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李纲答案
-
病牛李纲答案
【篇一:高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br>t>
一、
(18
分,每小题
p>
3
分
)
1
.选出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莫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b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眩耀自己。
c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d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3
.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一篇优秀的抒情诗,抒的是个人之情,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体现
时代的精神。这是,杰出的诗人总是把诗的触角伸向人民和社会的
< br>深处,成为时代脉搏的忠实感应者。
a
.虽然
但因为
b
.虽然
然而
因为
c
.尽管
但由于
d
.尽管
然而
由于
4
.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致橡树》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于阳刚的橡树倾诉
自己内
心的幻想。
b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
新月诗派
”
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徐志摩写
的。
< br>
c
.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
踏,人民蒙受深
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d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
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
名长短
句、曲子词、乐府等。
b<
/p>
.
“
沁园春
”<
/p>
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
长沙
”
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
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
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
.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
仍属古典诗歌。
6
.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
a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c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p>
??
二、(<
/p>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
/p>
7~10
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7
.对开头的三个
“
轻轻的
”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语意重复,不符合诗歌高度凝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b
.表达诗人不忍惊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心境,创造出轻
盈柔和
的气氛。
c
.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d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怀念。
8
.对本诗意境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把自己康桥时代的憧憬与即将离别的情绪融进康桥的
景物中,
创造了清丽、柔和却又带着淡淡的哀愁、无奈与失落的情调。
< br>
b
.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变,情景交融,形成了一
种独特的意境。
c
.全诗表现了诗
人真挚、热情、奔放、细腻,又略带感伤和飘逸的
浪漫主义个性。
d
.全诗围绕一个
“
别
”
字写景抒情。诗人把淡淡的离愁与康桥的美景
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优美意境。
9
.对诗中比喻句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p>
,运用暗喻手法,既写出了晚
霞中眼前的美景,又表达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b
.
“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这个奇特比喻,唤起
诗人回忆当年那些彩虹般美妙的理想。
< br>
c
.
“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这个优美的比喻
,既
形象地再现了康桥美景,又形成了壮阔的艺术画面。
d
.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
淡淡的
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10
.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语言相似,节奏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字。
然而并不让人感到重复累赘,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将第一节的
“
< br>轻轻
”
改为
“
< br>悄悄
”
不仅无重复之感,而且更增哀怨气
氛,显得平中见奇,前后呼应。
b
.将第一节的
“
轻轻
”
改为
“
悄悄
”
不仅无重复之感,而且更能表现作
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c
.
“
< br>不带走一片云彩
”
与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相呼应,不仅结构完整,
p>
而且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d
.诗的旨意在于启迪我们积极地对待人生,对人的生存、人的生命
意识要有
深刻的思考,因而要不懈地追求、进取。诗歌揭示
“
一场风
p>
暴、一盏灯
”
和
“
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
的关系,告诉
我们正确面对
和排解前进中的困难和痛苦。
11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
#8226;
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注
]
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
很多支流,
叫九派。
a
.作者在上阕从茫茫奔腾的大江,写到了贯串南北的铁路。由西到
东,由南
到北,气象雄伟,
b
.
“
烟雨莽苍苍
”
给眼前的
景象布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使词的意境
显得幽深、耐人寻味。
c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生情,最后以乐观高昂的情调收束。
d
.词中
“
酹滔滔
”
来自苏轼
“
< br>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
“
酹江月
”
是凭吊
“<
/p>
千古风流人物
”
,诗人这里
“
酹滔滔
”
也是来凭吊古人
。
12
.默写(
< br>5
分)
(
1
)携带来百侣曾游。。
(
2
)曾记
否,,?
(
3
)今又重阳,。
(
4
)
/
< br>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13
.填空(
2
)
重阳指农历,在古典诗词中,与重阳有关的名句有(只写一句)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得伤
?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
1
)臧诗
中的
“
老马
”
象征了的人;李诗中
“
病牛
”
象征了的人。
(4
分
)
(
2
p>
)臧诗中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
、
“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p>
”
和
“
它有泪<
/p>
只往心里咽
”
等句子从侧面表现出牛的主
人的____,同时写出老
马____、____的性格。
(3
分
)
p>
(
3
)简析臧诗中
“
扣
”
字的表达作用,并写出这两首诗
写作上的一个
共同点。(
6
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8
分)
2
.
d(
莫
—
寞,眩
—
炫
,荫
—
阴
)
3
.
a
4
.
d
5
.
d
6
、
c
<
/p>
二、(
12
分)
7
.
b
8
.
c
9
.
b
10
.
a
三(
12
分)
11
.
d
(
全诗写
“
思念
”
,表达感情是含蓄的、深沉的,这也是舒婷
诗歌的一个特点)
12
.
d13
.
b
(
“
上
帝
??”
一句表达的是对光明追求者对光明的渴望,
并没对上帝埋怨的责问)
14
.
c
(赞叹的是人,而非树)
四、(
18
分)
15
.(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
3
)战
地黄花分外
香(
4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16
.九月九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17
.(
1
)一切在重压下痛苦挣扎而不觉悟;为他人创造
财富却不计
自身遭遇而心甘情愿
<
/p>
(
2
)冷酷
(<
/p>
残忍
)
倔强、坚忍
(
3
)刻画出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和受压迫的深重。咏物抒情
(
或
“
托
p>
物言志
”)
<
/p>
五、(
19
分)
18
.(
1
)取舍、剪裁。
(
2
)自然(答
“
人生世相
”<
/p>
亦可);艺
【篇二:必修
3
期中考】
t>
第
i
卷(选择题
p>
共
40
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淡
惊骇
打盹
鞠躬尽瘁B.琐粹
国籍
褪色
无精打彩
C.租赁
感概
起讫
首屈一指
D.赋于
伸张
魅力
委屈求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面对行凶的歹徒,人们都在观望,致使受害者惨死街头。
事后
相关媒体对这种群体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称之罪不容诛。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又喜又惊,乐不
思蜀。
D.我国国人
——
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
—
—
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谈。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
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
.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
20
个
国家、
400
多位科学家参加的
第八届
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
价。
c
.经过美国的接续轰炸打击,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
崩瓦解。
d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
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
,
完成
5~10
题(
18
分,每小题
3
分)
p>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
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
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豨举咨至孝有道,乃
迁博
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
< br>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义。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
病免还,躬率子
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
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
?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
储,乞少
臵衣粮。
?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
?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
< br>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
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
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嵩,咨
之故,
孝廉也,迎路谒侯,咨不为留。嵩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
< br>曰:
?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
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
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
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
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
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
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
合,欲更
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节选自南朝
?
范晔《后汉书
< br>?
列传二十九
?
赵咨传》)
p>
5
、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
、大司农陈豨举咨至孝有道
至:极
c
、累迁敦煌太守
累:受连累
d
、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6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咨乃谢病去
③令敦煌曹嵩
②因请为设食,谢曰
④欲令速朽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p>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7
、下列句式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
b
、迎路谒侯,咨不为留
c
、必为天下笑
d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尉杨赐特辟
特辟:特地征召
b
、所犯无状
无状:无法陈述
c
、抗疾京师
京师:国都
d
、祗、建譬以顾命
顾命:临终遗命
9
、下列各句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
与讲议
——
请他参与讲论经典。
b
、以病免还
——
< br>因病被免职还乡。
c
、妻子
物余,一无所请
——
妻子儿女剩余的东西,没有提出要求。
p>
d
、即弃印绥,追至东海
——
就弃官不做,追赵咨而东海郡。
10
、以
下对本文内容所做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p>
①第三段的叙述,表现了赵咨以孝事母、清廉俭朴、以仁治盗,以
及
淡泊名利的品行操守。
②第三段的叙述,表现了赵咨对盗贼富
有
同情心,乐善好施的为人。
p>
③赵咨临终要求
?
薄敛素棺
?
,表现了他反对迷信、主张节俭的思想。
④赵咨临终要求
?
< br>薄敛素棺
?
,表现了他思想明达,反对奢侈厚葬。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
110
分)
三、翻译。(
6
分)
11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
)赵君
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
2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四、诗歌鉴赏。(
6
p>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①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②?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
注释
]
①
实:果实,此处指稻谷。
②伤:怜悯
12.
诗中的
?
< br>病牛
?
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
?<
/p>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境界。
13
.补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
(<
/p>
1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br>
(
2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3
)寻寻
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
4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p>
(
5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6
)
,
不禁长江滚滚来
.
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给美丽做道加法
高汉武
就
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
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