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伊拉龙-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
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心理
和谐的教育
理念,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
学生的心理
素质,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
学习、
< br>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
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掌握心
理调适的方
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
应
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
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
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
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 br>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
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
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
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
2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
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p>
(
1
)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
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
和行为习惯。
(
2
)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开发心理潜能。
3.
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1
)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
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2
)运用
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
康成长的价值,
了解悦纳自我、
直面人生挫折和
困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
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
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
自己的人生价值。
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
1.
成长中的我
< br>(
1
)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
2
)学会从自我评价
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
直面困难和挫折
(
1
)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
对挫折和困难。
(
2
)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
的心理品
质。
3.
青春期性话题
< br>(
1
)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
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p>
(
2
)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
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4.
情绪的调适
(
1
)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
(
2
)认识
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
3
)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
扰和心理行为问题,
拒绝不良诱惑。
掌握建立和谐
人际关系的方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
理解和谐人际关系、
快乐生活
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热
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
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
报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用: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
1.
同伴交往助成长
(
1
)
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
因,
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
增强信任感、
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
2<
/p>
)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掌握适度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1
)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
学习、成长的作用。
< br>(
2
)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
3.
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
<
/p>
(
1
)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
,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
2
)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
1
)尊重父母长辈,学会积极主动的沟通,知道
亲情对健康成长的作用。
(
2
)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学会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动机、
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
学会应对考试焦虑。
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
在实践中树立
有效学习
、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要求
p>
认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
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
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
树立终
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
念。
运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
考试焦虑。
教学内容
1.
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