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巡山小妖精
504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3: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王一淼)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 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 注目两分钟。




< br>●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 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 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 /p>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 br>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


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


16


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p>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


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孩子讲话,美国 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


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 婉转地说:



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


不高兴了。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 孩子,而是说:



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

< br>不会这样做了。



如果孩子要换衣服,

< br>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



穿上这件白的。



而是以


商量的口气说:



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



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


子外出串门时,


如果主 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


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


提前


替孩子回答



他不吃





他不要



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


概满足,


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


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


说明。


比如,


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


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


西,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


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少中


国家长喜欢



人前教子



,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 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


< p>
鲸鱼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 年内横渡两次


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


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 外,还要忍饥挨饿。


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


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 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


天 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


开设体育课中,


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


在寒冷的冬天砸开 冰,


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


游泳。


俄罗 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


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


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 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


如下:孩子在


6


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


6


——


10< /p>


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


西。

< br>10


——


14


岁,要剪草坪上的 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14


——

< br>16


岁,要洗汽


车,整理花园。


16


——


18


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 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英国: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失败的时 候。


如果


孩子还小,


中国家长们就会一 笑了之,


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


或者干脆让孩子


放弃。




英国家长却 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


10


岁,这个小男孩


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


修理家里的水管、

电器,


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


头头是道。

在中国,


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


第一次做事,是在

< p>
2


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


查理抱到洗碗池上。


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


这是在洗碗,


同时也等于


是在洗澡,


衣服裤子全都湿了,


碗不但没有洗干净,


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p>





克没 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


地,


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


油污涂了满身,


凉水粘 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


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直到这时,麦克


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


,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 水池


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


克又 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


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


“要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面对失败,


一次次改正错误 ,


直到成功,


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

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 就被家长


送去学开船,


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


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


猫头的工作


就是用抹布、 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


11


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 天


干上


6


个小时,

整整干了一个暑假,


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


因为在她 的观


念里,


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


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


问他原因,


他自豪地说:“ 我每周四上午


5


点到


7


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


14


块钱!


”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


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


“你


可以只给他


12

< br>块,


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


”谁知,


他却不以为然地说:


“为


什么?我可以挣


14


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


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


让孩子到浅滩擦船,

< p>
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


为了挣


14


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


们认为培养 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



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


他们从小被教育:


身上 不舒服可以告诉


家长去看医生,


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 ,


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


一色穿裙装校服,小 男生则穿短裤西装。


即使是星期天,


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 ,


他们


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


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


有能


力, 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


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


不知道 教育孩子是不


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


利娅 是以色列人,


因老公在美国工


作,


她也 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


那天,


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 回到家。


利娅就问拉米尔:


“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 头。


“那么,


你都问了些


什么呢?”利 娅继续问。


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


为什么树叶有 红


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


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

事?”我好奇地问利娅。


“提问啊,


”利娅笑眯眯地说,< /p>


“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


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 。原来,每个犹太


人在很小的时候,


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


利娅小时候,


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


人十 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


利娅说,“几 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 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


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


自己所 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


甚广的故事。


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房子失火,

你会带什么


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 一种无形、无色、


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

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


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 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


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p>





美国人管教孩子的实例




美国人管教孩子,



放任自流

< br>


一词会立即蹦到你的


脑子里。




我们刚认识阿莱希欧博士一家时他们才有第一个孩子,名字 叫泽


克。后来跟阿莱希欧博士一家熟了,我们大家都用阿莱希欧博士的呢称



海琳



称呼她。


那天我们在学校的冰球馆看打冰球,


正好同他们一家坐在一起。


当时泽


克才一岁多,金发碧眼,像个小金丝猴。冰球馆里的温度很低,一进到 馆内,妻


子就忙不迭地让矿矿穿上早准备好的长袖外衣。


儿子很 不情愿,


扭来扭去地反抗


着。


妻子连哄 带压地硬是让矿矿穿上了外衣。




儿 子指着海琳怀里抱着的泽克


说:



看,他 那么小,为什么他不用穿外衣。




泽克 穿着件小短袖,衣服太短


了,半个小白肚皮露在外面。泽克的小脸青青白白的,两条清鼻 涕挂在鼻子下。




妻子指了指泽克,


对海琳说:



你不觉得他可能冷吗?




中国人对旁人的孩子

往往是关照有余的,


并不大想到这关心是否适合,


海琳低头 亲了亲儿子的脸,



道:



你冷吗?







泽克使劲摇摇头。





海琳对我们笑了一笑,

< p>
算是回报妻子的关心。


一场球赛一个多小时,


泽克 就这么光着小肚皮


挺过来。




妻子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孩子说不穿就不给穿 。


哪能


纵容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后来,


我们一家同海琳一家的交往越 来越深,


两家成了非


常要好的朋友,


经 常在一起度周末。


妻子对海琳夫妻管孩子的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克快


3


岁的时候,


他有了一个妹妹杰西卡。


杰西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


看见猫啦狗啦什么的,


就非要上去扯 尾巴。扯耳朵,又搂又抱,不把那些小动物玩得嗷嗷叫决不放手。开始时,妻


子怕小动物 忍受不了会伤了杰西卡,


每每看到



险情



就将孩子抱开。


杰西卡当然不青,


总是


大哭之后又如愿以偿。久而久之,妻子也学会对孩子放任自流。




在杰西卡之后,海琳又

< p>
有了一个男孩科迪和一个女孩爱瑞卡。


对这两个小的,

海琳更是放任自流。


有一年的感恩节,


我们一家,


还有丽莎一家到海琳家聚餐。


大大小小十海琳对我们笑了一笑,


算是回报妻子的


关心。


一场球赛一个多小时,泽 克就这么光着小肚皮挺过来。




妻子 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


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孩子说不穿就不给 穿。


哪能纵容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后来,


我们一家同海琳一家的交往越 来越深,


两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经常在一起度周末。


妻子


对海琳夫妻管孩子的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泽克快


3


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妹妹杰西


卡。杰西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看见猫啦狗啦什么的, 就非要上去扯尾巴。扯耳朵,又搂又


抱,不把那些小动物玩得嗷嗷叫决不放手。开始时, 妻子怕小动物忍受不了会伤了杰西卡,


每每看到



险情



就将孩子抱开。杰西卡当然不青,总是大哭之后又 如愿以偿。久而久之,妻


子也学会对孩子放任自流。




在杰西卡之后,


海琳又有了一个男孩 科迪和一个女孩爱瑞卡。


对这两个小的,


海琳更是放任自流。< /p>


有一年的感恩节,我们一家,


还有丽莎一家到海琳家聚

< p>
餐。大大小小十多号人又吃又喝,很是热闹。不知是因为什么事,两岁的爱瑞卡大哭起来。


她先是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哭,接着连踢带踹地从沙发滚到了地上,在地毯上打滚哭闹。




海琳安详地微笑着,不停地哄着爱瑞卡:< /p>



宝贝,你想要什么?




海琳每问一句,爱瑞卡


的哭声 就升高一级。海琳无可奈何地对丈夫说:



你来试试。

< p>




古瑞克坐在地毯上, 想把


女儿抱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哄着她。爱瑞卡拼命扭动着身子,站了起来,接着又跺脚 大哭。


这回古瑞克也无计可施了。


在座的每个人几乎都试了一回 ,


但谁也没有本事让爱瑞卡停下来。




海琳笑着说:



爱瑞卡就是这样的。她不 高兴就是不高兴,谁的话也不听。有时哭到兴头上,


她还会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扯下来 。





话声刚 落音,爱瑞卡就开始拼命地扯自己的衣


服,然后光着小屁股又在地毯上滚起来。海琳不在 意地对我们说:



没关系,等她哭累了她


就会停止的。



看着我们惊异的眼光,她又补充道:



每次都是这样的。





就这样,爱瑞


卡整整哭了半个多小时 ,


直到自己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 /p>


任孩子大哭大闹,


在客人面前尽


情耍性子 而不加制止,中国的家长绝难做到。如果是我们的儿女,我们一定好好治治他们,


非把他 们的丑脾气改过来不可。




海琳和她 先生心地非常善良,


但脾气也很急。


然而,他

< br>们对儿女们的任性的容忍,


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他 们的解释很简单,


孩子哭闹自有他


们的道理:

< br>不舒服了、


渴了、


饿了、


心情不 好等都可能是哭闹的原因。


哭闹也是孩子的权利。


孩子哭够了,


闹够了,


到头来也会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办?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 ,


应给孩子留


下自省的余地。




在他们家的厨房的墙上,挂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屋子。旁边 围挂着


6


只也是用木头做的可爱的小狗,每只小狗身上都写着名 字:爸爸、妈妈、泽克、杰西卡、科


迪、爱瑞卡。海琳告诉我,谁犯了错误,谁的小狗就 会住进小狗房受惩罚。不论是爸爸,还


是妈妈,


谁也没有例外。


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认识到错误了,


可以把代表自己的那只小狗从 小


房子中挪出来。




我们搬到西金库市后,因为离牛津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各忙各的,见


面的机会 少了。


但每次见面,


我们都发现泽克和杰西卡变了不少,


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在写这一章时,正好碰上泽克的


10

岁生日,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 br>吃完生日蛋糕


后,孩子们玩他们的、




他们的去了。




我们


4


个大 人在聊天。突然楼上传来科达一会


儿干嚎。一会儿痛哭的声音。




我们望望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他俩习以为常地说:

< p>


一定


是科边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电脑,输了,就 发脾气,哭。




科迪就这样时哭时停的,


大人小孩没一个理他。


后来,


我实在忍不住了,


上楼去劝他,


谁知,


越劝他越哭得厉害。





是,我就叫儿子去帮他。




儿子说:



这 里就数科边玩那个游戏最棒,他赢不了,谁都赢


不了,我去更糟糕!





也得 想个办法呀!





爸爸,不要管他那么多!泽克小时候在


我们家玩电子游戏机 ,玩不过,不也是大哭大闹吗?长大就好了


……




泽克在我儿子身


边做了个鬼脸。




我突然



悟< /p>



到什么似的,赶快下楼与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交流教养孩子之


道。





再谈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在日本的幼儿园,孩子只要过了一周岁,老师就不会


再给孩子喂饭了,


都是孩子自己用勺子吃。


她女 儿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很诧异地问她:


难道在


你们中国,一岁多的 孩子还要大人喂吗?





我的朋友也诧异:当然了!这么小的孩子


呢!





然后,日本老师说了一句话:如 果一个孩子一岁之后连自己吃饭都不会,那么长大


后还能干什么?





这就是日本人的教育观念。 和以色列人一样,他们都认为,孩子的自理


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 br>




但是即使是如此不近人 情的观念,我朋友的女儿也仍然特别


愿意去幼儿园,因为那里好玩。整个夏天,他们几乎 都是在游泳池里面度过的,非常开心。


她说,经常地,孩子会特别早就醒来,然后要求她 送自己去幼儿园。她每次都得告诉孩子:


现在还太早呢,人家没开门呢!




相比之下,我见过太多在幼儿园门前和家长哭闹 着不愿


意进去的中国孩子。


不能说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不尽心,< /p>


她们真的特别辛苦,


整天提心吊胆地,


生 怕稍有差池而招致家长的指责。只能说,我们的家长,实在是太过溺爱。





本周二的下

午,我去参加了我女儿入学后的第二次家长会。大喇叭广播结束后,班主任老师(教语文)

< br>和数学老师都在反复强调一点,


那就是:


让家长一定要尽 力去督促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完成各


项作业。




我其实很反感这种事情。孩子已经6周岁了,为什么她自己 的事情,要让我来


督促和帮助呢?为什么每天,


要我去检查作业 并且签字?我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去完成她应该


完成的事情,而完全不必再来依赖我了呀!




可是,我却不能不每天去检查她 的作业并签


字,


因为我不能去冒这个风险,

冒这个被老师和其它孩子认为我女儿是另类、


是不被父母所


关心的这种风险,她幼小的心灵,不可能接受这种被孤立。




很久以前就听说,现在国内


的小学,都是在折腾家长,基本上, 家长等于跟着孩子再重新上一遍学。



那个时候,我


不齿也不屑于参与这样的讨论。但是若干年后,我发现,我却不得不接 受这样的一个现实,


那就是:我确实正在开始我第二轮的小学学习生活。




其实我真的无所谓我的女儿是否能


够现在就把各种数字和拼音写得尽善尽美,


我也不在乎她是否在班级中拔尖或 者能够经常受


到表扬。


我只在乎她是否能够真正学会照顾自己、


和睦但却并不低三下四地与人相处,


而且,

我真正在乎的,是她真的喜爱学习。无论她能否在第一时间学习得很好,只要她喜爱学习,

< br>她就是一个让我满意的好孩子。





扯远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多到不需要


我们的国民具备高素质,而只需要他们具备温顺和刻板的性格。





孩子们的创造力、自信


心,都在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环境中被越磨越平,直至消失殆尽。





再一次无语


……





环保教育三步曲



减少垃圾懂得水,煤 ,电等资源的有限性。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


自己不要成为环

< br>境的破坏者。



减少能源的使用。



这个菲比学完回来 就教育我了



妈妈不要开暖气了。你把暖气关了没有?我们老师 说了,在


家不要开着暖气穿短袖,觉得冷就穿多件衣服就好了




我站在边上流着鼻涕,穿着棉外套,哆嗦着答:我没有,电费 很贵的说



早上起床开水龙头预热,菲比咔嚓一下帮我关掉了< /p>



妈妈不用水时就不要浪费


< p>
。偶的天呀!


温哥华的自来水都是雪山水,


比冰箱 拿出来的还冰。


天天偶都得用冻得掉牙的冰水刷牙洗脸



REUSE


再用


< br>国外很提倡再用,比如有很多的二手店,


或是夏天时,几乎每家都会在门口摆卖旧 货。


买的


人节省了钱,卖的人也赚到了钱,一家便宜两家着。< /p>



孩子们要学会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东西。少用一次性的东西,比如 胶袋,一次性碗筷等。



RECYCLE


循环再用



菲比的学校,孩子们吃完的 东西,或是用过的纸都会分类丢到垃圾箱里。比如瓶子,定期会


让高年纪的孩子们再次分 类打好包,送到回收站,换回费用给学校开支。



像菲比这些学 前班的孩子,首先得知道那些东西是可循环再用的,那些东西是不可再用的。



纸类和瓶罐都是可回收的。



废物利用做手工



学前班还通过废物利用做手工。让孩子们体验环保的乐趣!



菲比的教室装饰也是用废纸做的。看这樱花树多漂亮呀。




日本教育家:正确的


1-9


岁孩子的画画教育方法!





2


岁前无 意识涂鸦,


3



4

岁绘画以圆形展开,不适合教具体形象束缚探


索的自由……



5


岁到


6


岁是 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


需要多听他们画里的故事和关系,


万 不能以好坏评价……



7


< p>
8


岁的画作慢慢变形成人一看就能理解,


需引导观 察思考和提供不同


的绘画工具实践……



9


岁以后,


孩子自己会追求画得像,


进入写实期,


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


可以开始写生和接触不同 的绘画风格,使用任何的工具……









正确的教育


1-9


岁孩子画画的教育方法< /p>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一书的理念纲 要以及


1-9


岁各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等要

点提炼如下,仅供各位爸妈参考。






1


、孩子 的画是和成人的画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和孩子的绘


画行为有着完全不 同的意义,


因此,


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孩子的画是不恰< /p>


当的。




< /p>


2


、孩子在画画时成人切勿在旁边指指点点,这样会对孩子的绘画 造成干扰。




3



教孩子绘画的最好时期是


6< /p>


岁以后,在此之前,切勿给孩子教授任何形状、


画法、简笔画、涂 颜色等实则是成人世界里的画,


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画,教


给 孩子画这些,孩子就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画了。



同时,过早的 教孩子画形象


也会逐渐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由绘画而发展 的


一些基本能力。


4


、对于孩子的绘画 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更不能用来做类似心理分析以试图


判断孩子的性格,

< p>
这完全没有意义。


孩子的涂鸦仅仅和哭笑一样是表达心情的一


种方式而已。


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


即使在技艺上还未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