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清淡的菜谱-
抚州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2
< br>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
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伎俩
匀称(
ch
è
n
< br>)
沥尽心血
p>
鳞次栉比
(zh
ì
)
B
.藉贯
锃亮
(z
è
ng)
语无伦次
忍俊不禁
(j
ì
n)
C
.妖娆
主宰
(zh
ǎ
i)
获益非浅
毛骨悚然
(
s
ǒ
ng)
D
.伫立
泯灭
(m
ǐ
n)
心无旁鹜
断壁残垣
(
g
è
n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
争执。
B
.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
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
而这种神情又恰好
与颈部的美各得
其所。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p>
D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
对这样的天文数
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
A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
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B
< br>.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
D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
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①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
如此神奇和
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点露珠一样脆弱,所以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
能摧
残掉它。
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
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③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
这个非常可怕
的角色。
④每一个孩子
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
莹,有着无限的创造
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⑤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
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⑤②③①
5
< br>.下面情境中,导游能巧妙化解矛盾的一项是
(2
分
p>
)
在王安石纪念馆参观时,一男游客和一女游客就王安石到底是临
川人还是东乡人争
得不可开交。
A
.争什么争,管他是哪里人。
p>
B
.现在听我讲解,要争,等会儿再争!
C
.
(对男游客)不要争啦,好男不和
女斗。
D
.不管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
,他都是我们抚州人的骄傲。
6
.对
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
可能由之出发,
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
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
有一种爱。
”
因为这种爱,
所以尽责本
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
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
人生的人怎么
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
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
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
p>
.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B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 br>
D
.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8
题。
(
4
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
< br>,
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
,
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
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
里,布衣终
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
依杜甫诗意,田
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
皋:水畔高地。⑦举趾
:举脚,下田。
7
.下列对词的内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p>
A
.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
.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
的早春图画。
C
.颔联主要写了诗人
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
.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
.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
.这首诗格调清新自
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
.诗人表
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
.
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
.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2
题。
(10
分
)
翁①天性孝友
,
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
,
< br>事继母无懈,
,
二弟一妹
,
p>
翁所成立③也。尝
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
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
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
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
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
,悉让其田宅。御史⑥
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
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
p>
【注释】①翁:坦然翁
,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
。③成立:抚
养成人。④艤(
y
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
指
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⑧罗玘(
q
ǐ)
: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
确的一项是
(2
分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
.论者∕谓有神相云
B
.论者谓∕有神相云
C
.论者谓有∕神相云
D
.论者谓有神∕相云
10
.解
释文
中加
点词
p>
的意思
。
(2
分<
/p>
)(1)
尝
(
)
(2)
悉
( )
1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
)
顷之,持妹而出。
12
.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
分
)
13
.
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2
分
)
(三)古诗文积累。
(
8
p>
分)
14
.填补
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
1
分)
(1)
但愿人长久,
。
(2)
,恨别鸟惊心
。
(3)
长风破浪会有时,
。
(4)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br>
(5)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
“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
以有得尔。
”
《
〈论语〉十则》
》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句子是:
“
,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6)5
月
22
日,新疆突发
暴力事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迅速排
除
公<
/p>
安
部
长
郭
声
琨
同
志
前
往
新
疆
指
导
维
稳
工
作
,
郭
声
琨
同
志
可<
/p>
谓
是
“
,
。
”
p>
(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三、现代
文阅读(
30
分)
< br>(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
(
16
分)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
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
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
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
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
,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
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
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
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
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
样咆哮的芦苇荡!
< br>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
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
世界仿
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
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
棋子似的,在船
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
50
人,
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
/p>
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
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
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
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
15
万公顷。尤
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
瞬:
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
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
,
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
p>
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
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
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
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
想告
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
是去看黄河
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
黑蒙蒙、灰蒙蒙的
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
黄河!
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
的龙脊,是铁
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
一声声,一天天,
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
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
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
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
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
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
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
,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
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
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
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
头,发现只剩下我
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
不说
话,径自盯着我的脸,
5
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
,因为他们都
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
?不过
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
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
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
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
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
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
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
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
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
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
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
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
山倒海、
不可阻
挡?答案只有一个:
“怒从黄河来!
”
《
人民日报
》
(
2020
年
04
月
21
日
24
版)
< br>15
.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p>
(2
分
)
16<
/p>
.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
什么?
(4
分
)
17
.按要求赏析写列句子。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