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温柔似野鬼°
880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1: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不想重来)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模拟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 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


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 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 感情,


更多是直接


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 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


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 /p>


和人类命运、


宇宙洪荒相比,


根本不值一 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


学因素较少、科幻因 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


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 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


想法。


在写作 的过程中,


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


“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 衡、


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


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 br>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 笔,


“平直、


单色调、


刚硬、呆板…… 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


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 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


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 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


的文风。



(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


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

< p>
性,


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


幻想世界是 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


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 种天然的便利性,作


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


细节 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


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 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


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


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


创造一个新世界,< /p>


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


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


境,


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


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 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


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 和情感描写上也显


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 br>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


产生排 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


到惊奇,必须在 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


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 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


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 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


科幻 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


而集中于


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 /p>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


文学性


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


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


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


如果希望


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


是这并 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


那么我们就 陷入将文


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 p>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


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


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 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


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 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


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 /p>


(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 “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


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 ;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


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 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


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 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


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 变化:


一是因果关系的时


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


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


二是类型


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 br>《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


时间叙 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


球文明和三体文 明结合在一起,


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


形成一个精


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 的小说中相当明


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科幻 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


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


无暇 对具


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

< p>
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 p>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


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 /p>


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


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


在具 体的写作实践中,


他对传统意义


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p>



B.


《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 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


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


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 倍感惊奇的体验,


也是比传统的


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 验。



D.


“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 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


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 p>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 点的一项是(


3


分)(





A.


“科 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


的文学。”



B.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 资源,


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


源不断地提供着。”

< p>


C.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

< p>
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


意测。”



D.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

< p>
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


典科学。”


< p>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传 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 p>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 p>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镶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镶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6.

< br>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大城外是山


/


山外是我的家”,既点 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


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

< br>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


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


“风吹过镶刀下


/


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


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


“在麦 浪里


/


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 女


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p>
A.


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 ,


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


在雨里生长”,是 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


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 触表达了


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 /p>


“你听风与云


/


在我的镶刀之下


/


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


奏, 增强了抒情效果。



8.


“为什么我的 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诗歌从刘禾女的角度抒情,


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 p>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 常为


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

< p>
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 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


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何进言韩信,


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 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


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


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 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 ,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


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 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


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 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


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 曰:“知之。”“知


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 踪指示兽处


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 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


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 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


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 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


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 :“祸自此始关。愿


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 喜。


(


节选


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沛公 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


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



/


户口多少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以何


/


具得秦图书也


/


B.


沛公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而去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



/


户口多少弱之处


/


民 所疾苦者以何


/


具得秦图书也


/


C.


沛公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 /p>


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



/

< p>
户口多少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D.


沛公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br>/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


汉 王所以具知天下厄



/


户口多少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11.


下列对 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p>





A.< /p>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


亭即驿亭,


是由驿 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


所。



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


所指范围大小不一,

< br>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


地。


< br>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


由皇帝封赐给臣下,


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


禄。


< p>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


韩信死 后,


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


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萧何 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


战争中,萧何以丞相 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 p>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


何 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


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 /p>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 战胜项羽,


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分)



( 1)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 等上,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 ,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


请简要说明。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