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萌到你眼炸
598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3: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我曾爱你执迷不悔)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题型:


【理解性默写】


【选择题】


【简答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



一、峨眉山月歌< /p>


/


李白








二、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 br>







一、


《峨眉山月歌》李白



【原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 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


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 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三、行军九日思长 安故园


/


岑参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


/


李益



1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 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


、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







A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


倒置句末。秋高气 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


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



月只< /p>


“半轮”



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


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 /p>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


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


可谓空灵入妙。



D


、“峨眉 山月”、


“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


“向


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2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 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2


、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


行见月,


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


于是只能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了。末句“思 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


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br>


C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歌处处写景,;除“思君 ”二字,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 情的触媒。



D


、诗歌中,山月与人万 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


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 br>


3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p>








A


、诗中连用四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峨眉山、平羌江、渝州、三


峡。构思精巧,连用四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B



“入”


“流”


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


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



C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 友之情,令人陶醉。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


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D


、本 诗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


(


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赏析简答题:



1、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 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


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用 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 “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


的一种动中之景?)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 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



二、赏析选择题:



1


、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









A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


倒置句末。秋高气 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


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



月只< /p>


“半轮”



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


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 /p>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


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


可谓空灵入妙。



D


、“峨眉 山月”、


“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


“向


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解析】


C


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 的景象错误。


是作者月下乘船是见到的景象。


< p>
2


、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


行见月,


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


于是只能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了。末句“思 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


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br>


C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歌处处写景,;除“思君 ”二字,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 情的触媒。



D


、诗歌中,山月与人万 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


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 br>


【解析】


C


除“思君”二字,没有更多的抒情。错误。



3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


、诗中连用四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峨眉山、平羌江、渝州、三


峡。构思精巧,连用四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B



“入”


“流”


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


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



C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 友之情,令人陶醉。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


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D


、本 诗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


(


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A


诗中连 用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三、赏析简答题:



1、选择一个角度 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答:选择一 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答:


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

< br>用不了多久,


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 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



诗人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 p>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

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 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


清朗秀美的意境。


< /p>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 在平


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 p>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

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


“入” 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去。不仅写出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 /p>


6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 明。



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 导物。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 /p>


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原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 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 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


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


两 句是:



2



《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p>


,


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


两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 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


从一个侧面表现“ 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诗的最 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

< br>运的衰落。



C.


诗的前 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 p>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 ”的感


慨。



2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p>


、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


、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 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


怆。



C


、“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 朝衰落的感概。



D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概。



3


、下列对《江南逢李龟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既写 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侧面表


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 运的衰落。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 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D.< /p>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 br>


三、赏析简答题:



1


、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br>










































































3


、“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 作用?











































































4


、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5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


两 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br>2



《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


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


两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二、赏析选择题:



1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

< br>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诗的最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 王朝国


运的衰落。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 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


慨。



【解析】



C


后两句直抒胸臆,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非直抒胸臆,对照


反衬手法。

< p>


2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