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空调设计-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
S
性别:
男
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
、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学习表现得很
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
2
、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
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晚上就寝后,很
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
,起床却很早。
3
、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
、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
在教室里发呆。
5
、
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
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
、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班级同
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
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
1
、家庭情况
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
家庭收入不错。
读初中以前和父母
生活在一起,
他们对其溺
爱有加。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
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经常单
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
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
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
、个人成长历程
小
S
身体状况一般,
小学
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
从中学开始,
由于学习任务加<
/p>
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
尽管
注意力已不集中。作业能
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
S
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当有同学惹他的
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
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
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
、学校教育
小
S
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不
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
学校大部分
时间都放在抓
学习上,
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
而对象
他这样的学生
注意很少。
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
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他掌握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
态度,
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
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他,
说他脑子笨,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
。同时班级同学也经常取笑他,老
师也要求学习好的同学不要和他交往。
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他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
这更
加
剧他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四、分析与诊断
1
、诱发因素
儿童抑郁症即儿童神经症抑郁,
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
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
不
愉快、
忧虑、
失望和精神痛苦,
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
儿童抑郁症的病
因主要是因心
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
2
、行为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
孤独、
离群,<
/p>
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
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
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
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
发脾气。
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
表现出爱
挑衅、
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
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
样的身体症状。如
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p>
通过几次与小
S
的谈话和对诱发因素、
行为表现的分析,
确定小
S
患有轻度抑郁情绪障
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从小
S
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情感上受到过重大打击(这主要
指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
。由于家庭原有的稳定
人际关系被打破
,
他长期和不爱说话的母亲生活,
缺少父爱,
< br>对于他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很
大,易形成内向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带
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母亲不爱讲话,更
使得他也会使自己封闭起来,
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
而且长
期
积累在内心深处,这就导致了他不良的身心发展。
第二,
自尊心、
自信心曾经受到过严重挫折。<
/p>
小
S
的挫折主要来自于父母、
老师及同学
的讽刺、挖苦,
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失
去和周围人交往的信心。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
对学习困难
进行教育,
经常在班级中批评他,
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他的
自尊心。
进而形
成不良的情感认识,
即
厌倦学习,
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
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
的他
(所谓的差生)
接触,让他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
他更加封闭自己。
很明显这是以
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
抑郁症,
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
记忆力下
p>
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第三,
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
我们都知道心理
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
一些为社会
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
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
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
动,寻求满足。小
S
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
乱想,
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第四,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
进而形成不良
的认识情感,
并且在这种情
感意志的指导下使他去行使一些不合
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五、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小
S
的实际情况,
采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
性辅导对策。
疏导过程要求形
式多样化,例如个别疏导、集体疏
导等。个别疏导是利用个体(包括同学、任课教师、朋友
等)
单
独给予帮助。
集体疏导是利用集体
(包括班级、
学校、
社会团体等)
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的给予帮助。
心理疏导过程要考虑到家庭、
p>
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争取到家
庭
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尤为关键,也是辅导工作中的重点。
整个过
程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缓解小
S
情绪入手,
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
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
、
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
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
及长期
如此的后果着手,
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
助,
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
转变。
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
生活和实践当中<
/p>
去。
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
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
上社会。
六、辅导过程
1
、第一阶段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
他主动找到了我。
请他坐下以后,
他看起来很紧张,
两手捏着衣襟,
大约沉默了
一分钟。我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他的相信。当然
他还是将
信将疑。他开始讲话,但我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
而且东
说一句,
西说一句,
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p>
表露出他既想解决自己的
心理问题,
又不敢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他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
情况,
以及他的一些兴趣爱好,
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
打下基础。
在谈话过程中他显得比较
激动。我也察觉他看问题的
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我了解他的情绪变化和
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他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