“
钻
”
把小草拟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
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
“
钻
”<
/p>
字还
透露出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
2
)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烘托出春花的繁盛、艳丽、芳香,不仅写
出了一派欢腾热闹的景象,而且使画面有声有色、有
静有动。
方法归纳:
答题方向: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
常见答题形式:
(词语),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品味角度
2
: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反复等
。
(
1
p>
)
“
桃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一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A.
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B.
表现了春花繁盛。
C.
描绘出各种花开的热闹。
D.
p>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渲染春花的多,开得繁盛。
(
2
)
“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p>
”
这一句使用的是
、
的修辞方法。
其作用是
(
)
A.
着力写出春花勃发的景象。
B.
生动描绘出花的艳丽色彩。
C. <
/p>
不仅生动描绘出了春花的艳丽多彩,而且增强了语言气势及音乐美,表现了春花的繁盛。<
/p>
方法归纳: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2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
语
势,加强了感情。
3
、反复: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5
、反问:表达了
(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
2003
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
运
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轻盈、
繁茂和
艳丽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花的
喜爱赞美之情。
品味角度
3
:
含义:深邃的哲理、动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