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知识简述

绝世美人儿
647次浏览
2021年02月15日 19: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单身汉的睡帽-

2021年2月15日发(作者:如果说这是爱)


第一章



文体知识简述及议论语段写作



第一节.议论文文体知识简述



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用逻辑、推


理证明,< /p>


阐述自己的立场、


观点、


主张、


看法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其说理性,

既要表明观点,又要让读者信服。这一特点决定了议论文的一些基本特征:



1.


议论文有三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 议论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见解,解决“证明什么”的 问题;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解


决“用什么来证明”



的问题,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既要可靠又要充分,可以是事实,可以

是人们公认的真理,


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


论证:


证明的过程,


解决


“怎样来证明”


的问题。



2.


议论文的结 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


、 分析


问题(也叫本论)


、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


中心论点


,“


分析问题



即在 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


解决问题



即在文章的


结尾部分得出综合性结论


,


或者提出希望等。



本论部分的结构一般可以归纳为


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


三种 。具体内容将在后面的


章节中学习。



议论文最常考查的方式是给材料作文。针对这一特殊题型,一般也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方式 :



材料作文:



——



——


——



——



的论证结构。





”——


概述材料。


注意:



概述


”< /p>


不能照搬,


而是对准论点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


分析材料。





”——


提出论点。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 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


联想联系。联系社会生活、社会现象进行论证。





”——


总结深化论点。或呼应开头,或强调、深化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


出号召希望。




用图表示如下:



文题



引论


( 材料作文则引材料)


本论



分析问题< /p>



本论(一)



本论(二)



本论(联)



结论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3.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 p>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1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


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


用记叙交代议论


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


。一般议论文字如果不超过三分之二就会被认为文


体不清。



2


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 主张


——


一般在文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判断句来表达论点。




3


用充分的材料 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


用多个论据材料从多个方面来证明论点。




4.


论证 方式:



立论、驳论。



议论文由此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1


立论文


——


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 确,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形式。




2< /p>


驳论文


——


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 立其正确的观点。




5.



论证方法: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详见第四章。



6.


议论文的写作:



首先要确定论点;一般论点在第一段提出为最佳。


< p>
其次要准备好足够的素材


——


论据,用以证明论点 。



论据要求:典型、真实、充分:选择论据时,尽量古今中外 搭配、各个层面兼顾,以


使说理更全面。



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层次清楚。



避免以下通病



1


、文体不清,论点不 明确。列举事件时不能抓住重点,叙述及描写


过多。


2


、文不对题。文章论点确定后,没有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证,使观点和材料脱节。


同学们要学会围绕中心论点精心设立分论点,


安排文章结构层次。


3



缺少必要的分析阐述。


“观点


+


事例”的形式是坚决不可取的,一定要学会分析。如何 设置分论点以及如何分析,


我们将在相关章节深入学习。



第二节.议论语段写作训练



一、议论文的语言:



大家都知道,< /p>


记叙文重在叙述,


而议论文重说理。


议论 文的语言要准确、


严密、


概括、


简洁,


态度要鲜明,


不需要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抒情。正是由于这个特点 ,许多同学提起笔来


就感觉没话可说。即便勉强写出一篇文章,但往往读起来空洞乏味。 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


语言驾驭能力。其实,一篇高水平的议论文,不但材料充实,其语 言也很精彩。



可见,让语言出彩是议论文重要的提分策略之一。



议论文语言如何出彩?



请同学们先看两篇作文开头,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 p>
示例


1


:我们可能曾经获得了成功,春风得意;或 遭遇了失败,陷在人生的低谷。但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过去的种种经历和遭遇束缚。


徘徊纠结于过去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和麻烦,使自己止步不前; 豁达地摆脱过去,迎向未来才会助我们不断前进。正如劳合·乔


治说的,


关上身后的门,


摆脱过去,


然后让一切重新开始才是必 要的选择。


脱离过去的束缚,


我们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示例


2


:鸣蝉奋力 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


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 自己的性命。


算盘如果变得座无虚席,


也就丧失了运算的能力。


学会


舍弃,是一种财富。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 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


放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 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这两个语段你更喜欢哪一个?尽管各有 优点,


但多数同学更喜欢后者。


排比句式的运

< br>用使论证很有气势。


先用比喻排比句式引出观点,


令人信 服,


接着用一组典型事例阐释观点,


使论证更加严密。内容充实 ,表达流畅,无形当中会使文章升格一个档次。可见,议论文虽


然重在说理,

< p>
但这不等于说议论文完全不要文采了。


枯燥乏味的空洞说理不一定就令人信 服,


文章读起来也不美。


而精彩的表达无疑是考试中十分重要的 提分策略。


如何让议论文语言出


彩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实用 技巧:



1.



巧用修辞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用比喻,


以实喻虚,


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如:


“诚信,是一月的飘雪、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 br>”还


可用类比:


“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 ”



排比句的使用可以展现语言的气势美。在文章开头、结尾、 中间的论证都可以运用。


很多时候还拆开作为分论点放在每段的开头结构全篇。


排比句式有多种多样,


如因果关系的


排比,


“如果……如果……”


;假设关系排比:


“ 若无……那么;若无……那么”等等。



无论是比喻还是排比, 切记都要紧扣论点。这是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



2.



恰当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增添 文采


。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俗语典


故等来说理。< /p>



如: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能挂长绳于西天,系此西


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 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铎醒世。当世人皆



“风住尘香 花已尽”




“幽窗冷雨一身孤”


之时,


偏有人朗声道


“肯信来年别有春”< /p>



“明


年春色倍还人”

< br>如清夜鸣钟。


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


人生短暂到让人不 舍得用郁郁寡欢来


把它填满。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于 是当道边柳絮吐白,


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


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凭)借力,送我上 青云”




可见,巧妙引用诗文、名句 ,能充分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为文章增色。



3.

< p>
灵活使用句式。


句式上长短结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增加语言的韵律美 。如可


以用



“四字

< br>+


多字”句式,形成一组排比,读起来波澜壮阔,富有文采。此外还可以用设


问、反问等句式,同样能增强说理的气势。



4


.生动具体的描绘增加文采。



在解释某个概念时,


不是用抽象的说明,


而 是通过形象、


生动地描绘,


具体化地列举,

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


宽容是一种美。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 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


才有了风


和日丽;


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狂,


才有了浩淼无垠;


苍 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


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了郁郁葱葱。泰山不辞一掊土,方成其高;江 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


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 p>
(北京考生)



“宽容”本来是抽象的概念,在作 者笔下,


却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用


生动、形象的 语言描述了它们的特征,揭示概念的内涵。



结合这几个基本点 ,


我们精选出几个常用的格式,


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议论文语段的 写


作技巧,进而写出精彩的议论语段。



二、精彩议论语段的常用格式:



1< /p>


、名句


+


解说:




写议论文离不开典型事例的运用。


有 些典型事例大家太熟悉了,


总是引用则缺少新意。


既典型又不太 熟悉的材料最好,


同学们对这样的材料掌握的又不多。


因此我们 变化一种方式


引用材料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引用名人事例时 可以不提其名,


而是用其有代表性的诗句


代替;


或者写出人名,


其事例或品质用能体现其精神风貌的名句代替,


这样不但可以给人耳


目一新之感,还会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采。一般情况下, 在论证某一观点时,有时会援引


多个典型人物事件组成排比句式,这时也可以用名句组成 排比。



例:


《感动无处不在》


:我们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苍凉悲壮而


感动; 我们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隔世之爱而感动;我们也为“人生自


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捐躯而感动。



例:

< p>
《犹记书香》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


《诗经》



在臂弯里浅唱低吟;


犹记得翔实的


《史


记》


,千百年独成 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


,在氤氲的书香中,传唱千年!

< br>


当然引用名人名句可以不受上面的格式束缚,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可以引用。< /p>



例:因为拥有了成就万世功业的意志与气概,

< br>始皇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



因为拥有不甘平庸的意志与气概,


李白喊出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辈岂是蓬蒿人”



因为拥有了心怀天下的意志气概,杜甫愿“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因为拥有了


“踏破贺兰山缺”


的意志与气概,


岳飞终能

< br>“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引用名句时要注意:


一是紧扣论点或分论点选择有代 表性的名句;


二是注意先后顺序


的安排要有逻辑性,与后面的展 开论述一一对应。



请同学们有意识地收集名人诗句,


按表达的思想内容分类整理,


有了积累才能应用自


如。



2


、排比句式:


1


判断式排比:论题


+



+


阐释句、比喻句、名人事例及名句等等




例:


1



“爱心”命题: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 光,


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


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使孤


苦无依的人获得心 灵的慰藉。



2


“诚信”命题: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 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


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


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


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


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


的召唤。



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3


、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蒿人”的


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 东“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2


比喻句排比:



例:理想是风,牵引着生命的小船到达成功的彼岸;







理想是雨,滋润着人生的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理想是路标,指引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作出无愧我心的选择。



3


设问、反问句排比;




4


假设句排比:如果……那么……;若无……那么 ……




5


名 句排比:




例: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 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 求索”的坚定信念。



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注意:


排比句式写三句为最佳。

< p>
少了不构成排比,


多了显得累赘;


二要调整好这组 句


子的顺序,如:由古到今,或由中国到外国的顺序等。



总之,排比句式根据表达需要可以有各种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3


、完整的议论模式:



现在许多同学写议论文有个通病:有观点,有材料,但是缺少必要的分析,这种简单

< br>的“观点


+


事例”的形式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先看 下面的例子: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 /p>


例文: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 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


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

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

< br>一文不名,


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 曾经是个流浪儿;


居里夫人刚满十


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 是一笔财富。



大家觉得这段文字怎么样?观点很明确,论据也 很丰富。但总感觉还缺点什么,似乎


还不怎么令人信服。


将上面 的文字化简一下就明白了: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


范仲淹出身贫寒;宋濂出身贫寒。荷兰画家梵高出身贫寒;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出身贫寒;


居里夫人出身贫寒……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是典型的


“观点


+


事例”


的格局,没有必要的分析,使论点和论据严重脱节,论据 失


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 材料


无论如何充实,也不足以使人信服。在材料之后加上必要的分析,文章就大不一样了 :


“自


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 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


喝到;


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


常 靠着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


居里夫人 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


也就是这块贫瘠


的土壤使他 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


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开出 灿烂之花。


由此


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 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


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 财富呢?







可见,在观点和材料之间,要有必 要的分析,这样才能将零散的材料串联成一个整体。



有人说,一个完整的议论语段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 p>
观点句


+


阐释句


+


材料句


+


分析句


+< /p>


结论句。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


可转化 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


坐知天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p>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


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

< p>
20


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

< p>
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材料句 )靠什么?知识


——


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 知识,最富有想像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


析句)可见,知识能 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


1



三、名人名句分类整理:



1


.报国: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p>


王昌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 br>山。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


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徐锡麟《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 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



1



此段选自江山依旧博客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


单身汉的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