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猫捉老鼠狗看门-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
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以及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
< br>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
内容的数学核心
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
“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
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
的
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
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
这样处理更能让学
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
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
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
经验。但学生对
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
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
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
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
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
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
景中逐步体会
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
1
)
<
/p>
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
称;
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
2
)
<
/p>
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
意义;
p>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
3
)
<
/p>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
知识的美与
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
、
情境一
师: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
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
来了他的图片(姚明)
。
师:这里还有四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
A
图最像?(学生选
择)
师:
C
和
E
为什么不像?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
——
幻灯
师:为什么有的图像
A
有的不像
A
,这里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秘
密呢?下面我们
就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一起来研究一下。
—
幻
灯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
(
1
)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填入表格,
。
(
2
)
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可用算式表示。
(
3
)小组内交流发现。
生汇报:
6÷
4=1.5
、
12÷
8=1.5
,所以它们很像
。
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
、
情境二
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
观察,从我们学校门口
到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生答。
师追问:真的是骑车
快吗?我们来比一比。
——
幻灯
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
师:怎么求速
度?生答:路程
÷
时间
=
速度
指名列式求速度,
板书:
40÷
2=20
(千米
/
时)
45÷
3=15
(千米
/
时)
提问:你们
说谁快
?
再问:
40÷
2
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
1
小时跑
20
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
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
、
揭示课题
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
)可以解决生活中
的许多问题。
(手指着除法式子)除法还可以
用另外一种形式来
表示,谁知道?生答。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板书:比。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
课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
4
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
教师再进行示范写,
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
中间。
它读作:六比四。
3.
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
样的。
师:谁能把
40÷
2
也用比的形式来写。
提问:
45
∶
3
是
谁与谁的比?生
...
它表示什么意思?
那么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
=
p>
速度。
师小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
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
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