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全参数设置

绝世美人儿
500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3: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最牛房产证)


实用标准文档



SATWE


参数设置




一:总信息



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


:一般为缺省。若地震作用 最大的方向大于


15


度则回填。



2


、混凝土容重(


KN/m3



:砖混结构


25 KN/m3

,框架结构


26KN/m3



< /p>


3


、刚才容重(


KN/m3



:一般情况下为


78.0 KN/m3


(缺省值)



< p>
4



裙房层数:


程序不能 自动识别裙房层数,


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


(包括地




下室)



例如:地下室


3


层,地上裙房


4


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


7




5

< br>、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


PMCAD


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 号填写,例如:地下室


3


层,转换层位于地上

< br>2


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


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


-


嵌固端所在


层号


+1


) 进行判断,是否为


3


层或


3

< p>
层以上转换。



6


、嵌固 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


1


,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


+1





7


、地下室层数: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m


:一般为缺省值


1



< p>
9


、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


SATWE

< p>
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如需将转





< br>换层


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 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


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



调整信息





指定薄弱层号



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 一


致的。



10


、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在进行结构内力分


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


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一般情况不选取,


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 义了弹性板


3



6

情况。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


无意义。



12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 省勾选。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


、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


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


、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 板边界变形协


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15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 数,程序强制为



出口



,即只把墙


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 节点,使得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


分析结果更符合剪力墙的实际。



16


、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 br>


17


、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18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1


)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


)模拟施工加载


1


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 型应用与各种类型


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


)按模拟施工


2


: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


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4


)模拟施工加载


3


: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 程,故此建议一般


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


3


;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


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


3

< p>




19



风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 /p>


SATWE


缺省的


水平风荷载



即可,


如需考虑更细 致的


风荷载,则可通过



特殊风荷载< /p>



实现。



20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



计算水 平地震作用



,抗规


5.1.6


条规定,


6


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


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 br>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



不计算地震作用

< br>”


的同时,


仍要在


< p>
地震信息



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 施的要求。此时,



地震信息



页除抗震等级


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 /p>


21


、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



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 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


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


类建筑和


A


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22


、特征值求解方式:仅在选择了



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


”< /p>


时,菜允许选择



特征值求解方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整体求解:只做一次特征值分析。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独立求解:做两次特征值分析。



23




规定水平力< /p>



的确定方式:一般选择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二:风荷载信息:



1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2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


D.4

中附表


D.4


给出的


50


年一遇的


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


0.3KN/m 2


。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


60m


的高 层建筑可按


100


年一遇的风压制


采用 ;对于高度不超过


60m


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 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


际情况确定。



3



X


向结构基本周期


(秒)



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


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



4



Y


向结构基本周期


(秒)



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

< br>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



5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0.05


,有填充墙钢 结构


0.02


,无填充墙


钢结构


0.01




6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程序缺省值为


1.0


,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


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用。



7< /p>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KN/m2



:缺省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取值相同。一般可取


100


年一遇


的风压。



8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


(< /p>


%




按照高规 要求,


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


0.01~0.02< /p>



程序缺省取


0.02

< br>。



9


、顺风向风振:对于基本 自振周期


T1


大于


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


对于高度大于


30m


且高宽比大于


1.5


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0


、横风向风振:目前暂不起作用。



11


、扭转风振:一般考虑。



12


、水平风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


< /p>


13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



14


、特殊风体型系数:为灰色,无法修改。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三:地震信息



1

、结构规则信息:该参数在程序内不起作用。



2


、设防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


A




3


、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


A




4


、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规》


4.1.6




5


、砼框架抗 震等级:按《抗规》


6.1.2


填写。



6


、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抗规》


6. 1.2


填写。



7

、钢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


6.1.2


填写。



8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一般为不改变 ,学校提高一级。



9


、中震(或大震 )设计:一般为不考虑。



10


、按主 震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


5.2.3


条计算的地震 效应没有符号,


SATWE


原有的符


号 确定规则是每个内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绝对值最大者的符号,


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 下个别构


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可勾选。



11


、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选择后程序 将增加计算


4


个地震工


况,即每层的质 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便宜


5%


的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看 此工况下的值,计算


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高层都选取。< /p>



12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超过


1.2


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

< p>










位移比不超过


1.2


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3



X


(< /p>


Y


)向相对偶然偏心:勾选了



考虑偶然偏心



后,允许用户修改


X



Y


向的相对偶然偏心只 ,


一般取缺省值为


0.05




14


、计算振型个数:一般最少取

< p>
3


且为


3


的倍数。当考虑 扭转藕联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


9


。对于

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


12


。衡量指标是:有效质量系数< /p>


≥90%




1 5


、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情况下取缺省值


0 .5




16


、周期折减系数:对于框架结构可取


0.6~0.7


;对于框架


-


剪力墙结构可取


0.7~0.8


;框架


-


核心筒结构


可取


0.8~0.9


;剪力墙结构可取


0.8~1.0




17

< p>
、结构的阻尼比(


%



: 一般混凝土结构取


0.05


,钢结构取


0.02


,混合结构在二者之间取值。程序


缺省值为

< p>
0.05




18


、特征周期


Tg


(秒)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19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程序地震作用的计算,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


改。



多遇及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



0.12






< p>
0.16



0.24


)< /p>






0.32


罕遇






--





0.50



0.72







0.90


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0.30g

< br>的地区。



20


、用于


12


层一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



结构所在地区





场地类






设计地震分组


等参数控制,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



21


、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用于竖向地震作用的 计算。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2

< br>、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自动取该


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



23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


相应角度


(度)



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离主 轴大于


15


度时,


在此需要填写此角度 ,


作为附加地震计算的角度,


(逆时针为正,

< br>顺时针为负)



SATWE


参数 中增加




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



与填写



水 平与整体坐标夹角



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 /p>


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震 力方向。


一般应尽量调整结构使角度不超标。






《抗规 》


5.1.1


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 于


15


度时,应分别计算个抗


侧力构件 的水平地震作用。






主要是针对



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



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 ,还要补充计算的方


向角数。相应角度:就是除


0



90


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


向附加地震数



相同,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

0


度和


90


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 该角度


是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你是正 方向为正。





四:活荷信息



1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一般为折减。



2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一般为不折减。



3

< p>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最高层号:多层应取全部楼层,高层宜取全部楼层。



4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时取


1.0


,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时



1.1




5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对于《荷载规范》表


5.1.1


中第


1



1


)项功能(如住宅、办公等)


的建筑,其


SA TWE


所列的折减系数不需修改,但是对于《荷载规范》表


5. 1.1


中其他项功能(如教学


楼、商场、书店、食堂等)的建筑 ,其


SATWE


所列的折减系数需按照《荷载规范》第


4.1.2


条第


2


项< /p>


修改。



《荷载规范》

< br>5.1.2


: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


5 .1.1


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



折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计楼面梁时:









1


)第


1



1

< br>)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


25m2


时,应取

< p>
0.9










2


)第


1



2

< br>)


~7


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


50m2


时,应取


0.9


< p>








3


)第


8


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


0.8


,对单向板















楼盖的主梁应取


0.6


,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


0.8


< br>








4


)第


9~13


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1


)第


1



1

< br>)项应按表


5.1.2


规定采用;









2


)第


1



2



~7


项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


)第


8


项的客车,对但向板楼盖应取

< br>0.5


,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



盖应取


0.8










4


)第


9~13


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




5.1.2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层数






1





2~3





4~5





6~8





9~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


文案大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