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对联(合作能力)
溜肉段的家常做法-
叠字对联教案
东港里小学
刘杰
主题
:
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p>
2
、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叠字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
对联。
3
、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
。
教学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
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
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再次回
到对联世界来,
上节课我们接触了对联的特点,
下面
我们来试一试对这些简单的对子。
(大屏幕出示)
天
地
光明
黑暗
东升
西落
盛夏
严冬
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评注: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们齐读培养了他们共同合
p>
作读好的能力。
)
二、对联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老秀才,很会作对联。有一年春天,他在西湖
花神庙附近游
玩,看见绿树繁茂,红花盛开,黄莺在柳枝间鸣叫,燕子在湖上飞来飞去。
老秀
才不禁诗兴大发,
依据周围景色,
他写出了一个上联贴在花神庙大门的一侧,
向
人们征求下联。上
联是: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
/p>
他刚把上联贴上去,一个小书童就走上前来,提笔写出了下联:
风
风雨雨,
年年暮暮朝朝
。
老秀才看了,连声称赞书童对得快,对得好。过了一会,他说:
“我这个上
联的字句还可以变哩!
”随口念道:
“
燕燕莺莺,处处红红翠翠
。
”小书童说
:
“我
这个下联字句也可以变哩,你听——
朝朝暮暮,年年雨雨风风
。
”
<
/p>
老秀才又说:
“我还可以变,
处处莺莺燕
燕,红红翠翠
,
”小书童说“
年年暮<
/p>
暮朝朝,雨雨风风
。
”老秀才说:
“
红红翠翠,莺莺燕燕处处
。
”小书童说:
“
雨雨
风风,朝
朝暮暮年年
”
.
.
.
.
.
.
故事我就不讲下去了,
后来这一老一小又变出很多副对联,
p>
每一副都读得通。
虽然西湖边上这座花神庙早就消失了,
这幅对联却流传下来,
因为它太美了,
读
起来朗朗上口,短短二十个字把春天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以及风雨晨昏、年
< br>华流逝写尽了!
老秀才的这幅对联运用了“
叠字
”的写法。
叠字
,也
成为
叠音
,就是将音节
相同的字重叠起
来使用。在对联中,可以
部分用叠字
,也可以
< br>全部叠字
,故事中
的这幅对联就是全部叠字。
叠字是我们汉语特有的表现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很常
见,
唐代大诗人杜甫是运用叠字的高手,
他写下了很多含有叠
字的美妙对句,
如
(大屏幕出示)
“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
,
“
p>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
,
p>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p>
”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
.
.
.
评注:
(小组内学生们
共同总结叠字联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并且合作完成
老师布置得任务。
)
三、对联欣赏
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片片晚霞迎落日
行行倦鸟盼归巢
清清闲闲,处处安安静静
说说笑笑,人人喜喜欢欢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