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解题指导
1
【例
1
】
有五个人进行汽车竞速赛,
他们没有比成平局,而是先后到达的。威尔不是第
一个,约翰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一个,
琼在威尔后面到达,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
詹姆后到达。五个到达的顺序怎样?
p>
【思路点拨】
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用“×”表示不是的情况,用“√”表示是的情况。
。
威尔
约翰
琼
詹姆
瓦尔特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
×
×
×
×
×
×
p>
琼在威尔后面到达,威尔不是第一,所以琼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威尔也不是第五,
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所以只能詹姆第一名,瓦尔特
就是第二名,
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答:詹姆第一,瓦尔特第二,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总结
:用“列表方法”把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是解决“逻辑推理
问题”的有效方法。
【变式题
1
p>
】
有张、李、王、刘四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美术、英语。张老
师可以教
语文、美术;李老师可以教数学、英语;王老师可以教数学、语文、美术;刘老
师只能教美
术。为了使每人都能胜任工作,那么教数学的是哪位老师?
< br>
解题指导
2
2.
在推理问题中,常常遇到判断说
假话真话的问题,这时我们常用假设的方法,
淘汰掉不成立的说法,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结
论。
【
例
2
】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
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一位老师拿出这五座山的图片,
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
他让
五位学生来
辨别,每人说出两个,学生的回答如下:
甲:
2
是泰山,
3
是华山;
乙:
4
是衡山,
2
是嵩山;
丙:
1
是衡山,
5
是恒山;
丁:
4
是恒山,
3
是嵩山;
戊:
2
是华山,
5
是泰山。
老师发现五个学生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正确的说法应
该是什么呢?
【思路点拨】采用假设法解决,因为每人说两句
话,总有一句是对的,先假设甲第一句
话对,
第二句话则是错的
,则乙说的
2
是嵩山是错误的,
可推出
4
是衡山是正确的,由此可
推出丙说<
/p>
1
号是衡山是错的,
那么
5
是恒山是正确的,
由此推出丁说
4
是恒山是错误的,
那
么
3
是嵩山是正确的。因为
5
是恒山,所以
5
是泰山是错误的,
2
号是泰山,所以
2
号不是
华山,出现戊说的两句话都是错误的,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同理,假设甲说
的第二句是正确的,可以推出:
1
是衡山,
p>
2
是嵩山,
3
是华
山,
4
是恒山,
5
是泰山。
【变式题
2
】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有三名观众对赛跑成绩分
别进行了估计。
A
说:乙得了第二名,丙得了第一名。
B
说:丙得了第二名,丁得了第三名。
C
说:甲得了第二名,丁得了第四名。
p>
比赛结果公布后,发现每人都说对了一半。那么他们四人各得了第几名?
规律小结
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排除法和列表法,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已知条件,做出初
步推
断,然后再进一步推理,用“列表方法”把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是解决“逻辑问题”的
有
效手段。
“假设推理法”又叫“假设淘汰法”,也就是先假设
一个前提是正确的,以此为起点,
如果推理导致矛盾,
说明假设
的前提不正确,
再重新提出一个假设,
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结<
/p>
论为止。
基础巩固
1
、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马林、王强和李伟取得了前三名,已知马林不是第一名,李伟不
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
)是第一名,(
)是第二名,(
)是第三名。
2
、红、
黄、蓝三个盒子,两个盒子是空的,一个盒子放了乒乓球,每个盒子盖上都写入一
句话:
红盒上写着“乒乓球不在这里”;黄盒上写着“乒乓球不在这里”;蓝盒上写着“乒
乓球
在红盒里”;不过,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想一想:乒乓球究竟在哪个盒子里?
3
p>
、四个小朋友称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这四个小朋友体重按从
p>
轻到重的顺序是怎样的?
4
、一位法官审理一起珍宝盗窃案,
有四名嫌疑人甲、乙、丙、丁,他们的供词如下,甲:
“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
“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丙:
“罪犯在甲和乙中,
p>
有一人是小偷。”丁:“乙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证实在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另<
/p>
外两人说的是假话。这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你知道谁是罪犯吗?
5
、
甲、
乙、
丙三人分别是一小、
二小、
三小的学生
,
在区级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
跳远和垒球冠军。已知二
小的是跳远冠军;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
甲不是跳远冠军,乙既不
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问:他们三人分别是哪个学校的?获得哪项冠军?
6.<
/p>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和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
人得铜牌。老师猜测:
“
小明得金牌,小华不
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
”
结果老师只猜对
了一个,那么谁得金牌,谁得银牌,谁得铜牌?
培优训练
1
、小王、小张和小李原来是邻居,后来当了医生、教师和战士
。只知道:小李比战
士年纪大,小王和教师不同岁,教师比小张年龄小。请同学们想一想
:谁是医生,谁是
教师,谁是战士?
2.
春
雨小学四年级有
3
个班,各派一名选手参加乒乓球比赛,他们是
杨阳、李强和王桐。
请你根据下列条件推断一下,
3
个班的选手分别是谁,他们各获得第几名?
①杨阳不是四(
1
)班的选手;
②李强不是四(
< br>2
)班的选手;
p>
③四(
1
)班的选手没有获第一名;
④四(
2
)班的选手获得第二名;
⑤李强不是第三名。
3.
甲、乙、丙三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干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
一次数学测验,这三个人的成绩是:
①丙比大队长的成绩好;
②甲和中队长的成绩不同;
③中队长比乙的成绩差。
请你根据这三个人的成绩,判断一下,谁是大队长呢?
4.
一位
法官在审理一起盗窃案中,对涉及到的四名嫌疑犯甲、乙、丙、丁进行了审问。
四人分别
供述如下:
甲说:
“
罪
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
乙说:
“
我
没有做案,是丙偷的。
”
丙说:
“
在
甲和丁中间有一人是罪犯。
”
丁说:
“
乙
说的是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