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几种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玛丽莲梦兔
822次浏览
2021年02月14日 04: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金猴献瑞)


自闭症儿童几种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是令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比如尖叫、

发脾气、自残、破坏等行为。对于一些掌握不好技巧的家长来说,盲目干预,只


会令 孩子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那么,


遇到类似情况,


家长到底该如何做个专业的


自闭症疗育师呢


?


以下是自闭症孩子常见的几类情绪行为问题处理的几种方法。


具体到个 人的


时候,可能由于个案情况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应用此方法


的时候,要懂得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一、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



自闭症儿 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


需求或其他遭遇的


感受,


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


及时地去满足 他们的愿望或需求,


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


自闭


症 老师或者家长能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表现特点,


做出正确的猜测,


用合适的方法


处理


.


1


、因为没有语言可用,来达到他想要的东西



(1)


当孩子为了得到糖果、糕点、冰淇淋或想要


(

< br>买


)


感兴趣古怪的东西时,


会持 续几个小时的尖叫或大声叫喊、跺脚、踢东西、撞头、大发脾气等。



(2)


处理的办法——消退法



a)


在街上或商店等场所里发生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地 把他从现场拖



(


即逃离现场


)




b)


在家里,一旦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应当不予理


睬 ,


并坚持到他平静为止。


还可以把带到单独的房间


(


隔离室


)


内,

< p>
隔离一段时间,


待他停止尖叫、


发脾气后,


立即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抚或给他表扬和赞许,


并给

< br>予适当的奖励。


记住,


不予理睬的终了不给奖励是无用的 。


在不予理睬到他安静


时,需要时间才能起作用,


“还需要


(


训练者


)


钢铁一般的神经,加上聋子一样的


耳朵”


,才 能获成功。



(3)


当孩子发生尖叫 、发脾气时,千万不要想以某种东西来“安抚”孩子,


达到平静。其结果,反而让孩子“ 意识到”


,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


脾气来达到。



另外,也不要用拍打、吓唬的办法来阻止。



(4)


当孩子稍大些时,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和使用词语时,若 发脾气,可能用


坚定的声音或态度对他做出反应会有效。


即是他 可能去听从这些


“常规的”


控制


方法。



2


、对某些实际上无害的某种东西或 环境产生恐惧或烦恼。



处理办法:尽快弄清原因


(


可能是失去控制


)


尽可能 迅速地阻止这种反应,在


原因弄清后,


让孩子离开这种会使他恐 惧和脑火的环境,


使他感到舒服。


离开环


境后,若仍尖叫、哭闹不休,可用消退法处理。



3


、对生活中往往变得无法忍受的混乱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


如某种声响的


刺激


)


处理办法:


仔细的计划、


安排有助于避免这种场面的生活环境。


如在生活的


空间 和时间上合理安排,来错开使他产生过敏反应的背景。



4



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让他学会表 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能及时,


适当地对事对物做出反应,


反馈给大人们。


这样大人就可以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


和愿望,及时帮助他解决种种的困惑和烦恼,使他不再尖叫和发脾气。



二、处理破坏性行为问题



由于自症儿 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


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


往往想通


过考察他们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而出现的许多破坏性的行为。


破坏性的行为的后果是严重的。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

< br>书本、


窗帘等撕开,


用积木去打破电灯,


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


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是 不行的道理,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


为了嗅嗅某些味道,他们将弄到的排泄物涂洒在墙 壁上等等。



矫正的办法


< p>
1


、提供一个让孩子无法进行破坏的环境。如:



(1)


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一个好环境,把易碎贵重的物品 藏起来,或放到


他够不着拿的地方。



(2)


提供一些摸上愉快,看上去兴趣的摔不烂,易搬动的, 大而坚实的物品


让他去玩。



(3)


有条件的家庭,


还可以装饰一个无法破坏的专门房间或专门玩的 区域让


他去玩。



2

< br>、当破坏行为出现时,采取的最好办法是阻止他尽快地把他从这种行为中


转移出来 。



(1)


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 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


打骂的行为也


是不可取的。



(2)


可以用拥抱、搔挠的游戏或做一 个孩子喜欢动作、事情,让他转移注意


力,贴切的转势利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 是被禁示的。



3


< br>对语言理解较高的患儿,


可用一些表示与他行为相关的用语。

如对他说:


“这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东西


;

< p>
“别人的东西不能动”


,……。当他有好的反


应时 ,


立即表扬他、


奖励他,


使他慢慢意识 到不能随便动用或破坏不属于自己的


东西。


< br>4


、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设计一些使他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喜欢做


的事情去做。


如给他一块画板,


让他去涂画,


做简单的家务事,


玩有趣的游戏等,


让 活动贯入他每日生活的内容里,


才有可能逐渐地淡忘并放弃他那


“破坏性的行


为”




5


、对于一个具有严重性破坏性行为的患儿,在其行为消失之前,最好是仔


细地监护他,跟踪他。





、处理社会交往方面令人难堪的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交往方面存在着质的缺陷,


不仅表现在对交往的乏趣,


也表现


在与人交往中不适应甚至难堪的行为。


如,


用手拍打的方式,


用刻板重复的语言


等与人 交往。


又如,


他们不会根据社交的情景和场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


以至在


当众下说出令人难堪的话,


做 出令人难堪的事情来,


使父母和别人感到尴尬,



影响了他社交的发展。



针对自闭症儿童不能约束、


长时间、


经常地提供令人想起发笑而又滑稽的社


交故事,应该选取制止并教育的原则进行矫正。



矫正的办法



1


、进行“社交行为调整能力”的训练



(1)


家长和教师必须订出一系列的社交规矩,以便提前采取 行动,防止“不


适应”行为出现或重复发生。



(2)


每当他出现不良的社交行为时,你要合理合情地,立即 、坚决地加以制


止,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就会明白,不能那样说,不能那样做。



2



由于对社会 上的规则、


规范不理解而出现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为。


如,< /p>


在商店里,拿起东西就吃、就走,不付钱。在当众下无知地脱裤撒尿等。做出与

< p>
社会规则、规范相抵触的行为。



处理的办法是:


一旦这种困难行为开始,


就紧紧拉住他,


同时用坚定的声音


告诉他:


“不行


!




“不准碰


!




“不能拿


!


”等,让他开始明白到“不行”是严格


禁止的。之后,再针 对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出系列的计划进行训练,以增进他


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如 进行购物游戏,开商店活动,如厕的方法等活动。



3


、进行日常社交常规的训练,并纳入生活的内容。自闭症儿童一旦学到一


条规则,往往会在各种情况下都遵守。如:待人、接物的礼节训练


;

客人来去的


迎送礼貌训练


;


在社交 场合的礼仪的训练等等。



4


、值得注 意的是,父母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


大人们骂人的口音和语调 ,


诅咒语的强烈感情和语气,


给患儿鹦鹉学舌创造机会,


他们会用这些话语,


反复地再现给别人。


大人 们丑陋的行迹或举动,


也会形成他


们刻板的动作的模式。


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社交语言和举动应当有优良的风范,



要因自身的缺点或坏习惯给孩子树立不良行为的标本。


同时,


家长和老师要一遍一遍地跟他说,


每次都要用简单易 懂的话语,


让他


最终明白,决不能去谈论人们的外表,衣着和行 为举止。因为那样,别人会不高


兴的。



四、处理拒绝变化、固执原样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重复性,


常常要求事物保持老样子甚至拒绝变动。

如,



固定地坐在某一位置上,走某个固定路线的路等。< /p>



这种固执不变的行为,


实质上是他们从 感情上企图把事物的秩序引进他们的


世界


(

混乱、封闭


)


中。他们不懂得事物变化的作用与意义,以及 变化的规律,也


不明白变动后将发生什么


?

给予他将带来什么


?


所以拒绝变化。


当环境变动时,



们难以接受,甚至大哭、大闹,长时间的尖 叫。



处理办法:


< br>1


、拒绝配合他的刻板僵硬的行为,把生活安排得有秩序、有模式,让他了


解到发生了什么之后,会使他感到舒服、安全。在孩子有了准备之后,才引进变


更。在拒绝变动训练时,要和蔼、耐心,还要坚持不懈,始终一致地不允许孩子


继续那种带来诸多不便于日常生活常规的行为。



2


、用塑性改变的方法



在朝着建设性的各项活动前进的时候,


不妨有意识地在生活的每一天里,



许多方面都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如,安排课程项目,时间或内容的 变化


;


出门上


街时,行走的路线的变化


;


家中摆放的家具,装饰的位置、形式的变化等。渐渐


变动的生活环境,让他慢慢地习惯常规的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规律。



威特莫


(Witmer)


在他的文章中 描述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有个叫唐的小男孩


拒绝与拿在手中的一张卡片分手。

< p>
如果把卡片拿掉,


立刻就用手指甲重重地挠脸。


威 特莫安排了一名护士与他呆在一起。


孩子狂怒地尖叫,


而护士保 持和蔼、


耐心,


但是坚定不移。


她随同 孩子一起呆了几个小时,


时而放掉他的手,


要是他的手指


头往脸上放,


立刻抱住他。


最终唐小孩可以没 有卡片而呆在那里,


不再伤害自己。


本来,

也可以用一种比较缓慢的不使他感到烦恼的办法,


那就是每天晚上在唐睡

< p>
觉之后,从卡片上切去一小块,直到卡片消失为止。


3


、对孩子坚持从事特别的生活常规,拒绝配合孩子刻板不变的那套做法,


须要家长


(


老师


)


的勇气和坚定不移。事实上,家长有方的训练会使孩子得以安慰


而没 有任何的有害作用。


一旦问题得以解决,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 将得到进一


步的改善。



当家长


(


老师


)


下决心去阻 止孩子种种令人不便的习惯时,重要的要着手去处


理一种出现令人讨厌的严重的行为。< /p>


这样任务在初始阶段处理,


一经生活常规牢


固确立之后,再处理别的问题,就更容易些。



人们要达到目 的,


须要在过分刻板和太少结构化二者之间,


做出行得通的选< /p>


择,而选择的界线和依据要以特殊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巧妙的结合。



4


、积极地帮助患儿培养许多合理、适应变化规则的训练。



(1)


安排孩子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的建设性的活动。



(2)


用另一种新鲜的生活常规去代替那僵死不变的常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