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方法
-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方法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
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
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
深幼儿对周
围世界的认识,
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
。
因此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
视的内容,
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p>
下面,
我根据自身从事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
方法。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p>
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
不教会幼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
世界,
就无法进行
审美教育,也只有幼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
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
动、形象的了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
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
观察能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
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
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
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
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
使幼儿不
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此外,
教师还应重
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感受美术创作表现
的多样性,更好地培
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
“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而
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
在幼儿
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
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
< br>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
燥感和挫败感,
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
幼儿喜爱的游戏,
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
例
如,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幼儿喜
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等。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小孩生
性好动,游戏为生命。
”
< br>“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
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
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
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p>
并采用多种形式,
提高幼儿
的作画能力。<
/p>
美术教育中曾有一些讨论,就是既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那么老
师要不要教孩子?老
师不教干什么?众所周知,
在绘画活动中,
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
有的幼儿有很强的创作
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在某
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
所以我认为,
虽然
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
的目的,
但一定的美术知
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
所以我们将传授知识和
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
没有过分强调技巧,
而是让幼儿
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
能。
采
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刻、编织等加强幼儿的兴趣感,
不断
地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除了组织孩子根据
自己的画编小故事,
教
师还可以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
动,
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
识。如:在讲
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美术(绘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
出参观回来
,
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
幼儿园还可以在课室走廊
开辟美术作品展
示栏;
开展幼儿美术兴趣班,
< br>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
< br>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每一期美术兴趣班举办画展,通过展示、比较,让美术成为幼儿表
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激发作画的兴趣。
四、绘画活动中,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幼儿自信心。
<
/p>
(
1
)
语言强化
,如
“你真聪明。
”
“画得真有趣。<
/p>
”
等。
(
2
p>
)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
(
3
)
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支画笔等。
(
4
)
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
的作品
等。
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
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
兴趣,确立自信心。
五、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运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
作品。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
有
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
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
特殊的
艺术价值,
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
教师应
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
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
想
象都是很
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但是,
在工作中我常常听到
家长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
“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人
家画
得多好?”
因此,
我感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
儿美术的认识,
如家长
会、幼儿画展等。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
,以鼓励的方式加强幼儿对绘画的热爱。做好家长
工作,任重道远,它也是我们今后要研
究的问题之一。
总之,
美术教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美术教育这个工具,
使美术成为有效促进
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
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
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姓名:何世杰
单位:辽宁省委机关幼儿园
让科学教育与生活浑然一体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
就
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
感知和依靠表象认
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
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
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
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
的对象。” 科学教育
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
,在幼
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
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
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
学教育也应该寻
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
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
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
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
、品行的发展。
一、
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
,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
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
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
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
,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
容时,
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
,
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
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
、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
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秋天老师可和
孩子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
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可以让孩子观察自行
车的修理、牛奶
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孩子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
/p>
程
中发展多种能力。活动室的环境也是科学教育的资源,门上的锁
、墙壁上
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电扇,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
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学的素材,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都会受
到孩子们的欢迎,因为它们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的
参与。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幼儿散步时,来到一片旧楼改造的工地,有许多
拆下
来的废旧钢筋摆得到处都是。我们班的幼儿来参观时,对地上拆下来的弯
弯曲曲的钢筋很感兴趣,有些幼儿就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我便
将
这个问题问旁边的小朋友,滔滔小朋友说:“是绳子吧。佳佳小朋友忙
说:“不是绳子,
是棍子。”我说:“小朋友们摸摸看,看看到底是什
么?”“咦,怎么这么硬!”“还有
花纹!”“这是铁吧!”幼儿议论不
休。我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你们平时见过它
吗?”“见过。
”幼儿一齐说。
“你们在哪儿见过它呢?”齐齐小朋友说:
“我们楼下的窗户上就有它。”我说
:“小朋友们今天回家问问自己的爸
爸妈妈,
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第二天一早,
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
“老师,我爸爸
说了,那是钢筋,盖房子时要用它。”他们互相传递着自
己的信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知道了答案。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