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职官表

余年寄山水
632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2: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晚安我的爱)


〔魏〕始於建安十八年




〔蜀〕始於建安二十四年




〔吴〕始於建安五年




魏相國上公一人,第一品。


(通典載魏官品,今分列各官下。


)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書百官


表)


。建安十八年,魏 國初置丞相,二十一年改為相國,黃初元年改為司徒,甘露五年復置


相國。前後居是官者 四人。




鍾繇



建安二十一年由大理遷,二十四年坐事免。




華歆



延康元年由御史大夫遷,黃初元年改官司徒。




司馬昭



甘露五年由大將軍遷,咸熙二年薨。




司馬炎



咸熙二年由中撫軍遷,是年受禪。




蜀曰丞相。章武元年置,建興元年開府,軍國事無大小皆聽裁決。諸葛亮薨,因闕。居是 官


者一人。




諸葛亮



章武元年由軍師將軍遷,假節 。建興元年開府,六年敗於街亭,自貶三等,以右將軍行丞相


事。七年復為丞相,十二年 薨。




吴曰丞相。黃武初置。寶鼎元 年分置左右,建衡中復舊。居是官者十一人。




孫劭



傳無除授年月,注引吴錄云黃武初由車騎長史遷,四年卒。




顧雍



黃武四年由太常遷,赤烏六年卒。




陸遜



赤烏七年由上大將軍遷,八年卒。




步騭



赤烏九年由驃騎將軍遷,十年卒。本傳作十一年。




孫峻



建興二年由武衞將軍遷,兼大將軍,太平元年卒。




孫綝



永安元年由大將軍遷,是年誅。




濮陽興



永安五年由衞將軍遷,元興元年被誅。




陸凱



寶鼎元年由鎭西大將軍遷左丞相,建衡元年卒。




萬彧



寶鼎元年由常侍遷右丞相,鳳凰元年卒。




■沇



天璽元年。見國山碑,氏無考。




張悌



天紀二年由軍師遷,四年戰死。




府屬




魏中 衞將軍一人,第四品(官品)


。咸熙元年司馬昭為相國,相國府始置是官(宋志)


。可考


者一人。




龐會



龐德傳。




蜀無。




吴無。




魏 驍騎將軍一人,第四品(官品)


。咸熙元年與中衞將軍同時置(宋志)

< br>。




蜀無。




吴無。




魏 軍師祭酒,無員,第五品(官品)


。建安三年,武帝為漢丞相時初置(武紀)

< p>
,後因之。晉


諱,但稱軍祭酒。案本書又或稱軍謀祭酒。

< br>)




董昭



武紀建安十八年注魏書。




薛洪



同上。




董蒙



同上。




王選



同上。




袁渙



同上,又本傳。




王朗



同上。




任藩



同上。




杜襲



同上,又本傳。




王粲



同上。本傳作軍謀祭酒。




傅巽



同上,又本傳。




張承



本傳。




郭嘉



景元元年紀。




張京



典論自序




李義



曹爽傳注。




杜夔



本傳。




董芬





案以上皆魏太祖為丞相時官。




蜀所置同。


(亦名軍祭酒。案係陳壽 避晉諱所改。





來敏



建興五年。




尹默



同上。




射援



先主傳注三輔決錄。




吴無。




魏中軍師二人,第五品(官品)





王淩



武紀建安十八年注魏書。




荀攸



同上,又本傳。




蜀置一人。




劉琰



建興九年。




楊儀



建興十二年。




吴無。




魏 前軍師一人(魏書,同上)


,第五品。




鍾繇



魏書,同上




蜀所置同。




魏延



建興九年以征西大將軍行。




鄧芝



建興十二年。




吴無。




魏 後軍師一人,第五品(官品)


。居是官者無考。




蜀所置同。




費禕



建興中。




楊儀



建興十三年由中軍師遷。案此時 丞相亮已卒?此官蓋踵前制不廢。




吴無。




魏左軍師一人(同上)


,第五品。




涼茂



魏書,同上。




蜀無考。




吴所置同,不屬丞相(皆以三公領之)





丁奉



元興元年以右大司馬兼。




全琮



赤烏九年以右大司馬兼。




魏右軍師一人(同上)


,第五品。




毛玠



魏書,同上。




蜀無考。




吴所置同,不屬丞相(皆以三公領之)





朱然



嘉禾九年以左大司馬兼。




魏軍師,無員,第五品。




華歆



建安二十二年。




成公綏



張旣傳注魏略。




山濤



咸熙元年以從事中郞行,鎭鄴。晉文紀。




蜀無考。




吴置一人,不屬丞相。




張悌



天紀二年傳,是年遷丞相。




副軍師一人,吴所置,不屬丞相。




諸葛靚



天紀四年傳注干寶紀。



< p>
魏司直一人,比二千石。


(魏官品無,疑黃初以後不置。

< br>)太祖為漢丞相時置。




韋晃



武紀。




蜀無考。




吴所置同。




鍾離牧



本傳由長史轉。



< br>魏左右長史二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漢志)


。太祖為漢丞相時始置左右( 通典)


,甘


露中因之。




左薛悌



陳矯傳注世語。




右王國



同上。




萬潛



武紀建安十八年注魏書。




謝奐



同上。




袁霸



同上。




王必



武紀建安二十二年。




陳矯





辛毗





蔣濟





吴質





司馬懿



晉書宣紀




徐奕



以侍中領。




杜襲



同上




趙戩



後漢書王允傳。蜀先主傳注魏略。鍾繇為相國時。




陳騫



晉書。




張華



同上。




右孫該



孫劭傳注文章敍錄。景元初。




左山濤



咸熙初。晉書。




蜀置一人。




王連



建興元年以屯騎校尉領。




向朗



建興初代連,以步兵校尉領。




楊儀



建興八年由參軍遷,以綏軍將軍領。




吴置一人。




鍾離牧





魏留府長史一人,丞相領兵出征,則統留事。太祖置(黃初以來不置)

< br>。




徐奕





杜襲





國淵



傳稱居府。




蜀所置同。




張裔



建興五年以射聲校尉領,後加綏軍將軍,領如故。




蔣琬



建興八年代裔,加撫軍將軍。




馬忠



以參軍副琬,署留府事。




吴無考。




魏行軍長史一人,太祖時置(後無)





劉曄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左右司馬二人,千石,第六品,主兵(漢志)


。太祖為漢丞相時置,後因之,咸熙元年 增


置左右。




典滿



典韋傳。




司馬懿



晉紀稱軍司馬。




以上太祖時。




左夏侯和



咸熙二年紀。




蜀置一人。




魏延



建興五年以鎭北將軍領。




費禕



建興十年。




吴無考。




魏從事中郞二人,千石,第六品,職參謀議(漢志)


。咸熙元年置(宋志)





山濤



晉書。




羊祜



同上。




蜀置一人(見免李平公文)





射援



先主傳注三輔決錄注,由軍祭酒遷。




樊岐



免李平公文以武略中郞將領。







魏主簿 祭酒一人,第七品,錄省眾事(漢志)


,主簿久次者為之。


(通 典:魏常侍久次者為祭


酒。此亦當同。


)太祖為漢丞相時置(後 無)





賈逵





蜀無。




吴無。




魏 主簿四人,第七品,錄省眾事。太祖為漢丞相時置。


(賈逵傳有同僚三主簿,與逵為四人


也。


)咸熙元年因之。




楊修



後漢書本傳。陳思王傳注典略。




劉曄





蔣濟





司馬懿



晉紀。




司馬朗





令狐劭



倉慈傳注典略。




溫恢





賈逵



再任。




王淩





繁欽



王粲傳注魏略。




桓階





趙儼



俱本傳。




以上均太祖時。




劉毅



咸熙時由掾遷。晉書。




郭奕



咸熙時。晉書。




蜀所置同(員數無考)





董厥





胡濟



董和傳注




宗預



建興初。




楊顒



建興初。楊戲輔臣贊注。




楊戲



同上。




吴無考。




魏參軍祭酒一人,第七品,參軍久次者為之(同上)


。太祖為漢 丞相時置(後無)





張承





蜀無。




吴無。




魏 參軍二十二人,第七品,太祖為漢丞相時置,咸熙元年增置(宋志)


< br>



荀彧



建安十八年以侍中﹑光祿大夫行。




張範



以議郞。




張休





何夔





邢顒





程昱




傳注魏書。




孫資





仲長統



劉劭傳




陳羣





衞臻





裴潛





傅幹



武紀注九州春秋。




以上太祖時。




徐紹



咸熙元年紀。




郭豫



郭淮傳注晉諸公贊。




耿融



咸熙元年。華陽志。




董厥



咸熙元年。蜀志。




樊建



同上。




劉邁



晉書劉琨傳。




魏舒



晉書。




劉寔



同上。




杜預



同上。




司馬楙



同上。




孔顥



晉書唐彬傳。




王深



晉書荀勖傳。




蜀所置同,無定員。




馬謖





楊儀



建興三年署府事。




廖化



建興初。




宗預



同上。




張裔



同上。署府事。




蔣琬



建興五年。




費禕



同上。




王平



建興六年統五部。




馬忠



建興八年。




胡濟



免李平公文稱中參軍。




李邈



輔臣贊注。




姚伷



同上,由掾遷。




閻晏



免李平公文。




爨習



同上。




杜義



同上。




杜祺



同上。




盛勃



同上。俱稱行參軍。案通典各府所屬皆有正行參軍,此卽同。




吴無考。




魏參戰十一人(品秩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p>










魏西曹 屬一人


(宋志)



二百石,

< p>
第七品,


典選擧。


太祖因漢制置掾屬,

< p>
建安二十二年省


(毛


玠傳)


。尋復。


(魏諷﹑丁儀皆在二十二年以後。


)咸熙元年復置, 無掾(宋志)


。○令史附。




掾郭諶



張魯傳。




魏諷



見武紀﹑鍾繇傳。




丁儀



延康元年。




屬崔琰





蔣濟





邵悌



鍾會傳﹑晉文紀。




令史



盧毓



稱西曹議令史。太祖時。




蜀制掾屬同置(員數無考)





掾李劭



見輔臣贊注。




令史



賴厷



同上。




吴無考,有掾,韋曜未知何曹。



< /p>


魏東曹掾一人,比四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典選擧(毛玠傳)

< br>。○又云舊志西曹


為上,東曹為下,宋志所列並同。太祖因漢制置,咸熙元年復置 。




掾崔琰





毛玠





何夔





邢顒





徐宣





陳羣



以侍中領東西曹掾。




屬司馬懿



晉紀。




崔琰





徐奕





常林





任嘏



王昶傳注。




令史



胡質





徐邈





蜀所置同。




掾蔣琬



建興元年。




屬楊顒



輔臣贊注。




吴無考。




魏戶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二人,二百石,第七品。主民戶﹑祠祀﹑農桑(漢志)


。太 祖


因漢制置,咸熙元年復置(宋志)





掾衞臻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金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主貨幣﹑塩鐵事(漢志)


。咸熙元 年


始置(宋志)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賊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二人,


二百石,第七品。主盜賊事


(漢志)


。咸熙元年始置


(宋


志)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兵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主兵事(漢志)


。太祖因漢制置, 咸


熙元年復置(宋志)





令史



郭淮



稱兵曹議令史。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騎兵掾二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


(唐六典:騎曹掌外府馬及雜畜。


)咸


熙元年始置(宋志)


< p>



屬朱撫



咸熙二年紀。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車曹掾二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鎧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


(唐六典:鎧曹唐改冑曹,掌戎杖 器


械。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屬唐彬



晉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水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屬孫彧



咸熙元年紀﹑晉書文帝紀。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集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蜀無考。




吴無考。




魏法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主郵驛科程事(漢志)


。太祖因漢 制


置(宋志)


,咸熙元年復置。




掾高柔





令史



盧毓



稱法曹議令史。俱太祖時。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奏曹掾一人,比三百石,屬一人,


二百石,第七品。主奏議事


(漢志)


。咸熙元年始置


(宋


志)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倉曹屬二人,


二百石,


第七品。


主倉 穀事。


太祖因漢制置


(同上)



咸熙元年復置


(宋志)




劉廙





高柔





裴潛





傅幹



武紀注九州春秋,建安二十年。




楊修



後漢書本傳注引典略,陳思王傳注同。




蜀置掾一人。




姜維



建興六年加奉義將軍。




吴無考。




魏戎曹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br>。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馬曹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br>。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媒曹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 br>。




蜀無考。




吴無考。




魏散屬九人,二百石,第七品。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蜀無考。




吴無考。




案魏太祖為漢丞相時,建安十五年府中始置徵事二人,有邴原﹑王烈(邴原傳)


。崔琰復 有


校事,後改為撫軍都尉(見太平御覽)


。建安十九年始置理曹 掾屬,典獄,選明達法理者為


之,有掾裴潛﹑高柔。復有軍謀掾賈洪﹑薛夏(並王肅傳注 引魏略)﹑韓宣﹑令狐劭(倉慈


傳注)﹑荀緯﹑徐邈﹑沐並﹑田豫﹑牽招,軍議掾高堂隆 ,右刺姦掾丁儀,令史高柔,文學


掾王觀﹑司馬懿


(晉紀)



士曹屬韓曁。


延康以來置否,

< p>
無考。


又太祖時掾有王粲﹑耿紀


(武


紀注三輔決錄)﹑鄭渾﹑鮑勛﹑趙戡(蜀志注傅子)﹑丁儀﹑王烈(管寧傳)


,掾屬有應瑒


﹑劉楨﹑劉廙﹑和洽﹑王淩﹑龐涓﹑鄭渾﹑崔林,皆未知何曹(又有屬胡質 )


。咸熙初有掾


劉巴(蜀志)﹑梁寓(吴志孫權傳注)﹑劉毅﹑ 劉頌﹑裴潛﹑王戎(並晉書)﹑祖武(晉書


祖逖傳)﹑荀勖(晉書郭奕傳)


,屬劉喈(晉書劉毅傳)


,並同。蜀亦有掾李郃(廖立傳)﹑


馬齊﹑姚伷(俱輔臣贊)


,屬董恢(允傳注襄陽記)﹑楊戲,令史董恢,俱未知 何曹。




魏記室,無員,第七品。太 祖時置。


(後無考。案太祖為司空時有之,為丞相時宜同。


)< /p>




蜀所置同。




霍弋





吴無。




魏門下督,無員(品秩無考)


。太祖時置(後無考)

< p>




邢顒





蜀所置同。




馬忠



建興元年。







魏舍人 十九人,第九品,主閣內事(南齊志)


。咸熙元年始置(宋志)





蜀無。




吴無。




魏太傅上公一人,第一品,掌以善導,無常職(漢志)


。黃初七 年始置,位在三司上(本志


○通典○是年詔太傅鍾繇﹑太尉賈詡並以疾依漢田千秋故事,


乘輿上殿。


後三公有疾,


多以


為準。


)不常設,前後居是官者三人。




鍾繇



黃初七年由太尉遷,太和四年薨。




司馬懿



景初二年由太尉遷,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嘉平三年薨。




司馬孚



甘露元年由太尉遷。




蜀先主為漢中王時曾置是官,卽位以後不置。居是官者一人。




許靖



建安二十四年由左將軍長史遷,章武元年轉司徒。




吴建興元年初置,居是官者一人。




諸葛恪



建興元年由大將軍遷,二年被誅。




府屬(蜀章武前所置不開府)




魏左右長史二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本一人,嘉平二年增置左右(晉宣紀)





吴無考。




魏司馬一人,千石,第六品,主兵。


(通典云,魏置太傅太保,而不見官屬。官品有公府 長


史司馬,則太傅府屬蓋同。





吴所置同。




李衡



永安元年傳注襄陽記。



< p>
魏從事中郞二人,千石,第六品,職參謀議(漢志)




傅嘏



正始末。嘉平元年轉河南尹。




盧欽



嘉平中。晉書。




阮籍



嘉平中。王粲傳注魏氏春秋﹑晉書本傳。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第七品,省錄眾事。


(王淩傳:宣王承詔,令主簿 解縛。





吴無考。




魏掾屬舍人十人


(品秩同前)



嘉平二 年增置。


(晉書宣紀○又歲擧掾屬任御史秀才各一人。





吴無考。




魏太保上公一人,


第一品,


掌訓護人主,


道以德義


(晉志)



景元四年始置,


位在三司上


(本


志﹑通典)


。不常設。居是官者一人。

(案:通志金石略有魏太保任公神道碑,未詳何名。





鄭沖



景元四年由司徒遷。




府屬




魏長 史一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司馬一人,千石,第六品,主兵。




從事中郞二人,千石,第六品,職參謀議。

< br>(以上並同太傅府下。





掾屬舍人,員數無考。




蜀無。




吴無。




魏 大司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司,主也;馬,武也(宋志)


。黃初二年始置(本志


○通典)


。位在三司上(御覽引晉公卿禮秩)

< br>。前後居是官者三人。


(案魏制,大司馬或屯合


肥,見曹 仁傳,或屯皖,見明紀,以備吴。曹植求自試表:


「若東屬大司馬,統偏師之任。


卽指此。






曹仁



黃初二年由大將軍遷,四年薨。




曹休



黃初七年由征東大將軍遷,都督揚州如故。太和二年薨。




曹眞



太和四年由大將軍遷。紀稱兼驃騎將軍,本傳無。是年薨。




蜀同。延熙二年初置,居是官者一人。


(蜀先主先為大司馬﹑漢中王。案董和傳,和與諸葛


亮並署大司馬府事,時先主出征故 也。





蔣琬



延熙二年由大將軍進位,九年卒。




吴同。韋昭辨釋名曰:大司馬者,武也,大總武事。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北堂書鈔)



黃武七年初置,赤烏九年分置左右,建興中復舊。居是官者九 人。




呂範



黃武七年由前將軍遷,是年卒。




左朱然



赤烏九年由車騎將軍遷,十二年卒。




右全琮



赤烏九年由衞將軍遷,十年卒。




左施績



元興元年由上大將軍遷,建衡二年卒。




右丁奉



元興元年由大將軍遷,建衡三年卒。




呂岱



建衡元年由上大將軍遷,太平元年卒。




滕胤



太平元年以衞將軍遷,是年為孫綝所殺。




陸抗



鳳凰二年由鎭軍大將軍遷,三年卒。




諸葛靚



晉書諸葛恢傳﹑世說言語注引晉諸公贊。天紀中。




府屬




魏軍師一人,第五品。




趙儼



太和中。




蜀無。




吴無。




魏 長史一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


(同上○案:公孫淵為大司馬,有長史郭昕,見淵


傳注魏書。





蜀所置同。




許靖



表上漢中王稱左將軍領長史,時先主行大司馬,故曰領也。




吴無考。




魏司馬一人,千石,第六品,主兵(同太保府)





蜀先主大司馬時,府中置前部後部司馬,復置營 司馬。延熙初,惟置一人。




姜維



延熙中。




營龐羲





趙雲





前部



費詩





後部



張裕








魏從事 中郞二人,千石,第六品(同上)


,職參謀議(漢志)





阮籍



晉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參軍二人(通典分正行)


,第七品。


(案:公孫淵為大司馬, 有柳蒲為參軍。傳注同上。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主簿,無考。




蜀置一人,省錄眾事。




雍茂



劉巴傳注零陵先賢傳。







魏列曹掾,屬員數無考。




掾魯芝



晉書良吏傳。再任。




蜀軍謀掾(員數無考)





韓冉



先主傳。




東曹掾一人。




楊戲



蔣琬傳。




又先主時有屬殷純(先主傳)


,未知何曹。




吴無考。




魏大將軍上公一人,第一品,掌征伐背叛(漢志)


。建安二十五 年魏國初置是官,黃初以來


因之(本志)


,班次在太尉上。司馬 師為大將軍,以叔父孚為太尉,始奏改在太尉下。


(晉百


官志○ 曹爽傳注引魏書,爽表曰:


「今臣虛闇,位冠朝首。


」又云:< /p>


「太尉懿,高明中正,臣


抱空名而處其右。



是時爽正為大將軍,


則懿自大將軍而為太尉,


蓋非美遷,


且亦非魏常制,


足證大將軍之在太尉上也 。


)後還復舊(宋志)


。前後居是官者八人。

< br>



(案魏制,大將軍每屯長安以備蜀。曹植求自試表所 謂「西屬大將軍」是也。





夏侯惇



建安二十五年由前將軍遷,是年薨。




曹仁



黃初二年由車騎將軍遷,屯臨潁。是年轉大司馬。




曹眞



黃初七年由中軍大將軍遷,假節鉞,太和四年轉大司馬。




司馬懿



太和四年由驃騎將軍遷,假節鉞,靑龍三年轉太尉。




燕王宇



景初二年拜是官,四日免。




曹爽



景初二年由武衞將軍遷,假節鉞。嘉平元年免官,誅。




司馬師



嘉平四年由撫軍大將軍遷,持節,正元元年假黃鉞,二年薨。




司馬昭



正元二年由衞將軍遷,甘露元年假黃鉞,景元四年遷相國。




案:黃初二年拜孫權為大將軍。是時曹仁為之,乃員外置。




蜀同。建興十三年初置,景耀初復分置右大將軍。前後居是官 者四人。




蔣琬



建興十三年由尚書令遷,延熙元 年出屯漢中,開府,二年轉大司馬。




費禕



延熙六年由尚書令遷,七年假節 ,十五年開府。為魏降人郭循處殺。




姜維



延熙十九年由衞將軍遷,是年以 段谷之敗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景耀元年復故。




右閻宇



景耀初。姜維傳。




吴同。黃龍元年初置上大將軍,又置大將軍,後皆並設。韋昭辨釋名曰:大將軍位在三公上


(北堂書鈔)


。前後居是官者十人。




上陸遜



黃龍元年由輔國將軍遷,赤烏七年轉丞相。




諸葛瑾



黃龍元年由左將軍遷,赤烏四年卒。




上呂岱



赤烏九年由鎭南將軍遷,建興元年轉大司馬。




諸葛恪



赤烏九年由威北將軍遷,假節,駐武昌。




孫峻



建興 二年由武衞將軍遷,兼丞相,假節(孫亮傳不書)


。太平元年卒。




孫綝



太平元年由武衞將軍遷,假節,永安元年兼丞相,是年伏誅。




丁奉



永安元年由左將軍遷,三年假節,元興元年轉右大司馬。




上施績



永安初由驃騎將軍遷,元興元年轉左大司馬。孫休傳不載。




孫震



天紀二年。晉書王渾傳。




府屬




魏軍師一人,第五品。




杜襲



黃初七年至太和四年。




辛毗



靑龍二年以衞尉使持節領之。




蜀無。




吴無。




魏 長史一人,


千石,


第六品,


署諸曹事< /p>


(同上)



正元初增置左右


(晉書景紀﹑賈充李熹傳)





應璩



正始初由侍中遷。王粲傳注文章敍錄。




阮籍



正始中。本傳﹑晉書。




鄧颺



正始中。曹爽傳注魏略




孫禮



景初三年。正始元年加散騎常侍。




楊綜



曹爽傳注世語。




令狐愚



王淩傳注魏書。




左司馬璉



正元二年。晉書景紀。




右賈充



甘露中由司馬遷。賈逵諸葛誕傳注﹑晉書本傳。




右李熹



晉書本傳。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司馬二人,千石,第六品,主兵(漢志)


。本一人,景元四年增置(晉紀)

< p>




曹纂



劉放傳注引世語。




魯芝



曹爽傳注世語﹑辛毗傳注辛憲英 傳﹑御覽引臧榮緒晉書﹑晉宣紀﹑晉書良吏傳。




胡奮



正元二年。諸葛誕傳。




賈充



晉書。




李熹



同上。




蜀置一人。




杜祺



呂乂傳




李福



延熙元年以前監軍領。




吴無考。




魏從事中郞四人,秩六百石,第六品,職參謀議(漢志)


。本二人,景元四年增置(晉紀 )





荀詵



彧傳。




王基



正始中。




鄭袤



太和中。晉書。




鄭沖



正始中。晉書。




阮籍



嘉平初。王粲傳注魏氏春秋﹑晉書。




李熹



嘉平中。晉書。世說作李喜。




武陔



同上。




鍾會



正元中。管記室事。




李允



正元中。晉書。




荀勖



正元中,由參軍轉。晉書。




山濤



晉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第七品,省錄眾事。




楊綜



曹爽傳注引世語﹑晉宣紀。




師纂



晉文紀。




蜀同。




李密



華陽國志




吴無。




魏參軍六人(通典分正行)


,第七品。




荀融



荀彧傳注荀氏家傳。




阮籍



正始中。王粲傳注同上。




楊偉



正始五年。曹爽傳。




辛敞



正始中。辛毗傳注。




賈充



嘉平末。晉書。




荀勖



正元中由廷尉正遷。晉書。




蜀同。員數無考。




來忠



咸熙末。敏傳。




吴無考。




魏記室(員數無考)


,第七品,主上章表報書記(漢志)





荀勖



正元中以從事中郞領。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西曹掾一人,比四百石,第七品,主府吏署用事(漢志)


。以下十曹皆司馬師為大將軍 時


置(宋志○太祖為大將軍時有屬滿寵。




蜀無考。




吴所置同。




沈珩



孫權傳。權為大將軍時,建安二十五年。




魏東曹掾一人,比四百石,第七品,主二千石長吏遷除事(漢 志)





蜀同。




楊戲



延熙初。




吴無考。




魏戶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主民戶﹑祠祀﹑農桑事(漢志)


< br>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倉曹掾一人,秩比三百石,第七品,主倉穀事(同上)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賊曹掾一人,秩比三百石,第七品,主盜賊事(同上)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金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主貨幣塩鐵事(漢志)


。< /p>




蜀無考。




吴無考。




魏水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所主無考)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兵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主兵事器械。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騎兵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


(唐六典:掌外府馬及雜畜。





蜀無考。




吴無考。




魏鎧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


(唐六典:掌戎杖器械。○案宋志,騎兵下尚缺一曹 ,


通典大將軍屬官有鎧曹,今取以補十曹之數。





蜀無考。




吴無考。




案:魏嘉平中高儁(高柔傳引晉諸公贊)﹑滿長武(滿寵傳注世語)﹑裴秀﹑王沈﹑荀勖 ﹑


王渾﹑盧欽


(晉書)



正元中華嶠


(晉書)


﹑孫佑


(晉書○荀勖傳)


俱為大將軍掾,


劉肇


(宋


禮志景初三年)為大將軍屬,皆未知何曹。




魏營軍都督一人,第七品(晉志)





刺姦都督一人,第七品(同上)





帳下都督一人,


第七品。

< p>
(晉志:


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


皆置此三官,


又置都督令史各一人。


曹爽傳注世語:爽妻劉出,謂帳下守督曰,卽 其證也。





成倅



甘露四年,紀注魏末傳。




嚴世



嘉平元年。晉宣紀。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舍人十餘人,第九品,主閣內事(南齊志)


。本四人(晉志)


,景元四年增置(宋志)





王羕



嘉平中。夏侯尚傳注世語。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太尉公一人,第一品。魚豢曰:太尉掌武事,古者兵獄官皆以尉為稱,尉,罻也,言兵獄


羅罻也,以兵獄羅罻姦非(初學記)


。延康元年初置,與司徒﹑司空為三公。


(本志﹑通典○


案:


黃初二年日食,

< p>
奏免太尉賈詡。


詔曰:


天地之災害,


罪在朕躬,


勿貶三公,


遂為永制。

< br>)


前後居是官者十一人。




賈詡



延康元年由大中大夫遷,黃初四年薨。




鍾繇



黃初四年由廷尉遷,七年轉太傅。




華歆



黃初七年由司徒遷,太和五年薨。




司馬懿



靑龍三年由大將軍遷,景初三年轉太傅。




滿寵



景初三年由征東將軍遷,正始三年薨。




蔣濟



正始三年由領軍將軍遷,嘉平元年薨。




王淩



嘉平元年由司空遷,假節鉞,三年謀立楚王彪,事敗,自殺。




司馬孚



嘉平三年由司空遷,甘露元年轉太傅。




高柔



甘露元年由司徒遷,景元四年薨。




鄧艾



景元五年由征西將軍遷,持節, 都督隴右諸軍如故。咸熙元年以罪免官。




王祥



咸熙元年由司空遷,加侍中。晉書。




蜀同。


章武三年追謚昭烈皇后,


丞相亮 上言,


請太尉吿宗廟。


不詳何人,


蓋置 而不常設。


(案


蜀志,惟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司徒除免卒得 書,丞相不常設,蓋以大司馬等為三公。



可考者一人。上官勝 ○唐書宰相世系表。




吴同。與司徒 ﹑司空為三公。


(吴志惟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除免卒得

< p>
書,


與魏制略同。



韋昭 辨釋名曰:


「公,


貢也。


才德兼於人,


人咸薦貢於王而用之也。


辨云:


公,猶 取正直無私而用之也,故曰公,字從八厶」


(北堂書鈔)


。建衡 三年置。前後居是官者


四人。




范愼



建衡三年由武昌督遷,鳳凰三年卒。




宏璆



天璽元年。國山碑有太尉璆,無氏。盧熊跋定作宏璆。




戴昌



晉書盛彥傳。




劉毅



隋書經籍志。




府屬




魏軍師一人,第五品。




裴潛



太和中。




蜀無。




吴無。




魏 長史二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本一人,魏末增置左右(晉書鄭默傳)





沐竝



魏略。




左鄭默



晉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司馬一人,千石,第六品,主兵。




陳珪



景初二年。晉書宣紀。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從事中郞二人,六百石,第六品,職參謀議。




王觀



靑龍中。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第七品,省錄眾事。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參軍二人(通典分正行)


,第七品。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列曹掾屬,員數無考。有掾鄧艾(靑龍中)﹑阮籍(正始中)﹑


[


]


王彧(王淩傳)﹑夏


侯湛﹑范 粲(俱晉書)


,屬朱誕(景初二年○宋書禮志)俱未知何曹。




蜀無考。




吴無考。




魏營軍都督一人,第七品。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刺姦都督一人,第七品。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帳下都督一人,第七品。




案晉書宣紀,有都督令史張靜,未知何都督下。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舍人四人,第九品,主閣內事。




勞精



王淩傳。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司徒公一人,第一品,主民事(漢志)


。魚豢曰:契為司徒,百姓和親,夔主賓客,遠 人


畢至。是其職也(藝文類聚○太平御覽)


。黃初元年改相國為 司徒(本志)


,與太尉﹑司空為


三公(通典)

< br>。居是官者十一人。




華歆



黃初元年由相國改官,七年轉太尉。




王朗



黃初七年由司空遷,太和二年薨。




董昭



太和四年以衞尉行司徒事,六年拜眞。靑龍四年薨。




陳矯



景初元年由尚書令遷,一月薨。




韓曁



景初二年由大中大夫遷,二月薨。




衞臻



景初二年由司空遷,正始九年遜位。




高柔



正始九年由司空遷,嘉平元年假 節行大將軍事(見晉書宣紀)


,甘露元年轉太尉。




鄭沖



甘露元年由司空遷,景元四年轉太保。




鍾會



景元 五年由鎭西將軍遷,持節,都督關中諸軍如故。咸熙元年謀反,誅。




何曾



咸熙元年由征北將軍遷,二年轉為晉國丞相。




司馬望



咸熙二年由驃騎將軍遷。




蜀同。章武元年置,居是官者一人。




許靖



章武元年由漢中王太傅遷,二年卒。




吴同。寶鼎三年置,居是官者三人。




丁固



寶鼎三年由左御史大夫遷,鳳凰二年卒。




■燮



天璽元年。國山碑有大司徒燮,無氏。




何植



天紀二年由牛渚都督遷。何夫人傳作大司徒。




府屬



< /p>


魏軍師一人,第五品。


(劉劭傳注文章敍錄有司徒軍謀吏杜摯,卽 軍師也。





蜀無。




吴無。




魏長史一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事。




沐竝



魏略。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司馬一人(通典)


,千石,第六品,主兵。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從事中郞二人,六百石,第六品,職參謀議。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第七品,省錄眾事。




程咸



何夔傳注引晉紀。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參軍二人(通典分正行)


,第七品。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西曹掾一人,比四百石,第七品,典選擧(同上)





王覽



晉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軍議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




董尋



景初元年紀注魏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諸曹掾,屬無考。有掾陳羣﹑司馬望(晉書)


,未知何曹。




案王朗傳注魏略儒宗傳序,正始中有詔議円丘,普延學士。是 時郞官及司徒領吏二萬餘人,


雖復分布,


見在京師者尚萬人。< /p>


又王粲傳桓威為司徒署吏,高柔傳有司徒吏解宏,


甘露三年


詔司徒署應餘等吏。










魏司空 公一人,


第一品,


掌水土事


(漢志)< /p>



魚豢曰:


「禹為司空,


披九山,


通九澤,


次九州。


使 各以其職來貢,地方五千里,至於荒服,是其職也。



(初學記 ○藝文類聚)建安十八年,


魏國初置御史大夫,黃初元年改為司空(本志)


,與太尉﹑司徒為三公(通典)


。居是官者十


八人。


(景初元年崔林為司空,封安陽亭侯。三公封列侯自此始。


)< /p>




華歆



建安二十二年由軍師為魏國御史大夫,延康元年轉相國。




王朗



延康 元年由大理遷御史大夫,黃初元年隨官改為司空,七年轉司徒。




陳羣



黃初七年由鎭軍大將軍遷,靑龍四年薨。




衞臻



景初元年由尚書左僕射遷,二年轉司徒。




崔林



景初二年由司隸校尉遷,正始五年薨。




趙儼



正始六年由驃騎將軍遷,六月薨。




高柔



正始六年由太常遷,九年轉司徒。




徐邈



正始九年由光祿大夫遷,辭不受拜。




王淩



正始九年由車騎將軍遷,嘉平元年轉太尉。




孫禮



嘉平元年由司隸校尉遷,二年薨。




司馬孚



嘉平三年由尚書令遷,是年轉太尉。




鄭沖



嘉平三年由光祿勳遷,甘露元年轉司徒。




盧毓



甘露元年由尚書左僕射遷,二年薨。




諸葛誕



甘露二年由征東大將軍遷,是年以不就徵,發兵反,誅。




王昶



甘露三年由驃騎將軍遷,四年薨。




王觀



景元元年尚書左僕射遷,是年薨。




王祥



景元元年由司隸校尉遷,咸熙元年轉太尉。




荀顗



咸熙元年由尚書僕射遷。




蜀無。




吴同。寶鼎三年置,居是官者三人。




孟仁



寶鼎三年由右御史大夫遷,建衡三年卒。




董朝



天璽元年。國山碑。




滕循



天紀二年由執金吾遷,未拜,轉鎭南將軍。




府屬



< /p>


魏軍師祭酒一人,


第五品。


建安三年太祖 為漢司空時置。


(案:


或稱軍祭酒,


或 稱軍謀祭酒,


皆避晉諱。





郭嘉





董昭





徐幹





陳琳





阮瑀





路粹



俱太祖時。




吴無。




魏軍師一人,第五品。建安三年太祖為漢司空時置,後因之。




荀攸








魏長史一人,千石,第六品,署諸曹軍事。太祖時置,後因之。




劉岱



武紀。




沐竝



正始中。魏略。




吴無考。




魏司馬一人(通典)


,千石,第六品,主兵。太祖時置,後因之。




夏侯尚



本傳稱軍司馬。




吴無考。




魏從事中郞二人(通典)


,千石,第六品,職參謀議。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第七品,省錄眾事。太祖時置,後因之。




劉放





趙儼



並太祖時。




吴無考。




魏參軍二人(通典分正行)


,第七品。太祖時置,後因之。




華歆





王朗





曹純



仁傳以議郞。




賈詡





魯芝



晉書良吏傳,王朗時。




吴無考。




魏西曹掾一人,比四百石,屬一人,二百石,第七品,典選擧。太祖時置,後因之。




掾陳羣





屬陳羣





梁習





令史



梁習





王思



習傳。




吴無考。




魏東曹掾一人,比四百石,第七品,典選擧(毛玠傳)


。太祖時 置,後因之。




毛玠





吴無考。




魏戶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主田戶﹑祠祀﹑農桑。太祖時置,後因之。




田疇





吴無考。




魏倉曹掾一人,比三百石,第七品,主倉穀。太祖時置,後因之。




劉曄





阮瑀





吴無考。




魏諸曹掾,


屬無考。


案太祖時有軍謀掾 孫禮﹑東閤祭酒邴原﹑刺姦主簿溫恢


(孫禮傳)


﹑司

< p>
直杜幾﹑門下督陳琳﹑徐宣。受禪以後置否,無考。又太祖時掾田豫(孫資別傳)﹑王修﹑


邴原﹑邢顒﹑掾屬司馬朗﹑衞覬﹑陳矯﹑國淵﹑徐宣﹑趙儼﹑徐幹﹑徐奕﹑張紘(吴志本


傳)


,未知何曹。王朗時掾鄭袤﹑許允﹑魯芝(俱晉書)﹑王基,陳羣時 掾傅嘏,亦但云司


空掾。太祖時又有記室劉放﹑路粹﹑陳琳﹑阮瑀,後時置否,無考。< /p>







魏儀同三司,無員,魏加官,景初三年初置。加是官者皆以本 官開府。


(晉志:魏以黃權為


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 名起于此。


)可考者八人。




黃權



景初三年以車騎將軍加。




劉放



正始元年以中書監﹑左光祿大夫加。




孫資



正始元年以中書令﹑右光祿大夫加。




王淩



正始二年以車騎將軍加。




郭淮



嘉平二年以車騎將軍加。




王昶



嘉平二年以征南大將軍加。




諸葛誕



正元二年以鎭南大將軍加。




孫壹



甘露二年以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加。




蜀無。




吴無。




魏 特進,無員,魏加官。諸侯功德優異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漢志)


。言以


功德特進見也(藝文類聚引齊職儀)


。諸官加特進者,從本官供 給,特進但為班位而已,不


別有吏卒車服(宋志)


。可考者十五 人。




楊秋



黃初中。武紀注引魏書。




鮮于輔



黃初元年以虎牙將軍加。公孫瓚傳。




閻柔



黃初元年以渡遼將軍加。同上。




臧霸



黃初初以執金吾加。




曹洪



黃初中以驃騎將軍加,太和中再以列侯拜。




郭表



太和四年以昭德將軍加。




毛嘉



太和末以光祿大夫加。




張郃



太和中以左將軍加。




劉放



正始七年以列侯加。




孫資



正始七年以列侯加。




衞臻



正始九年以司徒遜位加,秩加三司。




王夔



嘉平六年以光祿大夫加。




張緝



嘉平七年以光祿大夫加。




卞隆



正元中以光祿大夫加。




甄像



以駙馬都尉加。太平寰宇記祁州下。




蜀同。可考者二人。




向朗



建興末以顯明亭侯加。




鐔承



以太常加。華陽志。




吴無。




魏 光祿大夫,無員,比二千石,第三品。職掌言誥,毗亮論道,獻可替否,贊揚德化(百官


表注)


。諸公吿老,皆家拜此位,及在朝顯職,復用加之。


(通 典○又云:先掌弔問,魏氏以


來,轉復優重,不復以為使命之官。


)位次三公(本志)


。靑龍中分置左右,後還復舊。可考


者二 十三人。


(案:漢屬光祿勳,魏時位次三公,則不當復屬。今依晉志,分列特進之後。< /p>





楊彪



黃初四年以漢太尉拜,秩中二千 石,位次三公。文紀注引續漢書。




董昭



黃初五年。




徐宣



太和中以尚書左僕射加。




衞臻



太和中以尚書右僕射加。




毛嘉



太和中由奉車都尉遷。




陳矯



靑龍中由尚書令加。




常林



靑龍中以太常拜。




劉放



靑龍中以中書監加,正始元年加左光祿大夫,金印紫綬。




孫資



靑龍中以中書令加。正始元年加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




裴潛



正始初。




徐邈



正始九年。




張緝



嘉平中以后父東莞太守徵拜。夏侯尚傳。




王夔



嘉平六年紀。




盧毓



嘉平中以尚書僕射加。




孫邕



嘉平六年紀注。論語疏序。




卞隆



正元初以后父拜。




韋誕



劉劭傳。




陳泰



正元初以右僕射加。




王觀



正元三年以尚書加。




鄭袤



景元初。鄭渾傳注晉陽秋﹑晉書。




裴秀



咸熙中以尚書加右光祿大夫﹑開 府。裴潛傳注文章敍錄﹑晉書本傳。




武周



胡質傳注引虞預晉書。




何楨



晉書何充傳。




蜀同。可考者二人。




來敏



延熙初。




譙周



景耀中。




吴同。可考者三人。




周奕



永安四年傳。




石偉



同上。




紀陟



甘露元年傳。



魏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第三品。掌禮儀祭祀,及行事,掌贊天子,大射﹑養老﹑大喪,

< br>皆奏其禮儀。每月朔晦,察行陵廟,幷選試博士,察其能否(漢志○唐六典)


。建 安二十一


年,魏國初置奉常(武紀注魏書○劉淵林魏都賦注)


。 黃初元年改為太常(本志)


。可考者二


十三人。


(通典:魏九卿秩次與漢同。○册府元龜:魏九卿並與漢同。





奉常



涼茂



文帝紀注魏書。




王修



同上。




王朗





太常



邢貞



黃初二年。




邢顒



黃初四年。




董昭



黃初五年轉光祿大夫。




桓階



黃初中。正始四年詔。




韓曁



黃初七年至太和中,在官八年。 太和三年行太傅事,見晉書禮志。




趙咨



黃初中。司馬朗傳。




和洽



靑龍三年。明紀注獻帝傳。




常林



景初二年至正始初。




王肅



正始六年,旬日遷司空。




夏侯玄



嘉平六年。




任晏



嘉平六年。紀注惟云臣晏。晉書 任愷傳:愷父昊,魏太常。錢少詹大昕考異謂:昊卽晏字之


譌。




王祥



正元中。晉書。




陳泰



甘露五年。本傳注干寶晉紀。本 志﹑魏氏春秋皆作尚書僕射。疑是年暫領是官。






景元五年。蜀後主傳,無姓。




諸葛緒



咸熙末。晉書皇后傳。




夏侯和



淵傳注世語。




羊耽



辛毗傳注世語﹑晉書羊琇傳。




鄭袤



晉書本傳﹑庾峻傳。




傅嘏



晉書傅祗傳﹑隋志。




蜀同。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時置,後因之。可考者五人。




賴恭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傳。




王謀



建興初代恭。輔臣贊注。




杜瓊



建興中由大鴻臚遷。




鐔承



建熙中。孟光傳。




張峻



景耀六年。後主傳注王隱蜀記。



< /p>


吴同。建安二十五年,權為吴王,置奉常。黃武四年改為太常(顧雍傳)

< br>。可考者十三人。




顧雍



建安末由大理遷奉常。黃武四年隨官改為太常,是年轉丞相。




陳化



黃武四年代雍,兼尚書令。孫權傳注吴書。




張弥



嘉禾二年傳。




藩濬



嘉禾中由少府遷,假節,赤烏二年卒。




顧譚



赤烏六年。




傅常



赤烏七年使持節。陸遜傳。




滕胤



太元元年由會稽太守遷。




全尚



太平三年代胤。




濮陽興



永安元年。




姚信



寶鼎二年傳。




周處



天璽元年傳。




張夔



天紀四年傳。




徐整



隋書經籍志。



魏丞一人(通典○六典)


,比千石,第七品,掌行禮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通典)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主簿一人(通典)


,第八品,省錄眾事。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博士四人(通典)


,比六百石。掌引導乘輿,王公已下應追謚者議定之。文帝初置。< /p>


(晉志


○案:魏制以五經博士為太學博士,而別復創置太常博士。 案晉志﹑通典可見。





張華



晉書。




蜀無。




吴無。




魏 協律都尉一人(晉志○通典)


,第六品。掌擧麾節樂,調和律呂,監試樂人典課。太祖定


荊州,得杜夔,始置是官(通典)





杜夔





蜀無。




吴無。




魏 太學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第五品,以博士之聡明有威重者為之,掌國子學。


(漢表○


官品亦名國子祭酒。





蜀無考。




吴所置同。




韋曜




< /p>


魏太學博士十九人(晉宋志)


,比六百石,第五品。掌以五經教諸 子弟(通典)


,易施﹑孟﹑


梁丘﹑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 詩魯﹑齊﹑韓,禮大﹑小戴,公羊嚴﹑顏。


(後漢志凡


十四博士 。


)黃初五年,又置春秋穀梁博士(本志)及王朗易傳﹑王肅尚書﹑詩﹑論語﹑三


禮﹑左氏解並列學官(王朗傳)


。黃初五年四月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 法(文紀)


。募學者好


誦太學為門人,滿三年通一經者稱弟子。


(北堂書鈔引摯虞決疑要注○又晉書嵆康傳:康將


刑東市,太學 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太和四年,詔郞吏中學通一經才任牧守者,博士課試,擢


其高第者亟 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明紀○建安十九年注獻帝起居注,魏遣博


士侍送貴人。則此官蓋隨奉常設也。又杜恕傳注魏略樂詳傳:黃初中,太學初立,有博士十


餘人。此則十九人之數,蓋又後時增置者也。





鹿優



文帝集答臨淄侯詔。




韓益



同上。




蘇林



黃初中。文紀注﹑劉劭傳注魏略。




董巴



文紀注。




邯鄲淳



黃初二年。王粲傳注魏略。




樂詳



黃初二年。杜恕傳注魏略。宋禮志詳作祥。




高堂隆



太和初。




卑湛



太和中。張郃傳。




趙怡



太和中。宋書禮志。




馬均



明紀,宋書禮志均作鈞。




傅祗



景初二年。崔林傳。




秦靜



景初中。高堂隆傳。




■範



嘉平六年紀注魏書,無氏。




庾峻



嘉平六年紀注魏書,甘露元年紀晉書。




淳于俊



甘露元年紀。易博士。




馬照



同上。




管邈



管寧傳。




孫該



劉劭傳注文章敍錄。




劉毅



晉書鄭袤傳。




程咸



同上。




劉寔



同上。




鄒湛



晉書。




宋鈞



晉書徐苗傳。隋書經籍志作均。




杜希



宋書禮志。




張揖



隋書經籍志﹑顏師古漢書敍例。




張融



同上。




周元明



詩中谷正義引陸璣草木蟲魚疏。




蜀惟曰博士,先主定蜀時置,員數無考。




許慈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傳。




胡潛



許慈傳:與慈並為學士。則亦博士也。




許勳



同上。




尹宗



尹默傳。




吴惟曰博士,


員數無考。


永安元年詔:


[



]


案古置學官,

< br>立五經博士,


核取應選,


加其寵祿。

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學者,各令就業。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




盛沖



永安五年傳。



魏太史令一人,六百石,第六品,掌天時星暦。凡歲將終,奏新年暦,凡國祭祀嫁娶之事,

< br>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漢志○又有待詔三十七人,見 漢志。員


吏有監候郞二十人,侯部吏十五人,掌候天文。見册府元龜。案高堂隆傳注魏略 ,有太史待


詔駱祿,又周宣傳為中郞屬太史,卽是。





王昱



延康元年。宋書符瑞志。




許芝



黃初四年。諸葛亮傳注。




高堂隆



黃初中以侍中領。




蜀所置同。


(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見,大赦改年。則有此官可知。○晉書律暦 志:劉氏在


蜀,仍漢四分暦。





吴所置同。


(晉書律暦志:中書令闞 澤受劉洪乾象法於東萊徐岳,又加解注。中常侍王蕃以


洪術精妙,用推渾天之理,以制儀 象及論,故孫氏用乾象暦至吴亡。○又有太史郞陳苗,見


陸凱傳○趙達見本傳。





吴範



黃武中以騎都尉領。




韋曜



建興元年。




魏丞一人,二百石,第八品。




許芝



文紀注。




韓翊



黃初中。晉宋書暦志。




蜀無考。




吴所置同。




公孫滕



趙達傳。




魏靈臺丞一人(晉宋志)


,二百石,第八品,主候望(册府元龜)﹑頒暦(六典)





馬訓



曹爽傳注世語。




蜀無考。




吴無考。




魏太廟令一人,


六百石,


第七品,


守廟 ,


掌案行埽除。


(漢志○案:


黃初四年 有司奏立二廟,


太皇帝大長秋與文帝高祖處士共一廟,特立武帝廟,百世不毀,並在鄴。 太和三年,洛京廟


成,


使太常韓曁﹑宗正曹恪迎高皇帝﹑太皇帝 ﹑武帝﹑文帝神主于鄴。


十二月乙丑至,


奉安

< br>神主于廟,一廟四室。景初元年,有司始更奏定七廟,於太祖廟北為二祧,其左為文帝廟,


號高祖,


其右擬明帝廟,


號曰烈祖,

< br>為昭穆祧,


三祖之廟,


萬世不毀。


其餘四廟,


親盡迭遷。


文帝﹑甄后別立寢廟,明帝又別立平原 主廟。皆見本志及晉書禮志中。





蜀志高廟令一人


(華陽國志)



(章武元年四月立宗廟,


祫祭高皇帝以下。



昭烈帝廟令一人,


秩次同。


(案:北地 王諶哭於昭烈之廟。據此則當別立廟令,如世祖廟令之于後漢也。




吴同。


(吴志五鳳二年十二月 作太廟。太平元年傳注吴暦又曰:正月為鍾立廟,稱太祖廟。


孫晧追尊父和為文皇帝。< /p>


有司奏言宜立廟京邑,


寶鼎二年使守大匠薛翊營立寢堂,


號曰清廟。


則亦宜有太廟令也。





魏齋郞,


(宋志二十四 人○魏無考。


)第八品(官品)





行夜督郞,


(官品○員數無考。


)第九品。










魏太祝 令一人(通典○册府元龜祝誤作祀)


,六百石,第七品。凡國祭祀,掌讀祝及迎送神


(漢志)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丞一人,第九品,掌祝小神事。










魏太樂 令一人(宋志○通典)


,六百石,第七品。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


陳序。


(漢志○曹爽傳:擅取太樂樂器。





杜夔



黃初中。




蜀無考。




吴無考。




魏丞一人(六典○通典)


,第九品。




邵登



杜夔傳。




張泰



同上。




桑馥



同上 。宋書樂志:杜夔創定雅樂,時有鄧靜﹑尹商善訓雅樂,哥師尹胡﹑舞師馮肅﹑服養,


夔 悉總領之。晉志同。










魏每陵 園邑令一人,


(諸書不載,案漢書獻帝紀,靑龍二年葬于禪陵,置園邑令丞。則魏諸


陵可知。是武帝高陵﹑文帝首陽陵﹑明帝高平陵﹑文德甄皇后朝陽陵與禪陵,凡五也。


)六


百石,第七品。掌守陵園,案行埽除(漢志)




蜀同。昭烈帝葬惠陵,後主 敬哀皇后葬南陵,皆應如漢制置令丞。



吴同。


(孫晧卽阼,追尊父和為文皇帝,改葬明陵。置園邑二百家,令丞奉守。據此 則諸陵


可知。是孫權蔣陵﹑孫休定陵與明陵,凡三也。





魏丞一人(六典)


,第九品。










右屬太常。




魏光祿勳卿一人,中二千石,第三品。掌宿衞宮殿門戶(漢志)


,朝會則皆禁止(通典 )


,及


主諸郞之在殿中侍衞者(初學記引齊職儀)


。建安十八年,魏國初置郞中令(魏都賦注)


,黃


初 元年改為光祿勳。


(本志○案武紀,建安十八年始置六卿,蓋有郞中令﹑太僕﹑大理﹑大


農﹑少府﹑中尉凡六,


其奉常﹑衞尉﹑大鴻臚﹑宗正皆二十一年 始置,


延康元年紀注卽有九


卿矣。


)可 考者十五人。


(管寧傳:太和三年徵光祿勳,不就,不在此數。





郞中令



袁渙





王修





路粹



隋書經籍志。




光祿勳



和洽



建安末至黃初初,隨官改為光祿勳。




常林



太和元年。




崔林



太和中。




高堂隆



景初中。




繆襲



正始初。劉劭傳。




盧毓



正始中。




王肅



嘉平初。




鄭袤



正元初。晉書。




衞烈



咸熙中。衞臻傳。




袁奧



袁渙傳注袁氏世紀。




鄭沖



晉書。




劉劭



隋書經籍志。



蜀同。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時置,後因之。可考者五人。




黃權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傳。




王柱



華陽國志。




李嚴



建興六年以中都護加。




向朗



建興中。




裴儁



延熙中。




吴同。初亦曰郞中令,權稱尊號,改為光祿勳(劉繇傳)


。可考者五人。




郞中令



陳化



黃武四年傳注。




光祿勳



劉基



黃武初為郞中令,後隨官改為光祿勳。




石偉



永安元年傳注楚國先賢傳




孟宗



太平元年。見孫綝傳。永安五年傳轉左御史大夫。




薛瑩



天紀四年傳。




魏丞一人(六典)


,比千石,第七品。










魏五官 中郞將一人,比二千石,第四品,主五官郞(漢志)


。漢建安十六年文帝為五官中郞


將時副丞相置,官屬有長史涼茂﹑邴原﹑吴質(魏略)


,文學徐幹﹑ 應瑒(王粲傳)﹑劉廙


﹑蘇林(劉劭傳)﹑夏侯尚,司馬趙戩(蜀志注魏書)

< p>
,門下賊曹盧毓﹑郭淮,功曹常林。


踐阼以後不置。




劉類



梁習傳注魏略,由弘農太守遷。




嚴幹



魏略。




蜀同。




五梁



杜微傳。




吴同。




濮陽興



赤烏中。




刁元



太平元年傳。




宏璆



甘露元年傳。




丁忠



寶鼎元年傳。




薛珝



薛綜傳。




夏方



晉書孝友傳。




魏司馬一人,第八品(官品)











魏中郞 比六百石,侍郞比四百石,郞中比三百石,皆第八品,無員。主更直,執戟宿衞諸殿


門, 出充車騎(漢志)


。中郞可考者九人,郞中可考者二十五人,皆未知何署,附列於此。< /p>


(案:


初學記﹑通典皆云魏晉以來無三署郞,

而本書有中郞﹑郞中,官品復載之,


則不應無


三署郞也。或 自晉以來始無之耳。





中郞



棧潛



文紀注。




鄧颺



曹桑傳注魏略。




黃休



黃初中。晉書刑法志。




荀詵



同上。




荀顗



正始初。晉書。




郭修



嘉平五年詔。




姜維



以中郞參天水軍事。




司馬進



晉書譙剛王傳。




司馬斌



晉書西河繆王傳。




郞中



陳肅



呂布傳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