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
魅力城市-
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
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
孩子的自我教育。
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
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
变成空谈。
你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你
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
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榜样的作
用是无穷的,
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
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回孩子
,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伤痕:
是
不是
幼儿园小朋友抓的?
孩子点点头。
妈妈
发火了:
你为什么不抓他?这个星
期天
妈妈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地抓他!
无独有偶,
一个小学生因做错了事,
遭到同学的嘲笑。
这个学生的父亲听说后,
气冲冲地赶到学校:
< br>
打他,打坏了我出医药费!
说完
,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地
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而又可怜。
在这种近乎病
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能养成良好的
品德吗?今后能适应
社会的要求吗?对这样的家长必须猛击一掌:
你们在伤害孩
子的
心灵,干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在问卷表后写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使孩
子有好的品
质,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我就注意到这一点。譬如,
要
求他把大的水果拿给小朋友,
自己吃最小的;
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
友一起玩等。上小学后,我又教育他要关心、
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
己的利益等。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私心慢慢地少了
。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
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感染或教育孩子。
这位家
< br>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能算是最科学,但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
培
养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
--
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
新世纪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在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观念、
情感和行为层面的发展与上一代孩子有着
很大的差异,
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
产生了种种困惑,
而首先的困惑是不了解今天孩子心理的变化。
于是,
< br>在孩子们
的心目中,
父母的威信越来越低;
在这样的困惑教育下,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
多,离
家出走屡见不鲜,违法犯罪比例直线上升,自杀现象此起彼伏。
要解决以上的困惑、问题,首要的是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素养
,更新家教观念。
一句话,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努力创建
学习型家庭
,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
全社会都提倡<
/p>
创建学习型家庭
。
所谓
学习型家庭
,
是指在家庭中有
浓厚的学习氛围
,
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地学习,
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
/p>
在
家庭中有较丰富的学习材料,
能提供给
大人和孩子学习,
而且能做到学习材料不
断充实,不断更新;家
庭中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
我
们认为,
要创建
学习型家庭
,
必须确保
三优先
:
为孩子创造安静的
学习
环境优先,在家庭中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入优先。
从调查中发现,
创建
学习型家庭
,
家长们有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以下几
点家长们都认为必不可少。
首先,
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
这场所最好是书房,
条件差一点的也可以是客厅
或各自的卧室。要在学习场所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
二,
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要想使孩子成长为爱学习的好孩子,
这一点也非
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
习,一起交流。
第三,要有必
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这是家长、孩子进行学习的工具。家庭应
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
家长应成为家庭中学习的主体,
不仅要带头
学习,
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
而且和孩子一起学习,
相互学习。
只有继续学习,
父母才能承担
教育者
的角色,
与孩子共同成长。
< br>我们都明白,
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在这
样的环境中,
孩子心情舒畅,
精神振奋,
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
学
习需要。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探求欲望,
< br>往往也
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之后,
在无数次地从孩子的脸上读出压抑、
自卑
之后,我们渐渐地明
白:爱孩子,就是要尊重信任孩子。
< br>尊重和信任,
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
尊重信任孩子,<
/p>
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
好的心灵;
意味着
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时候,
都支持孩子的决定;
意味着放弃权力<
/p>
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
任赢得信任。要保
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
顾,耐心
的帮助,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要多跟孩子说说悄悄话,做孩子的
心理医生,坚信孩子上进的愿望。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因为不了解孩子
而产生的误会甚至事与愿违常常发生。
孩子牙牙学唱,爸爸不耐烦地说:
啊呀
!你不要再唱了,难听死了。
孩子
拿回
99
分的卷子叫家长看,粗鲁的爸爸说:
< br>
才
99
分,没考
100
分还有
脸叫我看?
p>
孩子主动帮助妈妈洗碗刷锅,妈妈毫无心意地说:
别给我帮倒忙啦!
p>
从诸如此类的言语和相类似的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孩子无法接纳自
< br>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也不可爱?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带来
的是
失望和自我憎恶,
而不是自尊和自信?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在同样的问题上
撞得头破血流?
所
有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
我们的孩子缺乏自信自尊。
而孩子缺乏
自信自尊的
全部原因,都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关。
有一篇题为《美国孩子对父母的
<
/p>
告诫
》的文章,以孩子的口吻这样写道: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
,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
些走路,
以便我能
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
请让我自己慢慢地<
/p>
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成长
每个人的家庭,不是独立地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具社
会性。家是多个亲
情关系的组合,
家庭教育也不单独存在于哪一
个人的身上,
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
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
积极的作用。但从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对其重要
性的认识不容乐观。
< br>
如今,
我们已经步入了
独生子女时代,
这一时代是以
长辈包围
晚辈
为特征的。
在这一社会现象背景上
,
长辈间的教育冲突时有发生,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已成为
一个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关键问题。
一位母亲在调查表上反映了这样一些情况。
我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叫小斌。我的
公公婆婆都已退
休,在家安享晚年。我和丈夫在公司上班,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但在
教育孩
子方面从不敢掉以轻心,无论工作多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都尽<
/p>
心尽力。
不过,
两代人在教育小斌的问题
上时有分歧,
其实全家人都非常爱孩子,
就因为处理不好家庭教
育一致性问题,
而增加了许多烦恼。
譬如,
孩子在周日可
不可以睡懒觉?我和丈夫为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
在生活中要求孩子学习、
休息、
娱乐都要有规律,严格要求
自己;而公公婆婆则认为:孩子上了一星期的课,也
挺不容易,好不容易赶上星期天,就
让他多睡一会儿。再譬如孩子的袜子、手绢
该不该自己洗等。诸如此类问题,常会出现不
一致。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
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
支持,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
把分歧暴露给孩子。有分歧没关系,关键
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
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潜能
人的成就大小或学生成绩的优劣,
主要依赖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聪明才智和学
习能力的强弱,
p>
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
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
浓
厚的兴趣、
饱满的情绪、
< br>坚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个性,
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家长们都很
重视,
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特别是兴
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的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考了多少分
。
美国家长见到孩
子第一面,
常用语是
宝贝,
今天有什么发现
。
孩子滔
滔不绝地
讲起的,也许只是学会了一种搭积木的方法,也许只是知道了一种昆虫的名字。
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
在孩子的心目中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
了新大陆。
聪明
的美国家长在倾听中塑造了孩子对于创造的快感
,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从诸多
成功人士的经历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
p>
并不是由于
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
而
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
掉,并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
闷着无事。
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
总想投入到某项最
喜爱的活动中去。
每个孩子自称最喜欢的活动,
并不仅仅指那些他们感兴趣或关
心的静止的东西,而是指能够使整个身心都沉醉
于其中的活动。
当孩子们专心
致志地投入到某项喜好的活动之中时,他们就说:
最喜欢!
p>
这句话表明他们正在热心地致力于某项活动的情况。
说这句话时,
他们内心充满
了某种
成就感
,表示出他们感到
成功了
、
干得好
的喜悦之情。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
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
并进行热
情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1.
尽量多表扬。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乐于学习。
2.
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3.
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
这可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
从而有利于发
挥潜能,增加自信。
4.
刺激学习欲望。
不只限于书面,
还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例
如,制定旅游计划时让孩子从书中查找地名、路线、测量距离等。
< br>
5.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
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