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
-
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
1
.绝对值
a
≥
0
丨
a<
/p>
丨=
a
;
a
p>
≤
0
丨
a
丨=-
a
.
2
.乘法公式
①
a
2
-
b
2
=
(
a
p>
+
b
)(
a
-
b
)
;
②
(
p>
a
±
b
)
2
=
a
2
±
2
ab
+
b
2
;
③
a
3
+
b
3
=
(
a<
/p>
+
b
)(
a
p>
2
-
ab
+
b
2
)
;
④
a
3
-
b
3
=
(
a
-
b
)(
a
2
+
a
b
+
b
2
)<
/p>
.
3
.幂的运算性质
< br>①
a
·
a
=
a
②
a
÷
a
=
a
m
p>
n
m
n
m
+
n
;
;
m
-
p>
n
③
(
a
m
)
n
=
a
mn
;
④
(
ab
)
< br>n
=
a
n
b
n
⑤
a
-
n
=
1
p>
;
a
n
⑥
a
0
=
1(
a
≠
0)
.
4
.二次根式
①
(
②
③
④
)
2
=
a
p>
(
a
≥
0)
;
=丨
a
丨;
=
=
·
;
p>
(
a
>
0
,
b
≥
0)
.
5
.
一元二次方程
(
ax
2
+
bx
+
c
=
0
)
2
b
< br>
b
4
ac
,其中△=
b
2
-
4
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p>
①
求根公式
是
x
=
2
a
p>
当△>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0
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当△
≥
0
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x
1
和
x
2
,则
ax
2
+
bx
+
c
可分解为
a
(
x
-
x
1
)(
x
-
x<
/p>
2
)
.
③以
a
和
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x
2
-
(
a
+
b
)
x
+
ab
=
0
.
6
.
一次函数
y
=
kx
+<
/p>
b
(
k
≠
0)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
b
是直线与
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
一次函数在
y
轴上的截距
)
.
当
k
>
0
时,
y
< br>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
;
当
k
<
0
p>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
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
.
特别:当
b
=
0
时,
y
=
kx
(
k
≠
0)
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
y
与
x
p>
成正比例
)
,图象必过原点.
7
.
反比例函数
y
=
(
k
≠
0)
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
当
k
><
/p>
0
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
(
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
;
< br>
当
k
<
0
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
(
在每一
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
.
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8
.
统计初步
设有
n
个数
x
1
,
x
2
p>
,…,
x
n
,那么
①平均数为
x
②方差为
s
=
2
x
1
x
2
......
n
x
n
< br>2
;
1
x
x
1
n
p>
x
2
x
2
.....
x
n
x
2
< br>;
③标准差为
s
=
1
< br>
x
1
x
n
2
x
p>
2
x
2
.....
p>
x
n
x
2
.
< br>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9
.频率与概率
①频率
=
频数
,各小组的频数
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
1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
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
总数
组频率.
②概率,如果用
P
表示一个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则
0≤P(
< br>A
)≤1,
P
(必然事件)
p>
=1
,
P
(不可能
事件)
=0
.
10
.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
A
是
Rt
△
ABC
的任一锐角,
si
n
A
=
cos
A
=
tan
< br>A
=
.并且
sin
2
A
+
cos
2
A
=
1
< br>.
②
余角公式
:
sin(90
º
-
A
)
=
cos
A
,
cos(90
º<
/p>
-
A
)
=
sin
A
.
③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30
º
=
cos60
º
p>
=
,
sin45
º
=
cos45
º
=
tan60
º
=
< br>.
,
sin60
º
=
cos30
º
=
,
tan30
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