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模拟试题

温柔似野鬼°
643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3: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无法)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关于高层建筑考虑风荷载的概念,下列何项正确?



[A]


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是主要荷载,其基本风压值



w


0


的采用与多层建筑相同,按



30


年一遇的最大



10


分钟平均风压来确定;



[B]


高层建筑的风振系数,与建筑物的刚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刚度越大,建筑



物的风振影响就越大;



[C]


高层建筑计算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时,都要考 虑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D]


所有的高层建筑,都要考虑风振系数大于



1.0


的风振影响。



2.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 进行补充计算?



[1]


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2]


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



[3]


高柔的高层建筑;



[4]


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A]


[2]


[4]




[C]


[1]


[2]




[A]


40


m




[C]


80


m




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A]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 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B]


竖向 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C]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 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



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D]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5.


关于



D



值法与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D



值法与反弯点法物理意义没有区别,都是以柱抗剪刚度比值来分配楼层剪力的;



[B]


D



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则假定楼层梁刚度



为无穷大,楼层柱反弯点在柱中点;



[C]


D



值法和反弯点法中,柱的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梁的约束影响,反弯点法取柱



中点为反弯点位置,而



D



值法中,柱的反弯点位置则需通过计算来确定;



[D]


D



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的约束影响,而反弯点法中,柱的抗剪刚



度则没有考虑楼层梁的约束影响。


[B]


[1]


[3]




[D]


[3]


[4]




[B]


60


m




[D]


100


m




3.


抗震设计时,超过多少高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风荷载效应 与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4.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



6.




D



值法分析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 作用下的内力时,对除底层柱外的其余各层梁、



柱节点的转角所作的假定,应为下列何项所述?



[A]


所有各层梁、柱节点的转角均为



0




[B]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相等,且同层各柱上下节点转角也相等;



[C]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不相等,且同层各柱上节点转角或 下节点转角分别也不相等;



[D]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不相等,但同层各柱上节点转角或下节点转角分别相等。



7.


有一片联肢剪力墙,计算得到其整体系数


α



=


11.5



I



A



I





Z



,要初步计算其截面配



筋,在下列方法中选择哪一个较好?



[A]


整体小开口方法;



[C]


连续化方法;



8.


联肢剪力墙中连梁的主要作用为:



[A]


连接墙肢,把水平荷载从一墙肢传递到另一墙肢;



[B]


连接墙肢,把竖向荷载从一墙肢传递到另一墙肢;



[C]


连接墙肢,起整体作用;



[D]


洞口上方连梁起构造作用。



9.


在原框架结构中增加了若干榀剪力墙后,此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A]


整个结构更安全;



[B]


下部楼层中的原框架有可能不安全;



[C]


上部楼层中的原框架有可能不安全;



[D]


整个结构均不安全。



10.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钢筋加强为:



[1]


剪力墙底层及顶层;



[2]


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且加强范围还不能小于



H



/8




也不能小于底层层高;



[3]


楼电梯间墙和现浇山墙;



[4]


内纵墙端开间;



[5]


内横墙端开间。



[A]


[1]


[2]


[3]


[4]


[5]




[C]


[1]


[2]


[3]


[4]




[B]


[1]


[2]


[3]


[5]




[D]


[1]


[3]


[4]


[5]




[B]


带刚域框架方法;



[D]


程序计算;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什么是地震作用?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2.


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3.


设计延性框架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4.


限制结构侧向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设计延性联肢墙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三、公式推导题(共



25


分,其中第



1




12


分,第



2




13


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