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端午节是几号-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p>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
堂,优化学生的
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
关系,使课堂
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强化课前的预设教案
所谓预设成
功,主要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
教材,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
地完成教学计
划,达成教育目标。预设教案,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
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
的水平与质量就愈高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
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
教育教学
智慧。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
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者,在深入钻研教
材、把握教材精髓、尊重
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
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
动的
各种可能性,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超越教
材。
1
.注意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p>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
现滞后现象,
教者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
同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
生身边熟悉的、
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这样,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才会乐于参与,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
生浓厚的兴趣。例
如,在教学
“
归总应用题
”
时,教材先是通
过准备题总结出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
的数量关
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
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
维也是很好的,但是,今天的
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与教材内容就不一样了,
他们可能对
“3
小
时抽水
p>
420
吨,
5
小时
抽水多少吨
”
不会感兴趣。教者可以预
设这样的问题:
“
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
50
人一
分钟共做多少题?
”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做题的情况编一道数
学题,在小组讨论中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题目是学生根
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
结构、数
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也就容易掌握。
2
、适当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p>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多样化的
学习需求。叶
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
这就说明教
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最基本
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
教学理念,我们在预设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
/p>
学生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
如教学
“
分数的意义
”
时,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
经验与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适当改
变教材内容
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
< br>的单位
“1”
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
“1”
的内容相对
比,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
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
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就能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理解<
/p>
单位
“1”
的含义,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
到合作、交流、成功、
愉悦的情感体验。
3
、适时变换新课的导入方式
p>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
一般是与本节
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
思维迅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
理念看,有时它
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的空间,加之教材中
的有些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既约束
了教师的思维,又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内容虽然是
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
接受的原
型。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变换,根据
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
习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
边,形成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
“
正比例
”
时,可以带着学
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出树木、旗杆等物体的
高度。教学
“
比例尺
”
时
,可预设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中的
房子画在图纸上,
设计自己
喜欢的建筑物。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
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就能符
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p>
二、动态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
p>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
见的问题与想
法等细节为契机,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改变
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
而获得的成功。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解放了师生和教材,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为此,教者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1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p>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动态
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教
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
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
间,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意。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
色,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
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的转变。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教者可以
说:
“
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
”
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
的口气,以
“
参与者
”“
合作者
< br>”
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
到了
“
引导者
”
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
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
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