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史上最全)

余年寄山水
981次浏览
2021年02月16日 03: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舍我其谁的意思-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洗发香波)


一、表达方式共有四种



1


、记叙



说明: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


(陆游《书愤》)



赏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1






手法一:记叙方式





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晰。





插叙





内容与主要事情有关,但不是主要 事件,可以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主题,调整叙述节奏,使行


文跌宕多姿。





倒叙




< /p>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起兴趣;使情节更曲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补叙





补充说明,起到诠释作用;使行文更缜密。





关于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 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


代。

< br>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 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


叙补入的则是 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


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2




手法二:人称手法





第一人称






联系自我直接抒情,感情真挚;能 够真切自然地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增强文章


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制造气氛;抒 发感情,呼告抒情更强烈。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






3





手法三:叙述线索



明线和暗线:以事件、事物、人物、感情或某句话、某个行动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且


使主旨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2


、描写



说明: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


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 起,


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 /p>


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 宁静的美景。




1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


推动情节发展


;


烘托人物形象


;


社会环境描写


;


直接或间接为表达主题服务。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以形传神,反映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人物描写





细节










更加准确传神地反映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 内心世界。





白描










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特点进行描写。





正侧面描写




正面实写和侧面虚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有衬托、映衬和烘托的效果。





反衬











通过对陪衬对象的描写使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备注:所有人物描写手法都是为了 表现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或抒发人物感情。





例: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p>


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


该 句纯用白描手法,


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


表 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议论



说明: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 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论证方法





















作用





举例论证




















通过事实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引用论证




















增强说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说服力。





对比论证




















使论点更鲜明,更突出,增强论辩的逻辑力量。





备注:各种论证方法均要理会对于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4


、抒情



说明: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 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



:“晨


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 筠《商山早行》)



赏析: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 行”


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直接抒情






直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 br>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中抒发感情,


含蓄隽永。


4.


说明(表达方法四)





(1)


说明顺序





时间






清楚明白的说明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空间






清晰有序地介绍事物的空间位置





事理






突出说明对象的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于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 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


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 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


由具体 到抽象等等。





(2)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具体明白





列数字





具体精确





分类别





清晰有序





下定义





界定科学





作比较





凸显特征





列图表





直观形象





打比方





通俗生动





引用







增加文采



二、修辞方法



1


、比喻



说明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 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 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



说明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 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 、含蓄。



例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



说明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赏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 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



说明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 义集中含蓄。



例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



从篇法结构来讲,


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


< p>
“不


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 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


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p>




5


、比拟



说明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 p>
使描写的人、


物、


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例句


< /p>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


《山园小梅》




赏析




一联 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 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



6


、排比



说明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 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


、设问



说明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


题,令人回味。



例句



“问 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赏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

< p>
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



说明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句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 /p>


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赏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


、起兴



说明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


舍我其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