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
变形金刚大黄蜂图片-
人教版小学数学《
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
P91-92
例
1-
< br>例
4
,
“做一做”练习二十一<
/p>
1-6
题
小
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
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
不但可以加
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而
教材分析
<
/p>
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
数化简,
也可
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
小数。
知识目标
:
1
、通过猜测、探究、验证、归纳得出小数的性质。
2
、根据小数的性质,学会化简小数或改写小数部分为规定位数的小数
。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观察发现与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1
、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
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教学方法
2
、采用引探教学法,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
学习的
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
新知的目的。<
/p>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课件、正方形纸、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请
XXX
后面
的同学,都站起来和大家打个招呼。
请
X
组
末
尾
的同学,勇敢的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
希望大家用你精彩的发言,让其他人记住你。
设计意图
减轻学生压力,
同时渗透
“后面”
与“末尾”两个
词语的意义。
课前交流
首先板书三个“
3
”
,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
个
3
后面添写上一个
0
,在第三个
3
的后面添写上两个
0
,板
书写成:
3<
/p>
、
30
、
300
。
一
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你发现了什么?
创设情境
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
0
”
,
它的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p>
引导探索
(学生猜测,引发冲突。)
到底谁说
得有道理呢?在下面的学习中你就可以找到答
案。
情境一:
同样的橡皮两个商店的标价
分别是
0.3
元、
0.30
元。
瞧!两个同学正在为谁买的文具更便宜而争
论呢。你能
帮帮他们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用元角分来理解。板书:
0.30
元
< br>=0.3
元
二
观察比较
引导发现
创设多个现实情
1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
情境二:
请看屏幕上面有什么?(没
有。)有,我隐藏了三条彩
带,想知道是什么颜色的吗?(想。)我不告诉你,但是我<
/p>
可以告诉你它们的长度,分别是
0.1
米
、
0.10
米、
0.100
米,
如果你能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这些长度,并把它画下来,你
就可以亲眼见到它们了,赶快动手试试吧。
(学生独立动手画。)
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
、谁能
在我的尺上也找到
0.1
米?你是怎么想的?
< br>
(
0.1
米
< br>=1/10
米
=1
分米)
B
、谁再来找找
0.10
米?
(
0.10
米
=10/100
米
=10
厘米)<
/p>
C
、<
/p>
0.100
呢?
(
0.100
米
=100/1000
米
=100
毫米)
你发现这三条彩带的长度怎样?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0.1
米
=0
.10
米
=0.100
米
10
100
毫米
=
米
=
0.100
米
100
1
0.10
米
=
10
境,为小数的性<
/p>
质提供了具体的
感性材料,增强
了学生对
等式的
感受,体验等式
的合理性,从而
初步发现小数的
0.1
米
=
厘
=
10
厘米
米
=
1
分米
米
观察上
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从左往
右,从右往左不同的角度观察式子,获得
全面的发现。
(任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往往会找到不
同的思
路,获得不同理解,考虑和分析问题也就会更加全面。
)
1
、在
0.
1
的后面添一个“
0
”变成
0.01
。它们相等吗?我们
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张正方形的纸,比一比,看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
三
合作探究
验证归纳
让学生
清楚地看
到,如果添上或
去掉的
“
p>
0
”
在小
数末尾,
不会改
变原来数的大
小;如果添上或
(同样大小,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